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BK2009001)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邱勇朱锋朱泽章王斌钱邦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脊柱
  • 15篇脊柱侧
  • 13篇脊柱侧凸
  • 13篇侧凸
  • 6篇特发性脊柱
  • 6篇特发性脊柱侧...
  • 4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矫形
  • 3篇疗效
  • 3篇后路
  • 3篇后路矫形
  • 2篇胸椎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支具
  • 2篇少年
  • 2篇手术
  • 2篇术前
  • 2篇女性青少年
  • 2篇青少年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5篇邱勇
  • 12篇朱锋
  • 9篇朱泽章
  • 9篇王斌
  • 8篇钱邦平
  • 8篇张兴
  • 7篇吕峰
  • 7篇马薇薇
  • 7篇俞杨
  • 5篇孙旭
  • 5篇林小龙
  • 5篇刘臻
  • 4篇郭倞
  • 2篇丁旗
  • 2篇邱旭升
  • 2篇王渭君
  • 2篇季明亮
  • 1篇赵清华
  • 1篇毛赛虎
  • 1篇陈志军

传媒

  • 10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弯的胸椎矢状面形态对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弯患儿初诊时胸椎矢状面形态对支具治疗期间侧弯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70例接受规范化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弯患儿资料。测量初诊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初诊胸椎后凸角,并记录初诊时的年龄、Risser征、月经状态等参数。分析末次随访时的侧弯变化情况,末次随访Cobb角大于初诊5。以上或治疗期间接受矫形手术者定义为支具治疗失败,其余为治疗成功。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支具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患儿初诊时年龄平均为(12.6±1.2)岁,主弯Cobb角平均为30.2°±5.5°,随访时间平均为(2.7±1.1)年,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平均为29.6°±8.0°。支具治疗失败患儿19例(27.1%),成功51例(72.9%0)。卡方检验发现支具治疗失败组以月经初潮未至、低Risser征(0~1级)以及低初诊年龄(10-13岁)居多。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月经初潮未至(OR=21.162,P=0.007)是支具治疗后侧弯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胸椎后凸形态与侧弯进展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早期规范化支具治疗,大部分脊柱侧弯进展可得到控制。患儿的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支具疗效的重要因素,而初诊时胸椎矢状面形态与支具治疗期间侧弯的进展无明显相关性。
吕峰邱勇邱旭升王斌孙旭张兴丁旗季明亮
关键词:脊柱侧弯青少年胸椎支具
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差异及其与剃刀背畸形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评估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异及其与剃刀背畸形的相关性,探讨两侧肋骨生长的差异性是否为继发性改变。方法:选取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Chiari malformation,SSCM)患者38例(SSCM组),年龄9~17岁(12.3±3.6岁),身高155.4±10.8cm,Cobb角26°~ 108°(44.9°±23.5°);顶椎位于T7~T9。另选5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作为对照,均为右胸弯,年龄10~18岁(13.7±2.6岁),身高157.6±11.5cm,Cobb角28°~102°(43.9°±17.2°),顶椎位于T7~T9。剃刀背畸形角(rib hump,RH)均使用Scoliometer测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方法(volume viewer workstation)测量所有患者凹凸侧12对肋骨的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顶椎区、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的长度,分析顶椎区肋骨的对称性及其与Cobb角和RH的相关性。结果:SSCM组患者顶椎区(顶椎、顶椎上一椎体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显著大于凸侧(P〈0.01),而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2.7°±4.0°;AIS组患者顶椎区(顶椎上一椎体、顶椎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也显著大于凸侧(P〈0.01),其程度与Chiari畸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1.9°±3.5°。顶椎区肋骨的不对称性与Cobb角大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SSCM组:r=0.562,P=0.001;AIS组:r=0.463,P=0.003);与RH亦呈显著相关性(SSCM组:r=0.373,P=0.01;AIS组:r=0.328,P=0.02)。结论:SSCM患者主胸弯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不对称,且不对称程度和剃刀背畸形相关,其不对称性特征与AIS患者一致,其可能是脊柱侧凸在生长期发病后的继发性改变。
朱锋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钱邦平毛赛虎孙旭马薇薇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柱侧凸
低骨密度对Lenke Ι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低骨密度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矫形疗效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LenkeⅠ型AIS女性患者37例,年龄11~17岁(14.3±1.3岁),术前Cobb角40°~66°(48.9°±6.7°)。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7.4个月。术前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扫描测定骨密度,根据股骨颈骨密度Z值将AIS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Z值〉-1.0)与骨密度减低组(Z值≤-1.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冠状位顶椎偏移(AVT)、C7中垂线与骶骨中线的距离(C7-CSVL)和C7中垂线与骶骨后上缘的距离(SV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中,15例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正常组),22例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减低组)。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年龄、Risser征、内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平均Cobb角、AVT和C7-CSVL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Cobb角和平均矫正率、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及矫正丢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AVT、C7-CSVL无统计学差异(P〉0.05);C7-CSVL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及末次随访时的平均TK、LL、SV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骨密度状态对LenkeⅠ型AIS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林小龙邱勇刘臻郭倞吕峰张兴周松孙旭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密度手术疗效
