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7-4)

作品数:28 被引量:357H指数:10
相关作者:尹钧刘万代李永春马新明周苏玫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小麦
  • 7篇小麦品种
  • 6篇播期
  • 5篇籽粒
  • 4篇基因
  • 3篇冬小麦
  • 3篇性状
  • 3篇叶龄
  • 3篇玉米
  • 3篇穗型
  • 3篇籽粒产量
  • 3篇灌浆
  • 3篇灌浆期
  • 3篇光合性能
  • 3篇高产
  • 3篇高产小麦
  • 3篇春化
  • 3篇春性
  • 3篇春性小麦
  • 2篇冬前

机构

  • 27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郑州师范高等...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漯河市农业科...

作者

  • 20篇尹钧
  • 8篇刘万代
  • 7篇李永春
  • 6篇马新明
  • 6篇周苏玫
  • 5篇杨宗渠
  • 5篇任江萍
  • 5篇张浩
  • 4篇袁秀云
  • 4篇李磊
  • 4篇孟凡荣
  • 3篇张春丽
  • 3篇李金才
  • 3篇谷冬艳
  • 3篇陈现勇
  • 3篇周冉
  • 3篇何丽
  • 3篇高瑞
  • 3篇李巧云
  • 3篇杜沛鑫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豫农416被引量:2
2010年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2007—2009年参加河南省中间试验,丰产性突出,是当年生试冬水组所有参试品种中唯一在所有试点均居首位的品种。
刘万代尹钧赵伟华
关键词:超高产系谱法选育参试品种丰产性
基于.NET的小麦性状数据查询分析系统的构建
2010年
小麦性状数据查询分析系统,是在研究高产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品种资源的基础上,记录和整理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性状数据,并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采用流行的B/S架构模式,提供数据的查询、浏览、分析以及管理等功能,以期为小麦研究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数据查询分析平台。
马新明田振强刘福建
关键词:小麦.NETB/S查询
郑麦9023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及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以郑麦9023叶片为材料,利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克隆了春化基因VRN-1,并通过0~2℃冰箱模拟春化处理0、10、20和30d,对该基因在一叶期至九叶期叶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PCR分析表明,VRN-1基因在郑麦9023的A和D基因组中均为隐性,在B基因组中为显性,基因等位类型为vrnA1VrnB1vrnD1。在克隆VRN-A1、VRN-B1和VRN-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3个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并利用该特异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经春化处理的条件下,一叶期未检测到VRN-A1和VRN-D1表达,而VRN-B1已有较低水平的表达;从三叶期开始,3个等位基因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一直持续至开花期。在春化处理10、20和30d条件下,VRN-1的3个等位基因在一叶期就出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保持至开花期。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闫延涛尹钧
关键词:郑麦9023基因克隆半定量RT-PCR
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叶片与小穗原基分化同步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为解析小麦叶片出生与小穗原基分化的同步关系,为营养器官生长和幼穗分化的协调发展、苗情诊断和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春化处理和田间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春化处理和播期对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叶片出生与壮苗冬前安全穗发育期(二棱期)和护颖分化期对应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穗原基分化的叶龄和叶龄余数受播期和春化处理的影响较大,不同播期和春化处理的叶龄指数则较为稳定,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间的叶龄指标差异大于播期和春化处理之间的差异。表明主茎叶龄与小穗原基分化的对应关系受生态因子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宜将叶龄作为冬前壮苗的形态指标,而叶龄指数和小穗原基分化之间存在确定的量化关系,且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可将春性品种以二棱期、半冬性品种以单棱末期或二棱始期进入越冬期的叶龄指数作为壮苗的叶龄指标。
杨宗渠尹钧谷冬艳周冉任江萍李永春李金才
关键词:叶龄叶龄指数
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及幼穗分化效应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d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杨宗渠尹钧任江萍李永春袁秀云
关键词:春化作用幼穗分化
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灌浆期的源库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开花后叶源的光合特性和籽粒库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开花后0-14 d,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14天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郑麦902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强,平均高出13.1%;千粒质量分别比偃展4110和豫麦50高5.9 g和12.4 g,具有明显的"叶强粒重"优势。偃展4110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4.16,比其他2品种同期高出24.1%;穗数分别比郑麦9023、豫麦50高出8.67%和24.01%,具有明显的"叶多穗多"优势。2品种籽粒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播期对灌浆期的叶源性能和粒库指标具有明显调控效应。
周苏玫张春丽尹钧何丽
关键词:灌浆期源库关系播期
黄淮麦区21个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组成,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分析了21个小麦品种春化基因VRN1的显隐性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所检测品种中没有发现VRN1在A基因组为显性(Vrn-A1)的基因型;偃展1号中VRN1在B和D基因组均为显性;周麦19、豫农949、郑麦004、洛麦21、豫麦18、矮抗59和偃展4110中,春化基因VRN1在D基因组中为显性;豫麦49、豫麦70、小偃81、郑麦366、豫麦70-36、温麦8号、洛旱2号、温麦19、豫农301、周麦16、平安3号、众麦1号和阜麦936中,春化基因VRN1在A、B和D基因组均为隐性。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尹钧
关键词:普通小麦
基于GIS技术的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玉米区域潜力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探讨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玉米的生产潜力,采用机制法研究了基于GIS的小麦、玉米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土等自然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均存在较大的增产潜力,并且玉米的增产潜力远高于小麦,表现在玉米的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壤潜力高于小麦的各项潜力指标;各潜力指标与县区间的比例关系为:光合和光温潜力中产县的比例大,高产县和低产县的比例均较少,气候潜力和土壤潜力高产县和低产县的比例增加,并高于中产县比例;小麦玉米潜力各指标间优势区域不完全相同,总体趋势是,豫北和豫中地区潜力较大,现实产量也最高,豫东、豫东南地区居中,豫西和豫西南地区较低;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是挖掘小麦、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
马新明张浩熊淑萍许鑫赵巧梅
关键词:农作物地理信息系统小麦玉米粮食核心区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3
2009年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7Y/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000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000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刘万代陈现勇尹钧杜沛鑫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种植密度群体性状籽粒产量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适播期下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豫麦49-198,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种植,测定其干物质和品质性状。[结果]结果表明,在就试种植密度范围内,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种植密度的最大,其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籽粒产量为中等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低密度次之,高密度较低;籽粒品质随种植密度增加,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纤维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和籽粒硬度呈增加趋势。[结论]在适播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加强花后麦田管理对大群体下小麦增产尤为重要。
刘万代杜沛鑫尹钧陈现勇
关键词:种植密度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