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56)

作品数:26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朱一民李艳军韩跃新骆斌斌郭文达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唐山陆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浮选
  • 18篇捕收
  • 17篇捕收剂
  • 11篇铁矿
  • 10篇反浮选
  • 8篇捕收性能
  • 6篇石英
  • 4篇新型捕收剂
  • 3篇性能研究
  • 3篇抑制剂
  • 3篇螯合捕收剂
  • 3篇磷灰石
  • 3篇矿物
  • 3篇赤铁矿
  • 3篇磁选
  • 2篇单矿物
  • 2篇新型阳离子
  • 2篇选精矿
  • 2篇阴离子捕收剂
  • 2篇制剂

机构

  • 28篇东北大学
  • 2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唐山陆凯科技...

作者

  • 28篇朱一民
  • 21篇李艳军
  • 13篇韩跃新
  • 8篇骆斌斌
  • 7篇郭文达
  • 5篇刘杰
  • 4篇王鹏
  • 2篇孙传尧
  • 2篇张淑敏
  • 2篇孙海涛
  • 2篇李伟
  • 2篇杨艳平
  • 2篇陈金鑫
  • 2篇贾静文
  • 2篇张婧
  • 1篇赵宁宁
  • 1篇魏以和
  • 1篇任建蕾
  • 1篇陈星
  • 1篇梁广泉

传媒

  • 18篇金属矿山
  • 6篇中国矿业
  • 2篇现代矿业
  • 1篇2015(第...
  • 1篇2016(第...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常温捕收剂对石英的浮选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铁矿石反浮选常规捕收剂存在使用矿浆需加温及用量过多的问题。本文探索性地研发了两种新型常温捕收剂DMA-1、DMA-2,并对石英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矿浆pH分别为7.7、10.1时,DMA-1、DMA-2用量分别为50mg/L、25mg/L的条件下,石英浮选回收率分别达到99%和99.8%,说明该新研发的捕收剂均具有用量少,常温下捕收能力强的特点。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以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为主。
朱一民陈星贾静雯骆斌斌李艳军
关键词:石英捕收性能
α-溴代月桂酸在石英表面吸附机理的研究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捕收剂α-溴代月桂酸在α-石英(101)面的吸附作用机理。对α-石英晶胞模拟时,对泛函、K点取样密度、动能截断等主要参数进行收敛性测试,获得最佳设置参数。在此参数基础上计算并确定α-石英...
朱一民骆斌斌孙海涛李艳军刘杰
关键词:密度泛函表面能浮选机理
新型萤石捕收剂DCX-1的浮选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DCX-1是东北大学新合成的一种新型萤石捕收剂。为了验证其分离萤石与方解石、石英的效果,进行了DCX-1用量、矿浆温度、矿浆pH和抑制剂水玻璃用量等对萤石、方解石和石英纯矿物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DCX-1的浮选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在矿浆pH=6.2,DCX-1用量为40 mg/L,浮选温度为20℃,水玻璃用量为40 mg/L情况下,萤石、方解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8.37%、13.90%、2.98%。(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萤石作用后,DCX-1的部分特征官能团在萤石的红外光谱中发生了漂移与减弱,说明DCX-1与萤石表面的Ca^(2+)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DCX-1同样可与方解石表面的Ca^(2+)发生化学键合作用;石英与DCX-1不发生化学吸附作用。
朱一民高子蕙陈星刘杰陈星
关键词:萤石浮选性能化学吸附
新型常温捕收剂DLG-2浮选石英被引量:1
2016年
为检验东北大学新合成的浮硅捕收剂DLG-2的性能,以石英单矿物为对象进行了浮选试验,并借助Zeta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该药剂在石英表面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0,DLG-2用量为40mg/L,矿浆温度≥22℃,无Ca^(2+)活化的条件下,DLG-2浮选石英的回收率可达99.5%左右。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LG-2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形式有静电吸附、键合吸附和氢键作用。
宫贵臣朱一民骆斌斌韩跃新李艳军
关键词:石英活化剂
新型抑制剂DHY反浮选鞍千混合磁选精矿被引量:2
2016年
为实现磁选铁精矿的高效、低耗反浮选富集,东北大学研制出了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类淀粉结构的新型铁矿物抑制剂DHY。为论证该药剂优化鞍千矿业公司混合磁选精矿反浮选工艺的可选性,以现场药剂制度为基础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铁品位为47.64%、粒度较细、铁矿物在微细粒级明显富集、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的鞍千矿业公司混合磁选铁精矿,以DHY为铁矿物抑制剂,采用1粗1精2扫闭路反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品位为68.21%、回收率为88.01%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降至14.82%,与现场相比,不仅显著改善了精矿指标,而且可降低药剂用量、简化工艺流程。
陈洪运朱一民韩跃新李伟
关键词:磁铁矿赤铁矿反浮选
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对重晶石的捕收性能
2018年
以低品位重晶石为背景,研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改变pH值、捕收剂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以及难免离子Mg^(2+)浓度等试验影响因素研究了DLM-1的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温度为28.0℃、pH值为9.3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0mg/L、DLM-1用量为50.0 mg/L时,DLM-1对重晶石达到最佳的捕收效果,回收率达98.0%,且在矿浆为弱碱性环境下Mg^(2+)有利于重晶石与脉石矿物的分离。通过动电位检测及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DLM-1与重晶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LM-1主要与重晶石发生化学吸附和氢键吸附作用。
朱一民陶楠代雷孟谷晓恬刘杰李艳军
关键词:重晶石捕收性能
新型捕收剂DWD-3用于司家营一期混磁精反浮选脱硅
2016年
铁矿选矿厂使用脂肪酸类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铁矿物,存在捕收剂用量大、所需浮选温度高、浮选指标差等问题。东北大学研发了一种新型酰胺基羧酸捕收剂DWD-3,并应用于司家营混磁精反浮选脱硅。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温度为25℃,粗选矿浆pH=11.5、DWD-3用量为400 g/t、CaCl_2用量为400 g/t、玉米淀粉用量为1 000 g/t时,经1粗1精3扫闭路反浮选,能获得精矿铁品位66.48%、回收率80.32%,尾矿铁品位16.35%的指标。以捕收剂DWD-3代替现场捕收剂GK-68可使浮选温度由40℃降至25℃,并且精矿铁品位提高了0.39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尾矿铁品位降低了1.57个百分点。对浮选产品分析表明,精矿中存在20μm以下的紧密连生体;尾矿中有大量较大颗粒连生体,且连生体中铁矿物与脉石部分相互浸染连生,是尾矿铁品位较高的原因。
郭文达朱一民韩跃新王鹏魏以和李艳军
关键词:反浮选
捕收剂DCZ-2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被引量:6
2016年
借助Material Studio 8.0分子模拟软件,采用COMPASSⅡ力场,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新型浮选捕收剂DCZ-2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考察DCZ-2分子与石英表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1以DCZ-2为捕收剂,4

