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品数:189 被引量:1,199H指数:17
相关作者:柳学周徐永江雷霁霖史宝刘海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41篇生物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大菱鲆
  • 49篇养殖
  • 37篇半滑舌鳎
  • 36篇牙鲆
  • 21篇基因
  • 17篇激素
  • 16篇幼鱼
  • 16篇水产
  • 14篇循环水养殖
  • 14篇克隆
  • 13篇工厂化
  • 12篇鱼类
  • 11篇星鲽
  • 11篇受体
  • 10篇水产养殖
  • 10篇微卫星
  • 8篇养殖系统
  • 8篇大菱鲆幼鱼
  • 7篇圆斑星鲽
  • 6篇循环水养殖系...

机构

  • 1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5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0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内蒙古民族大...
  • 7篇天津渤海水产...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烟台大学
  • 6篇山东省海水养...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烟台开发区天...
  • 4篇山东省海洋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7篇徐永江
  • 47篇柳学周
  • 44篇雷霁霖
  • 35篇史宝
  • 23篇麦康森
  • 22篇艾庆辉
  • 21篇刘海金
  • 20篇徐玮
  • 17篇刘新富
  • 16篇张彦娇
  • 12篇王桂兴
  • 12篇刘永新
  • 12篇高淳仁
  • 12篇周慧慧
  • 12篇王妍妍
  • 12篇王滨
  • 11篇刘付志国
  • 10篇孟振
  • 10篇贾玉东
  • 10篇刘滨

