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HX2006-102)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晓张卫英英晓光张慕诗林美娜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树脂
  • 2篇致孔剂
  • 2篇乳液
  • 2篇水性
  • 2篇微球
  • 2篇酚醛
  • 2篇酚醛树脂
  • 2篇分子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酸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聚合
  • 1篇多孔
  • 1篇多孔微球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乳胶膜
  • 1篇乳液聚合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机构

  • 5篇福州大学
  • 4篇福建船政交通...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宁德新能源科...

作者

  • 5篇张卫英
  • 5篇李晓
  • 4篇英晓光
  • 4篇张慕诗
  • 2篇林美娜
  • 1篇楼建中
  • 1篇徐雯
  • 1篇李秋
  • 1篇陈双双
  • 1篇张良培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孔酚醛树脂微球的制备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孔酚醛吸附树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致孔剂、酚醛比、催化剂、搅拌速率、温度、分散剂等对产物产率、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得到多孔酚醛树脂微球最优制备工艺条件:苯酚与甲醛占总体系质量14.5%,且n(甲醛)∶n(苯酚)=1.2∶1;催化剂为25% NaOH溶液,用量0.732 g;交联剂六次甲基四胺(HMTA)用量0.6 g;分散剂聚乙烯醇(PVA),用量0.28 g;致孔剂十八醇添加量5 g,搅拌速率185 r/min;在95 ~97℃下预聚45 min,反应4h,酸固化30 min.制得的多孔聚合物微球产率高、粒径分布较窄、形态规整.以十八醇-甲苯混合致孔的酚醛树脂具有较高的产率(81.9%),且40~80目的微球占有率也高达97.2%.
张慕诗
关键词:酚醛树脂多孔微球
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能被引量:4
2012年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官能性单体合成了带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将其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在室温下交联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多孔乳胶膜,考察了乳液壳层组成、ADH用量、致孔剂用量及种类对乳胶膜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壳层组成BA/(MMA+AA+DAAM)质量比为2.5/2.5时,乳胶粒子没有完全变形,粒子间相互融接堆积,结合致孔剂的作用,形成了内部呈疏松多孔结构的乳胶膜,膜的渗透量较高;研究进一步揭示,限制大分子链段的热运动有利于维持乳胶膜的多孔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渗透量;此外,发现以葡萄糖、聚乙二醇300(PEG300)为致孔剂时可使乳胶膜获得较高的渗透量。
林美娜李晓张卫英英晓光
关键词:核壳乳液室温交联乳胶膜渗透性
致孔剂对多孔酚醛树脂微球粒径的影响及热性能分析
2014年
以苯酚、甲醛为单体,水为分散介质,PVA1788为分散剂,甲苯、DOP、十八醇等为致孔剂,在NaOH催化条件下,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了多孔酚醛树脂微球(PF微球).讨论了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对酚醛树脂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测试了甲苯与十八醇配伍制的PF微球的热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在混合致孔剂(甲苯分别于DOP、十八醇配伍)条件下的微球产率较高,粒径均一;甲苯+十八醇致孔剂条件下的PF微球在450℃后才发生较大的热失重,热稳定性能较好.
张慕诗
关键词:致孔剂热性能
L-色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2
2012年
以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在金电极表面原位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膜;通过循环伏安法(CV)、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考察了该电极的性能.DPV测试结果表明,在1×10-8~2×10-7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L-Trp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10-8mol/L;选择识别性实验结果表明,L-Trp印迹敏感膜的印迹因子达到3.72,相对于干扰物的选择因子均大于1,对与L-Trp结构相似的L-酪氨酸(L-Tyr)的选择因子也达到2.30,说明该印迹膜对L-Tr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印迹膜对L-Trp的识别是一个两步连续发生的过程,即快结合过程和慢吸附过程.
徐雯李晓张卫英英晓光
关键词:L-色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聚合
色氨酸与功能单体自组装体系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
2013年
利用荧光猝灭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分别研究色氨酸(L-Trp)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丙烯酸(AA)3种功能单体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考察了荧光猝灭机理、色氨酸-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强弱以及作用力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单体对L-Trp的荧光猝灭过程是由于形成不发射荧光的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L-Trp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常数较大,所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非共价作用中以氢键和静电作用贡献最大;L-Trp主要通过羧基与功能单体产生相互作用,芳杂环与功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L-Trp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L-Trp-ADH>L-Trp-DAAM>L-Trp-AA.
林美娜张卫英李晓英晓光陈双双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色氨酸非共价作用
水杨酸表面印迹聚合物的水相合成与性能被引量:4
2010年
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水性介质中合成了水杨酸表面印迹聚合物(SA-SMIPs),利用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性能。底物选择性实验表明,相比结构类似的间羟基苯甲酸和磺基水杨酸,SA-SMIPs对水杨酸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2.03mmol/L和9.97mmol/L。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SA-SMIPs对水杨酸的初始表面吸附速度很快。
李秋张卫英李晓楼建中
关键词:水杨酸乳液聚合水性介质
致孔剂对水相悬浮聚合制备多孔酚醛树脂微球的影响
2013年
以苯酚、甲醛为单体,水为分散介质,PVA1788为分散剂,甲苯、DOP、十八醇等为致孔剂,在NaOH催化条件下,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了多孔酚醛树脂微球,微球产率达86%.讨论了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对酚醛树脂微球产率、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混合致孔剂(甲苯分别于DOP、十八醇配伍)条件下的微球产率较高,形态规整且粒径均一;致孔剂总添加量在6 g时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张慕诗
关键词:致孔剂比表面积
木质素-酚醛树脂微球的制备
2015年
木质素作为天然有机物,目前的利用率非常低,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造成资源浪费.对木质素进行羟甲基化、胺化等改性以提高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改性木质素的红外表征发现羟甲基化、胺化能够引入羟基和胺基.多组实验发现只有羟甲基化木质素可替代部分苯酚用于LPF制备.通过实验确定交联剂六次甲基四胺(HMTA)用量为0.8g,分散剂聚乙烯醇(PVAl788)浓度为2wt%-3wt%时可制得产率80%以上且粒径集于60-80目的LPF微球。
张慕诗
关键词:木质素羟甲基化胺化酚醛树脂微球
表面交联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异氰酸酯、醛及金属盐等对溶液聚合法制备的丙烯酸型吸水性树脂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结果表明以甲醛为表面交联剂处理后的树脂吸水速度快,入水后即分散、不结团,吸水凝胶表面干爽,加压下吸水性能好,且处理工艺简单,5g吸水树脂用0.1g左右的甲醛在室温下共置12h后即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吸水树脂。
张良培张卫英李晓英晓光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丙烯酸甲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