乘舟越洋朱一民骆斌斌郭文达韩跃新李艳军
关键词:氢键
羧甲基酰胺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抑制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考察羧甲基酰胺抑制剂在赤铁矿反浮选脱硅中的应用效果,分别以聚丙烯羧酸(HPAM)、复配羧甲基酰胺DWP-3(由HPAM和小分子阴离子型抑制剂DNL按7∶3的质量比配制而成)为抑制剂,考察其对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DWP-3对石英的抑制作用较弱,对赤铁矿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有利于赤铁矿反浮选脱硅。动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p H<2.95时,HPAM、DWP-3在石英表面存在静电吸附,p H>2.95时,HPAM、DWP-3在石英表面存在氢键吸附;p H<3.53时,HPAM、DWP-3在赤铁矿表面存在静电吸附,p H>3.53时,HPAM、DWP-3在赤铁矿表面存在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
王鹏朱一民郭文达韩跃新李艳军
关键词:赤铁矿反浮选
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HT-4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及作用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黑钨矿常规浮选捕收剂存在选择性差、用量高、成本高、指标差等问题,为此,东北大学研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HT-4。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常温、p H为5.5、DHT-4用量为70 mg/L时,黑钨矿回收率可达89.1%。应用Material-Studio分子模拟软件构建药剂、矿物模型,并通过分子模拟探讨DHT-4与黑钨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HT-4分子和黑钨矿表面活性位点原子之间不存在静电吸附,而是存在强烈的化学键合作用和氢键作用,并通过Zeta电位分析结果得到了验证。
朱一民代雷孟孙海涛刘杰李艳军韩跃新
关键词:黑钨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