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品数:99 被引量:727H指数:17
相关作者:高腾云徐磊贾玉堂潘军赵拴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肉牛
  • 13篇黄牛
  • 12篇营养
  • 12篇育肥
  • 9篇日粮
  • 9篇牛肉
  • 9篇消化率
  • 8篇基因
  • 7篇营养物质
  • 7篇母牛
  • 6篇养殖
  • 6篇病毒
  • 5篇蛋白
  • 5篇营养物质消化
  • 5篇营养物质消化...
  • 5篇玉米芯
  • 5篇饲料
  • 5篇后备母牛
  • 4篇性状
  • 4篇育肥效果

机构

  • 2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6篇河南农业大学
  • 14篇安徽省农业科...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7篇宁夏大学
  • 6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新疆畜牧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阿克苏职业技...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云南省草地动...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贾玉堂
  • 14篇高腾云
  • 13篇徐磊
  • 8篇赵拴平
  • 8篇潘军
  • 7篇李立冰
  • 7篇莫放
  • 7篇陈宏
  • 7篇李爱华
  • 7篇陈志强
  • 6篇曹玉凤
  • 6篇汤继顺
  • 6篇徐照学
  • 5篇吕超
  • 5篇楚秋霞
  • 5篇黄洁
  • 5篇殷宏
  • 5篇阮永明
  • 5篇孙凯佳
  • 5篇廉红霞

