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

作品数:33 被引量:371H指数:12
相关作者:陶龙兴张国良陆建飞曹月乔陈品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淮阴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水稻
  • 5篇育秧
  • 4篇秧苗
  • 4篇基质
  • 3篇秧苗素质
  • 3篇杂交
  • 3篇农户
  • 3篇南京椴
  • 3篇基质育秧
  • 3篇国稻6号
  • 3篇高温
  • 2篇稻作
  • 2篇稻作方式
  • 2篇性状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葡萄
  • 2篇无公害
  • 2篇胁迫

机构

  • 6篇淮阴工学院
  • 6篇扬州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沿江地区...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山西省财政厅
  • 1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浙江省临安市...

作者

  • 6篇张国良
  • 5篇陆建飞
  • 5篇陶龙兴
  • 4篇陈品
  • 4篇曹月乔
  • 3篇李大婧
  • 3篇谈惠娟
  • 3篇汤诗杰
  • 3篇宋江峰
  • 3篇刘春泉
  • 2篇吴东辉
  • 2篇曹立勇
  • 2篇汤庚国
  • 2篇陈建伟
  • 2篇姜永平
  • 2篇程式华
  • 2篇李乃伟
  • 2篇陈波
  • 2篇丁秀文
  • 2篇王菲菲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北方水稻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瓜无土育苗基质适宜理化性状指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研究了草炭、蛭石、珍珠岩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炭+蛭石+珍珠岩=5:2:3(V:V:V)时,黄瓜幼苗的干物重和壮苗指数均最大;以壮苗指数为观测值绘制等值线图,在95%置信区间下得出黄瓜育苗基质的适宜配比(体积比)为草炭34%-45%,蛭石20%-31%,珍珠岩35%-43%;建立各因素与草炭、蛭石、珍珠岩配比的回归模型,通过LINGO11.0计算得出黄瓜育苗基质适宜的理化性状指标为容重0.17-0.22 g·cm-3,总孔隙度85-90%,pH6.8-7.2,EC 0.315-0.425 ms·cm-1,碱解氮399.0-513.5 mg·kg-1,速效钾329.0-397.5 mg·kg-1,速效磷26.4-30.1 mg·kg-1,有机质29.5-36.3%。
游莹卓陈茂学张伟丽魏珉孔涛
关键词:黄瓜无土育苗基质理化性状
基于AHP法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农户对稻作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AHP法构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评判系统,对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直播稻,影响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稻作方式的劳动力投入量、农户对水稻种植态度、稻作方式劳动强度、水稻生产服务组织发展水平、农户水稻种植规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机插稻推广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陈品陆建飞
关键词:水稻稻作方式农户意愿AHP法
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2
2014年
主要阐述了江苏省发展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江苏省十多年来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方面的研发进展和生产中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方面涌现出的类型及其采取的推广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和科技投入,以专业化服务组织、村组合作协会、种粮大户等为"龙头",实行"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和企业联动"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张国良杨洪建邓建平曹月乔王菲菲
关键词:机插稻工厂化育秧
烯效唑对水稻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淮稻5号为材料,烯效唑浓度分别为0、37.5、75.0、150.0、225.0、300.0 mg/m2,于一叶一心期喷施,三叶一心期分析了秧苗素质。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第二叶、第三叶的叶长显著下降,叶宽显著增加,叶面积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株高显著下降,茎基宽显著增加;单株根数、最长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和盘结力均表现出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综合而言,以烯效唑浓度37.5 mg/m2所育秧苗株高符合机插秧要求,茎粗苗壮,叶绿素含量较高,根数较多,根系活力较高,根系盘结力强,植株生物量大,可以增加秧龄弹性2.1 d。
倪洪涛张国良曹月乔王菲菲纪文瑞陈瑞林
关键词:播种量基质水稻秧苗素质
光介质和空间垂直距离对立体化工厂育秧条件下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以淮稻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在自然光、弱光、玻璃、薄膜四种不同光介质条件下立体化育秧的空间垂直距离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茎基宽、生物量积累、根长、根系活力为自然光>玻璃>薄膜>弱光,玻璃和薄膜条件下秧苗的...
张国良
关键词:秧苗素质基质育秧
文献传递
氨基酸肥料对‘夏黑’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2
2013年
以‘夏黑’葡萄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600、800和1 000倍)氨基酸肥料对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快速荧光特性、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后氨基酸肥料均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其中,经处理的叶片Pn比对照高出1倍以上。氨基酸肥料处理后,葡萄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明显升高,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快速荧光测定显示,处理叶片光合性能指数(包括PIABS、PICS和PITOTAL)、PSⅡ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以及捕获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等均明显提高,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K相可变荧光占J相可变荧光的比例(Wk)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显著降低。氨基酸肥料处理后,葡萄叶面积、单穗果粒数、单粒质量、果皮花青苷、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显著提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相比而言,稀释800倍肥液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果实花青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9%和60.06%。
谢荔成学慧冯新新杨涛张治平汪良驹
关键词:氨基酸肥料ALA葡萄叶绿素荧光果实品质
硅肥对国稻6号的生理影响及增产效果被引量:12
2008年
水稻生产实践表明,硅有益水稻的生长发育,施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处理后,杂交稻国稻6号基部第一节间缩短,植株茎壁厚度增加,重量/长度比值显著提高。硅肥处理延缓了灌浆期功能叶片的衰老,提高了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PSⅡ能量捕捉效率(Fv/Fo),因而顶部三叶片的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硅肥处理的增产在于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的提高。
陶龙兴裘小荣符冠富谈惠娟
关键词:硅肥国稻6号增产效果生理性状
水稻开花期高温胁迫的研究概述被引量:10
2009年
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尤其是开花期高温对水稻花器育性、产量及稻米品种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耐热水稻的遗传学特征及水稻耐热性鉴定的方法,提出创建快速、准确并与自然高温伤害基本吻合的水稻耐热性鉴定实验技术平台,将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陶龙兴沈波符冠富虞智群李玲巧王琪
关键词:水稻花粉开花期高温胁迫
基于SOA的农业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分析目前农业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概念、工作原理,比较了SOA相对于传统集成方案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基于SOA的农业信息系统集成体系结构及实施集成的基本步骤,说明了基于SOA的农业信息系统集成能够较好利用已有信息系统的优势。
党德宣陈敏克林何莺苑伟
关键词:SOA农业信息系统
甘薯叶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探讨甘薯叶提取物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进料流量300mL/h、总固形物含量25%,其中进料流量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最大。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出粉率为53.78%、含水量5.29%、活性损失率11.13%。
刘春泉宋江峰章英李大婧
关键词:喷雾干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