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585)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江泓唐北沙王俊岭雷立芳沈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5篇共济失调
  • 4篇多聚
  • 4篇多聚谷氨酰胺
  • 4篇小脑
  • 4篇小脑性
  • 4篇小脑性共济失...
  • 4篇脑性
  • 4篇脊髓小脑性共...
  • 4篇谷氨酰胺
  • 3篇MACHAD...
  • 2篇蛋白
  • 2篇英文
  • 2篇三核苷酸
  • 2篇三核苷酸重复
  • 2篇突变
  • 2篇转录
  • 2篇转录调控
  • 2篇微小RNA
  • 2篇基因表达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2篇江泓
  • 11篇唐北沙
  • 4篇周洁
  • 4篇沈璐
  • 4篇雷立芳
  • 4篇王俊岭
  • 2篇潘乾
  • 2篇贾丹丹
  • 2篇黄凤珍
  • 2篇夏昆
  • 1篇廖鑫鑫
  • 1篇徐锡萍
  • 1篇袁毅
  • 1篇刘玉涛
  • 1篇廖云杰
  • 1篇张莉
  • 1篇张莉
  • 1篇王春荣
  • 1篇关文娟
  • 1篇张宁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明确1例表型复杂的神经肌病患者的诊断。方法对该患者进行电生理、病理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临床病理表现貌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基因诊断未发现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致病基因Dystrophin21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以及DMl型致病基因DMPK的(CTG)n和DM2型致病基因ZNF9的(CCTG)n的重复扩增突变,但发现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 trophy,SMA)致病基因SMN第7和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突变。结论报告1例极为罕见的临床病理表现特殊而经基因诊断确诊的SMA。SMA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临床电生理和病理诊断有其局限性,确诊必须结合基因诊断。
罗丽霞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电生理特征病理学改变基因诊断
微小RNA和小干扰RNA在SCA3/MJD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为多聚谷氨酰胺(PolyQ)病,其致病基因为编码区内含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的ATXN3基因,编码蛋白ataxin3羧基末端含PolyQ肽链,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蛋白可选择性地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小脑、脑干、脊髓等)聚积形成神经元核内包涵体。微小RN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长度为21~23bp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后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小干扰RNA是RNA干扰技术中的效应分子,其长度为21~23bp,特异性与mRNA的编码序列完全互补结合后,导致mRNA降解和沉默。二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存在许多类似之处,可用来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黄凤珍侯漩唐北沙江泓
关键词:微RNAS三核苷酸重复
多聚谷氨酰胺病CAG重复序列动态突变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多聚谷氨酰胺病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致病基因外显子内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异常扩增导致其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链异常延长,引起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蛋白积聚而致病。迄今为止,共发现9种因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型蛋白积聚引起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CAG重复序列在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动态突变(拷贝数不断扩增),进而导致发病年龄提前和疾病严重程度增加。
王春荣江泓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谷氨酰胺三核苷酸重复动态突变
微RNA在多聚谷氨酰胺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0年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病是一类因致病基因编码区的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而形成PolyQ肽链,最终导致选择性神经元变性乃至死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微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新的非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对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mi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Po1yQ病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就目前miRNA在PolyQ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师玉亭江泓唐北沙
关键词:微RNA基因表达调控靶基因信使RNA
中国大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和散发病例的最新基因突变分析(英文)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中最新基因频率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DNA sequenc ing)方法对43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AD-SCA)家系先证者和237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1,SCA2,SCA3/M JD,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7亚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亚型致病基因核苷酸重复突变检测分析,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1例排除了以上SCA亚型突变的ADCA家系先证者和196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SCA35亚型的点突变及插入缺失突变检测。