传媒

  • 18篇中国牛业科学
  • 6篇家畜生态学报
  • 5篇中国草食动物
  • 5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中国奶牛
  • 4篇中国草食动物...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3篇饲料工业
  • 3篇畜牧与饲料科...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草食家畜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肉类工业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2篇2012
  • 47篇2011
  • 22篇2010
  • 7篇2009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淡夏南牛规模养殖场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点
随着肉牛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多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都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所以对牛病防控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笔者根据当地夏南牛规模养殖场的生产现状,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
冯建华杨丽祁兴磊冯俊昌
关键词:夏南牛规模养殖场疾病防控饲养管理
日粮磷进食水平对西杂后备母牛日粮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研究日粮磷进食量对肉牛日粮磷表观消化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一致(347 kg±25 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16头,随机分为4组,即处理1、2、3和4组,每组4头,各试验组日粮磷的进食量分别为26、34、42和50 g/d,以精料饲喂量调整磷进食水平(每天育成母牛精料喂量分别为1.5、2.5、3.5和4.5 kg),粗料(玉米秸秆青贮)自由采食。总试验期30 d,预饲期20 d后进入正试期,试验最后7 d全收集粪样。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磷进食量对消化道磷的表观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日粮磷进食量为34g/d(日粮磷水平0.51%)时,消化率达最大(53.8%);日粮磷进食量大于34 g/d时,磷进食的增加使磷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降低(P<0.05)。
申跃宇曹琼霍菁菁乌达巴拉.其其格王消消姜军黄洁莫放
关键词:日粮后备母牛消化率
菌糠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研究白灵菇菌糠对肉牛的育肥效果及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头日增质量和体质量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二代牛,按日增质量、体质量和年龄配对的原则,分为对照组(CG)、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用白灵菇菌糠代替日粮中0%,20%,40%,60%质量比的麦秸,进行70 d的饲养试验,于预试期和试验期分3次对每头牛称体质量和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白灵菇菌糠对肉牛育肥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试验Ⅰ~Ⅲ组肉牛的日增质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9%,10.32%和2.3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随着试验的进行,至试验末期时,除试验Ⅱ组肉牛血液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有所降低外,各试验组肉牛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其中白细胞的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Ⅰ、Ⅱ、Ⅲ组肉牛试验60 d时,血液白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8.31%(P〈0.05),8.38%(P〈0.01)和8.22%(P〉0.05)。(3)试验Ⅰ、Ⅱ、Ⅲ组肉牛试验45和60 d时,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8%(P〉0.05),28.79%(P〈0.01),24.90%(P〈0.05)和5.62%(P〉0.05),18.88%(P〈0.05),19.68%(P〈0.05);各试验组肉牛在试验45 d时,血浆钙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试验60 d时,各试验组肉牛血浆尿素氮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5.51%(P〈0.01),49.32%(P〈0.01)和4.41%(P〉0.05);试验进行到第60天时,各试验组肉牛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钙、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Ⅱ组肉牛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钙和磷等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而试验Ⅰ、Ⅱ组肉牛的血浆碱性磷酸酶和试验Ⅰ、Ⅲ组�
潘军曹玉凤吕超高腾云付彤李改英廉红霞
关键词:菌糠肉牛血液生理指标血浆生化指标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的东流水牛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安徽东流水牛群体遗传结构,为今后开展地方水牛品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测序技术对31头东流水牛细胞色素b基因(Cytb)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Cytb基因全长1 140bp,共检测到17个多态位点,构成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544±0.107),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12±0.00091)。同时发现东流水牛Cytb基因具有两种终止密码子AGA和AGG。[结论]东流水牛遗传多样性丰富,且起源于2个母系。
赵拴平贾玉堂徐磊阮永明
关键词:水牛CYTB
乳中体细胞数和奶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体细胞数超过奶牛正常生理值时,产奶量和体细胞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体细胞越高负相关越强。当体细胞在20.36万/ml时,二者呈不显著负相关;当体细胞达到49.28万/ml时,二者呈强负相关;当体细胞达到68.32万/ml时,二者呈极强负相关。当体细胞在12.42万/ml时(正常奶牛的生理值),二者接近零相关。
杨帆邱昌功
关键词:奶产量体细胞
中国黄牛Y-SNPs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为了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NP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本研究利用PCR-SSCP与测序方法,选择4个牛Y-SNPs位点DDX3Y-7、UTY-19、ZFY-9和ZFY-10,分析了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缅甸黄牛4头公牛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仅发现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表明只有Y2和Y3两种父系起源,尚未发现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1单倍型的分子证据。4头缅甸黄牛均为Y3单倍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Y2和Y3单倍型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Y2单倍型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Y3单倍型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Y2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为63.8%,瘤牛Y3的单倍型频率为36.2%。本研究证明,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两种父系起源,Y2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Y3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的交汇处。
常振华卫利选张润锋郭本玲何诚蓝贤勇陈宏雷初朝
关键词:黄牛Y-SNPS单倍型
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对不同杂交组合犊牛的肉质性状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犊牛的肉质性状效果。【方法】以南德温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3个品种为父本,以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为母本。利用超声波活体检测技术,综合分析ND×BD(南德温×本地)、AG×BD(安格斯×本地)、XM×BD(西门塔尔×本地)杂交组合F_1代眼肌面积、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高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月龄公犊群体中XM×BD杂交组合F_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BD、ND×BD杂交组合F_1代(P<0.05),母犊群体中XM×BD、ND×BD杂交组合F_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BD杂交组合F_1代(P<0.05);在6月龄公、母犊的群体中AG×BD、ND×BD杂交组合F_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XM×BD杂交组合F_1代(P<0.05)。在3月龄公犊群体中ND×BD杂交组合F_1代背膘厚度显著高于AG×BD、XM×BD杂交组合F_1代(P<0.05),而在母犊群体中XM×BD、ND×BD杂交组合F1代的背膘厚度都显著高于AG×BD杂交组合F_1代的背膘厚度(P<0.05);在5月龄、6月龄母犊的两个群体中AG×BD杂交组合F_1代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XM×BD、ND×BD杂交组合F_1代(P<0.05)。在3月龄公犊杂交组合F_1代中XM×BD、AG×BD杂交组合F_1代的肌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ND×BD杂交组合F_1代(P<0.05)。【结论】ND×BD(南德温×本地)、AG×BD(安格斯×本地)、XM×BD(西门塔尔×本地)杂交组合都适于新疆本地牛的优良杂交模式,从胴体质量上看ND×BD(南德温×本地)杂交组合则较优;从产肉性能上看,AG×BD杂交组合产肉性更具优势。
李娜李红波周振勇张金山闫向民杜玮袁理星张杨
关键词:肉质性状眼肌面积背膘厚度
饲粮磷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后备母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磷(phosphorus,P)水平对后备母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369.5±37.8)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2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头,定量(3.50 kg/d)饲喂6种不同磷水平的精饲料,粗饲料(玉米青贮)自由采食。各试验组精饲料磷水平分别为0.38%、0.45%、0.50%、0.56%、0.61%和0.67%(干物质基础)。试验期为30 d,预试期20 d,正试期10 d,收集正试期后7 d饲料和粪样。测定饲料样及粪样中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 id detergent fiber,ADF)、磷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精饲料磷水平对牛DM、CP、NDF和ADF采食量均无影响(P>0.05);各组牛磷采食量随精饲料磷水平的升高而提高,1、2、3、4、5组依次为0.37%、0.41%、0.44%、0.47%、0.50%、0.54%,除4组和5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粮DM、淀粉和CP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受到磷水平的影响(P>0.05),5组饲粮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最高。结果提示,饲粮磷水平0.37%可满足后备母牛对磷的需要;当饲粮磷水平为0.50%时,可以较好满足后备母牛消化饲料中NDF和ADF的需求。
许建海张微黄洁姜军孙长勉莫放
关键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后备母牛
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及性别对湘中黑牛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及性别对湘中黑牛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7头湘中黑牛(安格斯与湘西黄牛杂交一代,去势公牛23头,母牛24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育成期,从6.5月龄开始,所有试验牛在育...
李凌岩祝远魁汪先友何阳曹兵海
关键词:蛋白性别胴体指标肉品质
文献传递
南阳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南阳牛成纤维细胞系,旨在为制备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以南阳牛耳缘组织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块法培养分离南阳牛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5%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合原代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分析了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活率,分别为95.9%和90.2%,差异不显著;生长曲线表明细胞生长正常。南阳牛成纤维细胞传至第6代时,细胞核型正常。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的F4和F8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64.35%和64.53%,F11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81.90%。在S期,F4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30.69%,F11代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6.37%。结果表明,所培养的南阳牛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方面的研究。
楚秋霞安森亚施巧婷辛晓玲王二耀魏成斌徐照学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南阳牛生物学特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