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共平面矫形的原理与疗效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Coplanar(共平面)矫形技术在胸椎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应用及其矫形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7例脊柱侧凸患者接受一期后路CDH 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术中均采用Coplanar矫形技术,女26例,男1例;年龄11~23岁,平均15.9岁.均为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Lenke 1AN型9例,1A-型2例,1BN型4例,1B-型5例,1CN型3例,1C-型2例,2AN型2例.术前Cobb角平均49°(40°~70°).术中在所有目标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在胸椎主弯凸侧椎弓根螺钉上安装Coplanar延长杆,依次将两根Coplanar矫形棒插入延长杆顶部,此时侧凸已有一定矫形,两端使用压棒器械将矫形棒压向底端,所有椎弓根螺钉基本排列成一条直线,完成侧凸矫形;根据理想的胸椎后凸角度,在延长杆之间插入不同大小的Spacer;在胸椎主弯凹侧安装矫形棒,螺帽固定完毕后取出CoPlanar装置,再安装凸侧稳定棒,完成侧凸矫形.结果 术后Cobb角平均14°(6°~25°),矫正率为70.7%.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度分别为18°和25°.手术时间210~300min,平均245 min;出血量600~2100ml,平均1500ml.平均随访15(12~18)个月,末次随访主弯矫正丢失3°,矫正丢失率为6.1%,无冠状面或矢状面失代偿.所有患者术后无须凸侧胸廓成形术,无死亡、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Coplanar矫形技术可作为脊柱侧凸矫形的一个新选择,在获得良好冠状面矫形的同时,可获得良好的水平面去旋转和胸椎后凸维持.
邱勇朱锋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赵清华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脊柱侧凸内固定器
伴呼吸衰竭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伴有呼吸衰竭的脊柱侧凸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及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16例脊柱侧凸患者接受系统完整的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并成功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动脉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为预计值的25%~34%.5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2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13.5岁.11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4岁;椎体形成不良2例,分节不良4例,混合型5例;其中8例存在并肋畸形,7例合并肋骨缺失.按照累及部位划分,胸段脊柱侧凸10例,胸腰段脊柱侧凸1例;胸腰双主弯3例,三弯2例.16例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126.6°±15.5°;身高120~160 cm,平均137.6cm;体重18~40 kg,平均32.5 kg.根据术前肺功能状况和畸形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方法.术前呼吸功能治疗包括:清醒状态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Halo牵引,呼吸训练.结果 16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呼吸训练和呼吸机及牵引治疗后,呼吸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可以耐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0例患者术后1 h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能够自主呼吸;另6例患者术后须转ICU,呼吸机辅助呼吸,24 h内恢复自主呼吸而拔管.术后2例患者发生肺水肿(其中1例合并肺部感染),未出现肺不张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72.0°±13.2°,平均矫正率43%,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通过完备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和围手术期准备,伴有呼吸功能衰竭的脊柱侧凸患者可以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朱锋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凸呼吸功能不全呼吸疗法
褪黑素信号通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检测褪黑素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AIS患者(AIS组)和6例非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的软骨组织(髂软骨或棘突软骨)行软骨细胞培养。取P2代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M、10-11M、10-9M、10-7M、10-5M褪黑素连续刺激3d。加入Brdu 12h后用ELLSA法标记,显色后在酶标仪450nm波长下检测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以评估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10-11M、10-9M、10-7M、10-5M)褪黑素刺激以后,对照组软骨细胞的OD值分别增加了(5.7±6.7)%、(32.1±11.1)%、(57.5±11.9)%、(103.2±16.2)%(P<0.05)。AIS组软骨细胞的OD值相分别增加了(-0.3±22.3)%、(5.8±29.9)%、(12.7±36.1)%、(10.2±44.0)%(P>0.05)。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促进正常软骨细胞增殖,但是却无法有效促进AIS患者软骨细胞的增殖,说明AIS患者中褪黑素信号通路调节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可能存在异常。
朱锋邱勇张兴王渭君刘臻郭倞吕峰林小龙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褪黑素增殖软骨细胞