传媒

  • 47篇渔业科学进展
  • 1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9篇水产学报
  • 16篇渔业现代化
  • 7篇海洋与湖沼
  • 7篇第九届世界华...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工程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科学养鱼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科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渔业信息与战...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3篇2017
  • 14篇2016
  • 18篇2015
  • 21篇2014
  • 38篇2013
  • 25篇2012
  • 29篇2011
  • 17篇2010
  • 1篇2009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中花生四烯酸对发育前期大菱鲆亲鱼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发育前期的大菱鲆亲鱼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量及合成过程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脂(脂肪含量13%)的实验饲料,分别含有不同梯度水平的花生四烯酸:0.72%(不添加花生四烯酸精制油的对照组,C),5.63%(添加低水平ARA的处理组,ARA-L)及15.03%(添加高水平ARA的处理组,ARA-H)(各数值均为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每组饲料投喂3个实验桶,每桶放25尾3龄大菱鲆亲鱼(雌雄比例约为1:1)。养殖实验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每天饱食投喂2次,养殖周期为5个月。养殖结束后,分别取性腺发育前期的雌雄鱼测血清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并检测性腺中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高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雌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而雄鱼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在低水平花生四烯酸处理组显著降低。在卵巢中,饲料中高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促卵泡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但是饲料中低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提高了17α羟化酶的mRNA表达量。在精巢中,饲料中低水平的花生四烯酸显著降低了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以及17α羟化酶的mRNA表达量,但显著升高了芳香化酶的mRNA表达量。饲料中花生四烯酸提高了性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但降低了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卵巢中的花生四烯酸累积量高于精巢。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花生四烯酸抑制了发育前期大菱鲆亲鱼雌二醇和睾酮的合成,在卵巢中,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卵泡激素受体的表达来实现,而在精巢中,可能是通过抑制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以及17α羟化酶来实现。
张圆琴徐后国曹林卫育良郑珂珂梁萌青
关键词:大菱鲆亲鱼饲料花生四烯酸
圆斑星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RACE技术,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的cDNA序列:cGnRH-Ⅱ、sGnRH和sbGnRH。每种GnRH都包括1个信号肽、1个Gly-Lys-Arg连接序列和1个GnRH相关肽。其中,cGnRH-Ⅱ的cDNA全长为568 bp,编码85个氨基酸,ORF为255 bp,5′UTR为141 bp,3′UTR为169 bp。sGnRH的cDNA全长为457 bp,编码90个氨基酸,ORF为270 bp,5′UTR为41 bp,3′UTR为143 bp。sbGnRH的cDNA全长为381 bp,编码98个氨基酸,ORF为294 bp,5′UTR为48 bp,3′UTR为36 bp。分析了3种GnRH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圆斑星鲽GnRH与鲽形目鱼类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其次为鲈形目鱼类。对3种GnRH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斑星鲽GnRH基因与其他鲽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鲈形目、鲑形目和鳗鲡目鱼类。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种GnRH基因都在脑中表现出最高表达水平且具有性别特异性表达模式:雌性中不同组织的GnRH mRNA表达水平都相应高于雄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cGnRH-Ⅱ的mRNA仅在脑中表达,而sbGnRH在各个组织都有表达,sGnRH仅在脑、垂体和性腺中表达。脑中sbGnRH 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成熟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而其他两种GnR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本研究首次在圆斑星鲽脑中克隆到3种GnRH基因,其组织和季节表达水平变化表明sbGnRH可能是圆斑星鲽生殖调控的关键GnRH类型,本结果可为圆斑星鲽生殖调控机制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柳学周徐永江廖梅杰潘传燕王妍妍
关键词:圆斑星鲽GNRH分子克隆
饲料中谷氨酰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添加0.0%、0.5%、1.0%和2.0%晶体谷氨酰胺,通过甘氨酸调节使各处理组总蛋白水平一致,以生物饵料组作为对照...
刘经纬艾庆辉麦康森徐玮张彦娇
关键词:半滑舌鳎稚鱼谷氨酰胺存活率
鱼类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可以通过研究基因启动子来改变生物的特征,提高其优良性状。所以近年来,随着对启动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鱼类基因启动子的分子结构、功能及其应用有了更多地了解。重点介绍鱼类启动子的特点,阐述启动子在鱼类代谢,生长发育和免疫中的应用以及双向启动子在转基因鱼研究中的应用。
杜小溪高祥刚陈潘海汪洋赫崇波
关键词:鱼类基因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
人工注射催产激素对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形态学测量与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人工注射催产激素对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之后,半滑舌鳎的卵巢发育速度显著加快,性腺指数(GSI)迅速增大、肝脏指数(HSI)随卵巢发育不断降低、肥满度(CF)最高值出现在实验的48 h;组织切片显示,催产激素能够促进卵巢更快地发育到下个时期,Ⅳ期末的卵巢在激素首次注射后36 h发育到第Ⅴ期的卵子成熟期,60 h开始进入第Ⅵ期.人工注射催产激素有利于缩短亲鱼产卵周期,增加成熟卵子的数量,便于人工繁殖过程中集中大量采卵.本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人工繁殖生产中高效催产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张玉祥杜荣斌姜海滨吴艳庆刘立明
关键词: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形态学组织学
海产鱼类中异尖线虫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以3种海鱼(牙鲆、狭鳕、鲱鱼)为样本,针对海产品中主要的致病性寄生虫-异尖线虫,开展了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根据鱼肉消化前后干物质的质量变化设计了胃蛋白酶消化效率的计算方法,并按照鱼肉∶消化液=1∶10(g/mL)的反应比例,分别确定了酶水解鱼肉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1.1,温度为37℃,酶活力为8 U/mL左右;消化后所得的虫体采用多重PCR方法替代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从而初步建立了基于酶水解-多重PCR的异尖线虫的酶消化检测体系。实际样本检测表明,该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用于海产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和伪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的确证性检测。
许旭黄维义隋建新林洪鲜均章励建荣曹立民
关键词:海产鱼类酶消化多重PCR
汉沽养殖区海水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险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汉沽养殖区域海水水质状况及潜在生态危险。[方法]分期采集养殖场海水样品,分析海水中Cr、Ni、Cu、Zn、As、Cd、Pb 7种有害重金属含量,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Cr、Ni、Cu、Zn、As、Cd、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75~28.07、2.75~7.82、11.71~17.22、69.99~225.98、4.56~11.88、0.04~0.33、0.08~0.38μg/L。Cr、As、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这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Ni超标1.22~1.56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u超标2.34~3.44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Zn超标3.50~11.30倍,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Cr、Zn、Ni、Cd均呈现出7月含量最高,12月最低的变化趋势;Cu和Pb在9月的含量远高于其他月份;As在9月和12月含量均较高。[结论]汉沽养殖区海水重金属含量的污染程度不具有生态风险性,养殖环境良好。
韩现芹陈春秀贾磊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鲆鲽类渔用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2013年
我国是世界鲆鲽类养殖大国,近年来产业开始由开放式流水工厂化养殖向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转变,但是受病害问题的困扰,产业转型提升受到巨大的制约,为此探讨疾病有效防控方法成为水产界的紧迫任务之一。目前,鱼病防治仍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生态预防、免疫预防的研究与应用刚刚起步,渔用疫苗具有无残留、不会造成耐药性并能保证环境安全等优点而备受业界的关注。本综述分析了鲆鲽类疫苗的研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预测,以期为鲆鲽类养殖技术的转型提升,也为工业化养殖建立一条安全、高效的鱼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甘玲玲王蔚芳雷霁霖刘新富温海深
关键词:鲆鲽类疫苗疾病工厂化养殖
工业化养殖鲆鲽类质量安全管理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2012年
以鮃鲽类为例分析工业化养殖水产品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对2010年以来鮃鲽类的科学研究包括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流通消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指出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参考意见。
林洪李萌
关键词:工业化养殖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重为9.49±0.03g)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鱼油/豆油(1:1,w/w)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含量为3.41%、8.01%、11.87%、15...
艾庆辉彭墨徐玮麦康森谭朋周慧慧张彦娇刘付志国
关键词:大菱鲆血浆生化指标LPLPPARΑ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