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01011)
- 作品数:56 被引量:1,323H指数:22
- 相关作者:秦伯强浦跃朴朱广伟尹立红高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太湖春季水体中的胶体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06年
- 在太湖梅梁湾及贡湖湾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采集表层水样,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F)分离出所采水样中的胶体有机碳(COC,1kD^1μm),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水样中的COC浓度为1.79~2.05mg/L,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8.11%~22.13%.与其它有关水体相比,太湖水体COC的含量比河流低,但比海洋、海湾及河口等水体高.太湖表层水体COC含量随风浪的增大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风浪增大后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所致.两湖区COC含量目前尚无显著差异.
- 张战平孙小静楼章华池俏俏朱广伟
- 关键词:太湖溶解有机碳
- 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藻类和藻毒素降解试验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6~7d,源水叶绿素a为15.3~266.1μg/L条件下,人工介质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59.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检测,当进水总微囊藻毒素TMCRR和TMCLR分别为0.25~8.93,0.15~4.73μg/L,胞外微囊藻毒素EMCRR和EMCLR分别为0.13~0.68,0.02~0.11μg/L时,人工介质对TMCRR,TMCLR和EMCRR,EMCL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8%,93.7%,42.2%和68.4%.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图谱发现,人工介质上富集有大量的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溶藻细菌.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可有效降解太湖水体中的藻类和微囊藻毒素.
- 纪荣平李先宁吕锡武朱光灿浦跃朴张立将赵传鹏
- 关键词:人工介质微囊藻毒素溶藻细菌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
- 水中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与前处理条件优化被引量:43
- 2005年
-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比较,以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优选出洗脱剂、淋洗剂、固相萃取柱、浓缩定容方式等因素的最优试验方案,建立实用简便易行的一般水样前处理流程.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进样分析时,选用甲醇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于MC-RR和MC-LR取得较好分离效果,水样检出限可达0.02μg/L.优化后的前处理、检测方法,对MC-RR,MC-LR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和92.1%.另外,对于总(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前处理,冰乙酸处理法优于其他处理法.优化后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不同水域环境样本的藻毒素分析.
- 张立将尹立红浦跃朴朱光灿李先宁吕锡武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前处理
-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生态系统作用的研究
- 为探讨水生高等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太湖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生高等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含量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
- 徐德兰雷泽湘王备新韩宝平刘正文
- 关键词: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营养盐太湖
- 文献传递
- 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几种作物的增效试验被引量:14
- 2005年
- 研究了几种专用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并对农作物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普通N、P、K复合肥相比较,对烟草,西芹,韭菜,康乃馨等都有增产和改良土壤的效果。烟草试验表明,蓝藻复混肥的施用量以900kg/hm2效果最好,烟草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7.28%,5.04%,19.81%;西芹试验表明,施用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各处理比对照高,其中以900kg/hm2和1200kg/hm2最高;其次是600kg/hm2;分别比对照高17.1%、16.3%和9.5%;而施用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900kg/hm2和1200kg/hm2,韭菜的株高、叶宽和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21%和13.32%;康乃馨产花量则以施肥量为1200kg/hm2的最高,产花量为4865枝/100m2,比对照高11.6%。韭菜和土壤样品中未检测出藻毒素含量,表明使用蓝藻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植物和土壤是安全的。利用水华蓝藻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既解决了富营养化湖泊大量暴发的水华蓝藻的巨大生物量处置难题,又达到了改善环境、增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 沈银武刘永定吴国樵敖鸿毅丘昌强
- 关键词:烟草韭菜肥效试验水体富营养化
- 太湖梅梁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6
- 2006年
- 采用SOS/umu方法测试了太湖梅梁湾表层水和沉积物有机提取物的直接和间接遗传毒性,并与同期进行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暴露体积为40mL水样/孔时,绝大多数样点没有检出遗传毒性;而各样点的沉积物有机提取物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和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间接遗传毒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推测沉积物中存在间接致突变物质的积累,而多环芳烃可能是导致梅梁湾沉积物遗传毒性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
- 乔敏王春霞黄圣彪王子健
- 关键词:生态风险遗传毒性SOS/UMU太湖
-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赋存、循环及其交换特征被引量:55