结果:在430个AD-SCA家系中,发现有25个SCA1家系(5.81%)、27个SCA2家系(5.81%)、267个SCA3/M JD家系(62.09%)、8个SCA6家系(1.86%)、8个SCA7家系(1.86%)、1个SCA12家系(0.23%)、1个SCA17家系(0.23%)和2个SCA35家系(0.47%),91个ADCA家系未明确基因分型(21.16%);在237例散发SCA患者中,发现有6例SCA1患者(2.53%)、9例SCA2患者(3.80%)、23例SCA3/M JD患者(9.70%)和3例SCA6患者(1.27%),196例SCA患者未明确基因分型(82.7%);未发现SCA8,SCA10和DRPLA亚型核苷酸重复突变和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和SCA31亚型点突变或插入缺失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A3/M JD为最常见的SCA亚型,其次为SCA2,SCA1,SCA6和SCA7亚型,SCA12,SCA17和SCA35亚型比较少见,SCA5,SCA8,SCA10,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DRPLA亚型罕见。在AD-CA家系和散发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基因型暂不明的病例,说明SCA的遗传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部分ADCA家系存在其他致病基因的作用,大部分散发SCA患者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王俊岭沈璐雷立芳徐倩周洁刘玉涛关文娟潘乾夏昆唐北沙江泓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点突变基因突变分析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ICARS与SARA评分相关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与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评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 achado-Joseph病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ICARS与SARA对126例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患者进行评估,分析ICARS评分、SARA评分与发病年龄、病程、CAG重复次数的相关性。结果:ICARS总评分(Y1)、SARA总评分(Y2)与病程(X2)呈正相关(r=0.586,P<0.05;r=0.643,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1=13.072+2.388X2(F=68.874,P<0.05),Y2=4.403+0.961X2(F=87.254,P<0.05)。ICARS总评分、SARA总评分与年龄的比值分别与CAG重复次数呈正相关(r=0.328,P<0.05;r=0.335,P<0.05)。ICARS各项评分、SARA各项评分与病程均呈正相关(r=0.257~0.589,P<0.05;r=0.432~0.623,P<0.05)。ICARS各项评分、SARA各项评分与年龄比值分别与CAG重复次数呈正相关(r=0.263~0.403,P<0.05;r=0.189~0.366,P<0.05)。ICARS总评分、SARA总评分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ICARS与SARA评分量表均能够有效地反映共济失调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研究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量表。
周洁雷立芳廖鑫鑫王俊岭江泓唐北沙沈璐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血清NSE与S100B浓度的测定(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SCA3/MJ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作为神经元损伤/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的生化标志及其意义。方法:对102例SCA3/MJD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NSE和S100B浓度的测定,分析其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及其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CAG重复次数、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评分、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CA3/MJD患者组血清NSE和S100B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6.95±2.83)ng/mL与(4.83±1.70)ng/mL,P<0.05;(0.07±0.06)ng/mL与(0.05±0.02)ng/mL,P<0.05]。在SCA3/MJD患者组中,血清NSE浓度分别与年龄、病程、ICARS评分、SARA评分呈正相关;而血清S100B浓度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ICARS评分、SARA评分无相关。CAG重复次数与不同年龄组的SCA3/MJD患者的血清NSE浓度、血清S100B浓度并无相关。结论:血清NSE可能作为的一种监测SCA3/MJD患者病程进展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而血清S100B仅可能作为一种显示SCA3/MJD患者脑损伤的潜在的生化指标。
周洁雷立芳师玉婷王俊岭江泓沈璐唐北沙
关键词:S100B蛋白MACHADO-JOSEPH病生化标志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患者小脑的磁共振波谱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MJD)患者小脑蚓部、桥臂、小脑皮质、齿状核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特点,探讨1H-MRS评估SCA3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对36例SCA3/MJD患者与27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单体素1H-MRS测定,比较2组间小脑上述各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NAA/Cho比值的差别;同时对34例患者进行MJD1基因中(CAG)n重复次数的测定,应用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对其进行评分,并结合上述各脑区代谢物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A3/MJD患者的SARA评分与其病程、发病年龄、CAG重复次数呈正相关,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SCA3/MJD患者上述各脑区NAA/Cr值及齿状核、蚓部NAA/Cho值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SCA3/MJD患者小脑各区的1H-MRS与病程、发病年龄、CAG重复次数、SARA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1H-MRS技术可以检测SCA3/MJD患者小脑的神经代谢改变,且可较好地反应SCA3/MJD的疾病严重程度。
雷立芳廖云杰廖伟华周洁袁毅王俊岭江泓沈璐唐北沙
关键词:小脑质子磁共振波谱
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策略被引量:15
2012年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大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本文结合疾病分子分型提出了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流程。目前此类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唐北沙江泓
关键词:共济失调
多系统萎缩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孙占芳江泓唐北沙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