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30)

作品数:69 被引量:526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健刘志斌蒋自强汪元万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中医
  • 22篇关节炎
  • 19篇中医药
  • 16篇风湿
  • 16篇艾滋病
  • 14篇类风湿
  • 14篇类风湿关节炎
  • 14篇风湿关节炎
  • 9篇综合征
  • 8篇免疫
  • 7篇细胞
  • 7篇免疫缺陷
  • 6篇中药
  • 5篇医药治疗
  • 5篇中医药治
  • 5篇中医药治疗
  • 5篇骨关节
  • 5篇骨关节炎
  • 5篇关节
  • 5篇干燥综合征

机构

  • 40篇安徽中医药大...
  • 36篇安徽中医药大...
  • 22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中医研...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30篇刘健
  • 11篇刘志斌
  • 11篇汪元
  • 11篇蒋自强
  • 10篇万磊
  • 9篇黄传兵
  • 8篇周巧
  • 6篇郭会军
  • 6篇金艳涛
  • 6篇方利
  • 6篇黄旦
  • 6篇谈冰
  • 6篇宋倩
  • 5篇王亚黎
  • 5篇阮丽萍
  • 4篇叶文芳
  • 4篇李明
  • 4篇贾建云
  • 4篇杨秀丽
  • 4篇杨小静

传媒

  • 38篇风湿病与关节...
  • 8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中医内外合治类风湿关节炎对免疫炎症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刘健采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中医内外合治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中t检验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外用药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临床最常用4类中药为健脾化湿药、活血通络药、清热利湿药、祛风除湿药,以归脾、胃、肝、肾经为主,外敷药为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单纯中药组和内外合治组中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α1-酸性糖蛋白(α1-AGP)、Ig G、Ig A、C3、C4、血小板计数(PLT)治疗后比治疗前均下降;2组治疗后指标比较,内外合治组ESR、hs-CRP、RF、PLT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R、hs-CRP、RF、抗CCP抗体支持度和置信度相对较高的中药是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威灵仙、豨莶草;与α1-AGP、Ig G、Ig A、C3、C4支持度和置信度相对较高的中药是薏苡仁、山药、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鸡血藤,与PLT支持度和置信度高的中药是丹参和山药。芙蓉膏联合消瘀接骨散与ESR、hs-CRP、RF下降有明显关联。结论:清热利湿药和祛风除湿药与炎症指标有关联,健脾化湿药和清热利湿药、活血通络药与免疫指标有关联,活血通络药与凝血有关联,外敷药与炎症指标下降关联密切,中医内外合治采用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端淑杰刘健张帆忻凌
关键词:关联规则中医内外合治
论艾滋病中医药科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作者将我国艾滋病中医药研究经历总结为探索阶段、过渡阶段、全面启动阶段、可持续发展与创新阶段四个关键性发展阶段;认为中医药艾滋病科学研究现阶段需要解决研究方向与内容、筛选研究方法、搭建研究平台和凝练研究队伍等四个关键问题;正确处理科研与救治关系、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关系及科研与伦理关系三对重要关系。文章对艾滋病中医科研四个重要历程、四个关键问题及和三对重要关系进行的论述对艾滋病中医药科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志斌蒋自强丁红云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中药科研管理
血小板微粒的释放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5年
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释放的超微膜性囊泡,不仅是重要的促血栓和促炎症物质,还作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介导生物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血小板微粒参与免疫炎症及血管新生等方面的调控,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有可能成为提高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一个治疗靶点。文章主要针对血小板微粒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杨秀丽黄传兵贾建云杨小静武敏李明徐友霞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PI3K/AKT通路
刘健教授治疗皮肌炎经验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刘健教授在治疗皮肌炎时重视病因、病机的分析,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认为病因以热为主,有实热、虚热之分,常兼湿邪为患,热、湿、气、血为其病机四端;辨证用药具有湿热当清肺胃、兼顾肝经,洁净府、从小便去湿热,气阴双补重调肺脾,活血化瘀、不忘理气通滞等特点。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郭锦晨汪元刘健(指导)
关键词:皮肌炎湿热病因病机中医辨治
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6年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及免疫系统紊乱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产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理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反应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郭锦晨刘健万磊汪元周巧黄旦宋倩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
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型与病程、临床症状、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21.0、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所用中药,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各证型的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频率。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显示,各证型出现比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36%)>气阴两虚证(27%)>阴虚血瘀证(22%)>阴虚湿热证(15%)。(2)中药使用频率研究显示,使用最多的前10位中药是白芍、女贞子、甘草、麦冬、枸杞、北沙参、墨旱莲、芦根、丹参、石斛,用药特点以养阴清热为主。(3)肝肾阴虚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枸杞、麦冬、甘草,常用药对为女贞子与枸杞子;气阴两虚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枸杞、茯苓、山药,常用药对为茯苓与山药、太子参与北沙参;阴虚血瘀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当归、丹参、桃仁,常用药对为当归与丹参、桃仁与红花;阴虚湿热证用药主要是白芍、女贞子、甘草、青蒿、地骨皮,常用药对为青蒿与地骨皮、蒲公英与白花蛇舌草。结论:本病临床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证型;临床用药以养阴清热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配伍补益脾气、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之品。
梁红汪元刘佳佳潘惠陈磊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中药药对肝肾阴虚证
李发枝运用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真菌性感染验案2则被引量:7
2013年
介绍李发枝运用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真菌性感染病例2例,辨证属脾虚湿热上蒸,治宜健脾燥湿清热。
孟鹏飞蒋自强
关键词:艾滋病真菌感染甘草泻心汤名医经验
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古代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被引量:1
2014年
结合学科优势病种、专家经验和特色疗法,建设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古代文献数据库。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关于肺系疾病的文献整理,结合数据库和网络通讯技术,构建集文献书目管理、查询浏览和交流研究为一体的数据库系统平台。提高古代文献中肺系疾病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推动重点学科临床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发展。
姚明于雪峰王祺王凤兰丁侃
关键词:数据库重点学科
益气养阴解毒方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解毒方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将60只接种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组),益气养阴解毒方低剂量组(B组)、中剂量组(C组)、高剂量组(D组),顺铂(DDP)组(E组),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DDP组(F组),每组10只,接种次日开始给药,中药连续灌胃26天,DDP隔日腹腔注射,观察移植瘤生长及小鼠一般健康情况,接种后第28天处死动物,称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B、C、D组对肿瘤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9.30%、32.83%、34.59%,瘤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抑瘤率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抑瘤率为51.38%,高于各中药组,F组抑瘤率达83.71%,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具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与DDP联合使用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靳福鹏张梅李平杜静孙鑫郭虹秀
关键词:益气养阴解毒方肺癌
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变化及中药新风胶囊干预的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4年
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和骨破坏外,常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临床表现为肺功能降低。而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降低与"脾气亏虚"密切相关,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拟用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损伤,并采用具有健脾化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应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刘健万磊黄传兵汪元范海霞郭雯
关键词:肺功能脾气亏虚健脾化湿通络法新风胶囊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