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1000003)

作品数:7 被引量:157H指数:6
相关作者:周良勇李广雪李安龙温国义周永青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黄河三角洲
  • 2篇遥感
  • 2篇测深
  • 1篇单波束测深
  • 1篇遥感图像
  • 1篇灾害地质
  • 1篇三角洲
  • 1篇图像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剖面
  • 1篇剖面特征
  • 1篇浅地层
  • 1篇浅地层剖面
  • 1篇浅海
  • 1篇全新世
  • 1篇钻孔
  • 1篇晚更新世
  • 1篇卫星遥感
  • 1篇现代黄河三角...

机构

  • 6篇青岛海洋地质...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5篇周良勇
  • 3篇李广雪
  • 3篇温国义
  • 3篇李安龙
  • 2篇薛春汀
  • 2篇赵东波
  • 2篇刘健
  • 2篇周永青
  • 2篇邓声贵
  • 1篇朱雄华
  • 1篇丛鸿文
  • 1篇刘勇
  • 1篇陈正新
  • 1篇刘锡清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滨浅海单波束测深潮汐改正的方法被引量:5
2005年
单波束测深仪在现在的海上地质调查中被广泛应用,潮汐校正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给出一种利用潮汐预报值进行潮汐改正的方法和过程,并介绍该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项目中的应用。
周良勇丛鸿文
关键词:潮汐改正单波束测深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的灾害地质被引量:39
2004年
利用卫星遥感、测深、浅地层剖面及钻孔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及近海海洋灾害地质,编制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灾害地质图。黄河三角洲海岸灾害地质以海岸侵蚀为主,根据1976—2001年海岸的变化速率,可将海岸分为快速侵蚀海岸、中等程度侵蚀海岸、稳定海岸和淤积海岸四类,快速侵蚀海岸和中等程度侵蚀海岸长期以来遭受侵蚀。灾害地质因素有浅层气、灾害地貌、活动断层、海底滑坡、底辟、隆起脊、埋藏冲沟-古河道。浅层气主要分布在老黄河口附近渤海海底,近岸少见。浅层灾害地貌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斜坡上的扰动区。扰动区位置在整个三角洲上变动明显,有向岸移动的趋势,斜坡坡度减小,扰动强度减弱。底辟除了发生在废弃三角洲侵蚀区外,还发生在三角洲外的渤海海底下部。隆起脊位于黄河口东部渤海海底,沿NE—SW方向发育,顺隆起脊发育活动断层。
周良勇刘健刘锡清李广雪陈正新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测深浅地层剖面钻孔灾害地质
古黄河三角洲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1
2003年
孟村古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体系代表歧口三角洲超级叶瓣(700BC—11AD)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其下的三角洲沉积层序多属于更老的超级叶瓣。山东北部大口河至徒骇河口海岸700BC—1099AD多次受到黄河的影响,埕口—马山子东北部的海岸平原主要形成于893—1048年,那里岛链状贝壳堤开始形成的时间晚于1128年,与贝壳堤的14C年龄相差700~1850a。苏北斗龙港口—港海岸平原地表之下约9m厚的沉积物主要是黄河入海泥沙在海流作用下向南搬运,并沉积下来。苏北黄河三角洲南界在港附近。自然地理和海洋地质工作者采纳"公元前602年或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改道"的观点是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是多数历史地理学家已经放弃的认识。
薛春汀周永青王桂玲
关键词:贝壳堤黄河三角洲
晚更新世末至公元前7世纪的黄河流向和黄河三角洲被引量:69
2004年
大约距今9600~8500a黄河在苏北北部入黄海.黄河口与其南侧的长江口相距100多千米.两条大河巨大数量的入海泥砂形成了黄河-长江复合三角洲.根据南黄海西部全新世海相沉积物厚度变化、苏北响水县陈家巷QC4孔沉积序列、阜宁以南、泰州以北里下河洼地早全新世沉积序列及苏北沿岸砂脊的物质组成判断,距今8500a左右黄河向北流注入渤海,距今8500~7000a海面上升过程中没有形成黄河水下三角洲,距今7000a黄河三角洲又开始形成.
薛春汀周永青朱雄华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晚更新世全新世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周良勇李广雪刘健李安龙邓声贵温国义赵东波
关键词:粒度遥感图像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 ,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 1 987年和 2 0 0 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 2 0 0 1年野外调查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1 987年至 2 0 0 1年土地利用 /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 ;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 ,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 3种类型大量减少 ,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 ,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 ,滨海草地的减少 。
周良勇李广雪邓声贵李安龙温国义赵东波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地覆被
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悬浮体分布及粒度特征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2001年7月进行的两船同步走航调查资料,结合同一时期的陆地卫星合成图像,对枯水期黄河口表层悬浮体空间分布和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低潮时,黄河河口表层悬浮体含量、温度、盐度在河口口门外5 km范围内变化迅速,表层悬浮体含量和温度向海方向呈指数方式迅速降低,悬浮体含量由519 mg/L下降到20-30mg/L,温度则下降4℃左右;盐度则由1升至33。表层悬浮体含量的变化与表层水体温度、盐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温度、盐度变化反映了河流注入的淡水在表层与海水的混合过程。与调查时期接近的一景遥感图像(RGB321)对照,可以看出图像色调变化与测量数值的变化比较吻合。悬浮体平均粒径为6.64-5.26Φ,以粉砂为主。沿测线由河口向海方向,粒度成分和粒径的变化趋势明显,粒径逐渐变粗,黏土成分减少而砂的成分增多,这可能与絮凝作用有关。
周良勇李安龙龚淑云刘勇赵东波温国义
关键词:粒度特征黄河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