两种矫形方法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单纯后路矫形术和一期前路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加二期后路矫形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Cobb角65°~90°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0例,年龄20~30岁,平均23.4岁。均为初次手术,术前无神经损害。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行单纯后路矫形术的14例患者为A组,行一期前路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及二期后路矫形术的16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年龄、性别比、侧凸类型相匹配。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平均4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侧凸矫正率和冠状面平衡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A组分别为6.7±1.2h和24±18d,B组分别为9.9±1.4h和41±10d,B组均显著长于A组(P<0.05)。所有病例术后均无瘫痪、呼吸衰竭、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矫正率A组为(51.3±11.8)%,B组为(64.5±11.6)%,B组显著大于A组(P<0.05);胸椎后凸角、C7中垂线与骶骨中线的距离A组为20.6°±8.4°、1.32±0.65cm,B组为20.4°±6.7°、1.30±0.70cm,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侧凸矫正丢失率为(3.5±2.4)%,B组为(2.8±1.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均可获得较好的畸形矫正,一期前路松解、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可以增加侧凸Cobb角矫正率,但是存在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不足。
张兴邱勇朱锋朱泽章钱邦平刘臻郭倞吕峰
关键词: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后路矫形术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自我形象评估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自我形象评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52例女性AIS患者,年龄12~18岁,平均14.5±1.8岁。均摄取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独立填写一份简体中文版SRS-22问卷。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顶椎旋转度、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脊柱冠状面力线偏移及脊柱矢状面力线偏移等参数。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自我形象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Cobb角35.5°±12.8°;平均顶椎旋转度2.0°±0.7°;平均胸椎后凸角16.2°±9.0°;平均腰椎前凸角51.3°±9.8°;平均脊柱冠状面力线偏移1.2±0.7cm;平均脊柱矢状面力线偏移2.4±1.5cm;平均体重指数18.3±2.2;平均自我形象评分16.7±2.8分。胸弯和胸腰弯/腰弯的自我形象评分均与主弯Cobb角有相关性(r分别为-0.171,-0.225,P均<0.05);其中大角度胸弯组呈显著相关(r=-0.484,P=0.005)。而其他参数与患者自我形象评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女性AIS患者的自我形象主要受主弯Cobb角的影响,其中大角度胸弯患者的自我形象受主弯Cobb角的影响最大。
吕峰邱勇邱旭升王斌张兴林小龙伍伟飞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响因素
单胸弯及单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躯体生长参数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单胸弯及单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女性患者的躯体生长发育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39例AIS女性患者和3914位同龄健康女孩,实足年龄10~17岁。单胸弯AIS女孩(端椎位于T1-T12之间)220例,单腰弯AIS女孩(端椎位于T12-L5之间)119例;Cobb角为32°±10°(15°-63°)。测量所有AIS组和对照组女孩的身高、体重及臂长,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下肢长度,并根据Bjure校正公式计算AIS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校正坐高。结果单胸弯与单腰弯AIS患者的身高及坐高在各年龄段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AIS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坐高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女孩。同时两组AIS患者的臂长及下肢长度也显著长于正常青少年。在15岁年龄段,单胸弯AIS患者的体重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而单腰弯AIS患儿的体重在各年龄段均与正常青少年相似。结论与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相比,单胸弯和单腰弯AIS患者可能具有共同的异常生长模式;此外,与正常女孩及单腰弯AIS女孩相比,单胸弯AIS患者体内脂肪含量偏低的趋势更为明显。
刘臻邱勇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王渭君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
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在严重脊柱侧后凸儿童术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术前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在治疗儿童严重脊柱侧后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5月,对在我科术前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4~8岁,平均6.8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85°~155°,平均116.4°;胸椎后凸Cobb角45°~125°,平均90.2°。患者在后路矫形术前均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最大牵引重量为体重的35%~60%,牵引4~15周(平均10.4周)后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术前Bending像、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纠正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牵引重量9kg,约占平均体重(16.5kg)的54.5%。1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矫形术后无瘫痪、呼吸衰竭和死亡发生。平卧Bending位X线片上侧凸纠正率平均15.4%,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后侧凸纠正率平均38.4%,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48.3%;胸椎后凸矫正率平均为38.8%。随访18~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3%,矢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9%。牵引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明显。结论:术前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可有效改善严重侧后凸儿童的柔韧性,并同时改善患者肺功能,但应注意与牵引相关的并发症。
朱锋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孙旭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