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538)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海军朱永红毛志钢周静肖伟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腺瘤
  • 2篇垂体
  • 2篇垂体腺瘤
  • 1篇受体
  • 1篇侵袭性
  • 1篇无功能垂体腺...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及其受体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IL-17
  • 1篇MICROR...
  • 1篇MICROR...
  • 1篇垂体瘤
  • 1篇BCL-2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王海军
  • 1篇廖创新
  • 1篇罗斌
  • 1篇肖伟伟
  • 1篇周静
  • 1篇范翔
  • 1篇李智
  • 1篇何东升
  • 1篇邱录斌
  • 1篇毛志钢
  • 1篇朱永红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邱录斌何东升廖创新李智范翔王海军
关键词:IL-17
无功能垂体腺瘤与正常垂体中microRNAs的差异表达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检测微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在无功能垂体腺瘤(NFA)和正常垂体(NP)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微小分子RNA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例NFA和6例NP,应用miRCURYTM LNA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标本相比,肿瘤标本中miR-124、-141、-200c、-223、-297、-299-5p、-32、-340、-378、-491-3p、-519d、-525-5p、-550、-551a、-574-5p、-583、-662、-768-3p、-885-5p、-890等20个miRNAs显著上调(上调到>2.0倍),miR-125b-1、-132、-17、-192、-193a-3p、-193a-5p、-21、-302c、-30b、-31、-376b、-490-5p、-542-3p、-567、-622、-637、-654-3p、-658等18个miRNAs明显下调(下调到0.5倍以下)。一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提示它们的变化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miRNAs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发生,而miRNAs靶基因的确立可以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肖伟伟毛志钢周静罗斌王海军朱永红
关键词:MICRORNA无功能垂体腺瘤垂体基因芯片BCL-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