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82)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郭静萱刘永刚张萍马康涛张少衡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骨髓
  • 3篇细胞移植
  • 2篇心肌内
  • 2篇血管
  • 2篇上调
  • 2篇髓细胞
  • 2篇肌内
  • 2篇骨髓干细胞
  • 2篇骨髓细胞
  • 2篇骨髓细胞移植
  • 2篇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肌梗塞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4篇郭静萱
  • 3篇张萍
  • 3篇刘永刚
  • 2篇张少衡
  • 2篇马康涛
  • 1篇李照屏
  • 1篇王淑玲
  • 1篇李凌松
  • 1篇李卫虹
  • 1篇贾竹青
  • 1篇冯新恒
  • 1篇周春燕
  • 1篇李昭屏
  • 1篇杨威
  • 1篇陈彧
  • 1篇解基严
  • 1篇赵鸿
  • 1篇万峰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增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2005年
目的:通过研究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是否影响心脏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的表达,探讨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对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机制。 方法:对Lewis大鼠进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和骨髓干细胞梗死区域心肌内移植,术后梗死区域心脏取材。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组各15只,及正常组3只。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中iNOS的表达在1天时明显增高,3天后迅速减低;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组,心肌组织中iNOS的表达进一步增高,可维持1个月(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以及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组,心肌组织eNOS的表达没有增加(P>0.05)。 结论: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增加心肌组织iNOS的表达,延长其表达时间,但不影响心肌组织eNOS的表达。
刘永刚 郭静萱 张萍 张少衡
关键词:心肌内移植骨髓干细胞心肌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缺血心脏功能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7d ,14d和 2 8d取材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 ;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VEGF和Flk 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 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d和 14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术后 7d ,14d和 2 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 ,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 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 1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 ,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张少衡贾竹青郭静萱马康涛王淑玲刘永刚李凌松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周春燕
关键词:骨髓细胞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干细胞因子在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在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中的作用机制及对移植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进行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RT-PCR方法检测骨髓中SCF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SCF表达水平不同的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内移植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血和骨髓中SC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AMI1周时骨髓中SC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接受移植治疗大鼠骨髓中SCF mRNA表达未出现降低。不同SCF表达水平的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内移植治疗均能使心脏射血分数达到70%,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治疗后1周血清中SC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可能通过SCF产生骨髓动员作用;心肌梗死或曾接受移植治疗个体的骨髓干细胞同样可用于心肌内移植治疗,不影响心功能的改善。
刘永刚郭静萱张萍李昭屏
关键词:心肌梗塞细胞移植干细胞因子心脏功能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联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随访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联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TMLR + OPCAB)的安全性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至2005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第三医院启动了针对TMLR+OPCAB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遴选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80例,分为联合手术组(n=40)及单纯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手术(OPCAB)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手术及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连续观察患者心绞痛分级[参考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心功能分级[参考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结果,并经超声心动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变化。结果两组之间手术及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LR+OPCAB不会增加围术期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平均(3.4±1.7)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复发严重心绞痛或再次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数相对较少(尸=0.113);6MWT距离亦优于对照组(P=0.006);两组间在LVEF等心功能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TMLR+OPCAB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对心功能无明显提高。
赵鸿万峰郭静萱陈彧解基严杨威张萍
关键词:心肌血管重建激光冠状动脉分流术随访研究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急性缺血心肌HSP32和HSP70的表达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检测骨髓细胞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对细胞保护性蛋白HSP32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细胞移植早期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直视下心外膜注射 5× 10 6骨髓单个核细胞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检测HSP32和HSP70在术后 1d、3d、7d和 14d的表达变化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和缩短分数(FS值 )。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缺血心肌中HSP32和HSP70的表达在移植组明显增强 ,并表达于部分移植细胞内。RT -PCR结果表明 ,移植组HSP32和HSP70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 3d达到高峰 ,比对照组分别增加 5 .0倍和 2 .9倍 (P <0 .0 1)。术后 7d ,移植组EF值和FS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14 %和 2 2 % ,P <0 .0 5 ) ;术后 14d ,可在移植的骨髓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EF值和FS值进一步增加。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早期 ,细胞移植能够上调细胞保护性蛋白的表达 。
张少衡郭静萱张萍刘永刚贾竹青冯新恒李照屏李卫虹马康涛周春燕李凌松
关键词:骨髓细胞移植急性缺血心肌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