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08)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孟祥瑞高召宁赵光明张阳郑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教育部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矿业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煤层
  • 4篇围岩
  • 4篇巷道
  • 3篇液压支架
  • 3篇工作面
  • 3篇覆岩
  • 2篇单轴
  • 2篇单轴压缩
  • 2篇底板
  • 2篇岩移
  • 2篇支护
  • 2篇软煤
  • 2篇三软
  • 2篇三自由度
  • 2篇砂岩
  • 2篇深井
  • 2篇声发射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综采
  • 2篇综采工作

机构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5篇教育部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7篇孟祥瑞
  • 5篇高召宁
  • 4篇赵光明
  • 3篇张宇
  • 3篇王成军
  • 3篇郑志伟
  • 3篇张阳
  • 2篇马淑胤
  • 2篇徐雪战
  • 2篇刘琼
  • 2篇李龙
  • 2篇王辉
  • 1篇田厚强
  • 1篇李慧宗
  • 1篇冯飞胜
  • 1篇赵华安
  • 1篇郑艳
  • 1篇成云海
  • 1篇杨敏
  • 1篇孙建

传媒

  • 6篇煤炭技术
  • 2篇中国矿业
  • 2篇煤炭工程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矿山机械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煤矿安全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本顶悬顶长度的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基本顶悬顶长度对窄煤柱稳定性的不利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沿空巷道的开挖位置以及护巷窄煤柱的合理宽度。结果表明:基本顶悬顶长度会直接影响到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性,为使基本顶断裂线位于煤壁内侧,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及煤柱的支承能力,确定合理的护巷煤柱宽度为5m。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研究成果对沿空巷道位置的选取、窄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为该矿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潘继良高召宁郑志伟张阳
关键词:沿空掘巷窄煤柱基本顶巷道稳定性
三自由度并联液压支架的设计与仿真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现有的四连杆型液压支架的立柱及顶梁不能承受侧向力,以及侧向力通过掩护梁传递给连杆易造成倒架和支架机构损坏的原理性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3-RPC三平移并联机构的新型双并联液压支架,除了可承受垂直压力外,还可承受来自其他方向的侧向分力。采用ADAMS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该并联液压支架的设计符合煤矿井下支护的要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实体样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王成军李龙孟祥瑞刘琼
关键词:三自由度液压支架并联机构仿真ADAMS
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矿压特征分析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一面采空、两面采空边界条件下覆岩结构称为"O"型和"S"型,结合矿压知识及工程背景的特殊条件,将二者转换过程中覆岩结构定义为"O-S"型。在系统分析三种结构构成、运移规律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山动力事件进行分析与防治;现场侧向支承压力监测结果显示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结构构成及相关计算相似,现场顶板岩层离层监测结果显示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覆岩运移规律阐述可靠,工作面矿压特征监测结果显示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特厚煤层矿压特征分析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研究可为类似条件下矿压特征分析与岩层控制提供一定借鉴。
冯飞胜成云海孙振平田厚强樊俊鹏
关键词:特厚煤层矿压
考虑损伤与剪胀及中间主应力的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研究圆形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考虑了巷道围岩的损伤、剪胀特性以及中间主应力效应,建立了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推导出圆形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损伤时围岩塑性区范围更大,所需支护阻力增长明显,塑性区位移明显增加;剪胀对位移场影响较大,对应力场影响较小,剪胀系数越大,需要提供的支护阻力就越大;随着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增大,所需支护阻力降低,塑性区位移减小,最大位移减小幅度高达79.74%,不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强度准则偏于保守;考虑损伤、剪胀和中间主应力的新的位移解更加合理,研究成果为圆形巷道的设计支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潘继良高召宁郑志伟张阳
关键词:围岩损伤剪胀中间主应力弹塑性
深井大断面三软煤层巷道支护设计与实践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更好解决深井大断面"三软"煤层巷道难以支护的问题,基于任楼矿II5112工作面机巷实际地质条件,对巷道矿压显现特点及支护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初次高性能锚带网喷支护+二次支护锚索注补强加固"支护技术方案,并给出具体技术参数。现场监测及数据统计表明:实施新支护技术方案后效果明显,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65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3mm,顶底板平均移动速率约1.3mm/d,两帮平均移近速率约0.86mm/d,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量,减少返修成本,满足巷道支护要求。
沈顺平王世炫张凯
关键词:深井三软煤巷大断面围岩变形支护设计
近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相似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陕北榆林某矿3#煤层主产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采用相似模拟实验,从位移变化、裂隙演化及采动应力3个方面对工作面开采后覆岩移动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实验得出近浅埋煤层"三带"特征、矿压显现特征及岩层位移特征。
应治中高召宁孟祥瑞王辉张宇
关键词:裂隙演化关键层
急倾斜综采支架在顶板反倾向顺压下稳定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急倾斜条件下确保综采支架稳定一直是急倾斜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难题之一。现以李嘴孜矿3232(3)急倾斜工作面具体条件为研究基础,结合倾斜砌体结构理论与理论力学相关知识,对顶板倾斜砌体结构反倾向顺压作用下支架稳定(下滑与倾倒)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3232(3)工作面支架最小工作阻力不小于4023kN能够保持稳定,支护阻力为4600kN工作面支架的选择使用比较合理。最后,通过对支架受力模型分析,提出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支架底座安装底座双千斤顶、顶梁双千斤顶以及改变工作面移架方式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调整和防止支架倾倒与下滑现象发生,很大程度提高支架稳定性,保证综采工作面生产安全高效。
马淑胤赵光明孟祥瑞
关键词:急倾斜工作面综采工作面
基于TRIZ理论的并联液压支架的设计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现有的四连杆型液压支架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出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液压支架,基于TRIZ理论,并结合物场分析和小人法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液压支架能够克服四连杆型液压支架的原理性缺陷,增加了液压支架的侧向让压能力,使液压支架更易于适应复杂的工况环境,为液压支架样机的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郑艳王成军
关键词:液压支架TRIZ
铁基催化剂对煤炭直接液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煤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在煤炭直接液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及研究现状,从催化剂粒度大小、反应温度、催化剂类型等方面探讨了黄铁矿铁基催化剂对煤炭直接液化过程的催化影响。对2007—2012年中国的原煤产量、火电发电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中国目前的煤炭企业现状。通过煤直接液化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阐明了目前在中国大力推广该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从实际应用角度指出了煤直接液化待解决的问题。
徐雪战孟祥瑞赵光明
关键词:煤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反应机理影响因素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巷道开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研究现状,以巷道开拓时期为切入点,从矿区地形、地质、巷道布置情况等多方面出发,利用3D MAX三维建模技术,结合创建地形、NURBS曲面等3D MAX内置工具,实现了对矿区地形、地貌,巷道等生产系统的虚拟展示;并结合了NURBS曲面建模技术需求存储容量较少、自我包容式较高、曲面CV可调等优点,对巷道在以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底鼓、垮落、围岩挤压等变形情况,创造实时仿真条件。
徐雪战孟祥瑞赵光明
关键词:MAX巷道开拓三维可视化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