- 2005年
- 回顾了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生物、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循环和交换等研究工作进展。典型湖泊的研究结果显示,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营养本底的确较高,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人类活动在最近几十年中加快了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治理不仅要重视外源污染的削减,也要重视湖泊内源污染的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沉积物中,一般只有30%以下的磷是以较活跃的藻类易利用态存在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吸附-解吸等交换作用对浅水湖泊水体中磷的浓度有较大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释放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二种释放方式。前者是基于化学平衡条件下的水土界面扩散作用。决定其释放量大小的主要因子是孔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营养盐浓度差。后者是基于水动力扰动对水土界面物理破坏条件下的底泥悬浮释放作用。二种释放模式在浅水水体中都存在。无论是静态或动态,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铁、锰、铝等元素含量,都对释放有影响。动态释放能在短期内大大提高水体颗粒态营养盐的浓度。在动态释放的初期,将有效增加水体可溶性营养盐,但是如果沉积物中铁、铝等金属元素较丰富,水体中的溶解性营养盐将由于吸附等作用而沉淀至湖底,因此,这样的湖泊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绝大多数湖泊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湖泊。用底泥疏浚方法来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方法只适用湖泊面积较小、还原环境强烈,或者沉积物中铁、锰含量较低、水体去除可溶性营养盐的能力较弱的水体。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也具有强烈的反馈作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的暴发性生长能通过改变水体的pH而引发沉积物中磷释放数量的大幅增加
- 秦伯强朱广伟
- 关键词:浅水湖泊内源释放
- 太湖梅梁湾大型生态控藻围栏内鲢鳙的生长特征被引量:9
- 2011年
- 富营养化湖泊围栏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控制蓝藻水华在生物操纵示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4和2005年,研究了太湖梅梁湾生态修复区内大型生物控藻围栏中鲢鳙的季节生长特征,分析了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鲢鳙生长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很大,鲢在养殖密度低的2004年和养殖密度高的2005年的日均增重分别为6.07 g和4.30 g,鳙则分别为11.29 g和5.09 g。鳙的生长速度比鲢快,但受密度影响的程度比鲢大。从季节变化来看,鲢属于单峰型生长,生长速度和水温显著正相关;而鳙一年中呈现出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9~10月,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鳙的生长速度有所抑制。为使当年投放的鱼苗在年底能达到出售的商品规格,太湖梅梁湾水域围栏养殖鲢鳙的初始鱼苗投放密度应低于12 g/m3。
- 柯志新谢平过龙根徐军周琼
- 关键词:生物操纵围栏养殖太湖
-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藻类可利用量被引量:39
- 2005年
- 调研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浅水湖泊的35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特征,以及太湖沉积物中藻类可利用磷(AAP)的空间分布,垂向分布特征及其蓄积量,探讨了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量,地球化学形态及其与水草,湖水磷浓度,叶绿素(Chl-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磷(Ex-P)含量与水体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反应活性磷(SRP)浓度关系密切,有水草湖区的沉积物中生物易利用磷(Bio-P)含量显著低于无水草湖区及藻型湖区。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泥芯中,表层3cm沉积物中Ex-P含量显著增高,而夏季还原条件下容易转变为溶解态磷的铁磷(Fe-P)含量峰值则出现在4~10 cm深度。太湖表层沉积物的Bio-P含量与夏季叶绿素浓度密切相关,说明表层沉积物的Bio-P及AAP可以作为沉积物内源释放风险的指示参数。太湖表层1cm底泥中所含有的AAP量估计多达268.6吨,风浪扰动能将大量的AAP带入水体,对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朱广伟秦伯强张路
- 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地球化学形态生物可利用性
-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被引量:126
- 2005年
- 在新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完善了有关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湖内源释放的估算方法。通过在太湖开展室内释放模拟实验和风浪期间底泥悬浮及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野外观测,提出了静态与动态二种浅水湖泊内源释放模式。静态情况下,营养盐主要通过浓度梯度扩散从沉积物进入上覆水,其释放强度受控于沉积物~水界面的温度,氧化还原环境及营养盐浓度差;动态条件下,沉积物由于动力扰动而发生悬浮,沉积物中溶解性及颗粒态的营养盐随着沉积物的悬浮而释放。虽然动态情况下总的营养盐释放较静态条件下大,但由于湍流导致水体及水土界面充氧,铁,锰等金属元素因氧化而吸附溶解性营养盐(特别是活性磷SRP)的能力增强,所以动力扰动仅引起总的营养盐释放,而不一定导致溶解性营养盐的释放。因此,在动态条件下,营养盐总释放量受控于动力扰动强度,底泥可悬浮量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含量;对于可溶性的营养盐,特别是SRP,其释放还受控于动力复氧的强度,沉积物中铁的含量及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差。在此基础上,分别估算了静态和动态二种情况下沉积物内源释放量。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静态条件下太湖全湖一年NH_4^+-N释放量达1万吨左右,PO_4^(3-)-P释放量达900 t左右;结合太湖2001年的风场观测记录,把太湖野外风浪过程分为风平浪静,小风浪,大风浪三种情况,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12%,82%,6%在“风平浪静”条件下,其释放量根据实验室的静态释放试验来估算,而“小风浪”和“大风浪”条件下,其释放量则根据室内水槽试验得到的释放通量来估算。结果显示太湖全年释放量为总氮8.1万吨,总磷为2.1万吨;分别为外源氮磷年输入量的2-6倍。
- 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高光Gu Binghe
- 关键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沉积物营养盐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