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2B02)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卜英勇杨伟忠孟中华毛建华吴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华锡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表移动
  • 1篇地压
  • 1篇地压监测
  • 1篇岩层
  • 1篇岩层与地表移...
  • 1篇岩体
  • 1篇映射
  • 1篇映射规则
  • 1篇声波测试
  • 1篇声发射
  • 1篇树结构
  • 1篇数据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铜坑矿
  • 1篇频繁模式增长
  • 1篇频繁模式增长...
  • 1篇气固
  • 1篇气固两相
  • 1篇气固两相流
  • 1篇系统建模方法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沙矿山研究...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华锡集团

作者

  • 3篇卜英勇
  • 1篇毛建华
  • 1篇罗柏文
  • 1篇陈何
  • 1篇孟中华
  • 1篇王少林
  • 1篇陈爱斌
  • 1篇万串串
  • 1篇康新库
  • 1篇杨伟忠
  • 1篇谭军
  • 1篇黄剑飞
  • 1篇叶玉全
  • 1篇吴晟

传媒

  • 2篇采矿技术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爆破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裂隙岩体中束状孔爆破作用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提高残矿回收的爆破效率,采用岩体声波波速数据为研究指标,研究了裂隙岩体中束状孔爆破的作用效果,并与当量等效大孔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单孔爆破粉碎区半径大于束状孔粉碎区半径,但束状孔爆破裂隙区半径较大,裂隙更发育。为避免过粉碎和合理爆破,束状孔爆破在残矿回收中更有优势。同时,对比不同的束孔组间距发现,间距越小,束孔爆破相互作用越强。且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束孔组间距范围,使得共同作用的爆破漏斗接近标准漏斗。在此范围内进行爆破设计,可实现提高爆破效率的目的。
彭啸鹏陈何万串串
关键词:残矿回收声波测试
金属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3
2009年
概述了国内外金属矿山岩层沉陷与地表移动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这个领域内新的研究思路。
毛建华杨伟忠黄道钦孟中华
关键词:金属矿山地表移动
数据流上一种单遍扫描频繁模式树结构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频繁模式增长算法无法适应数据流的无限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新颖的FP-tree的变形结构——FPS-tree,只需单遍扫描便能获取当前窗口的全部数据库信息。为了在滑动窗口时有效地删除过期窗格和插入新窗格,提出一个新颖的概念——"尾结点",FPS-tree中每条路径上的窗格信息只保持在尾结点里。实验结果表明FPS-tree的压缩性能要优于其他单遍扫描的前缀树结构。
谭军卜英勇陈爱斌
关键词:数据流频繁模式增长算法
基于IDEF与UML的系统建模方法及映射规则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IDEF和UML相结合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IDEF0、IDEF1X及IDEF3建立的IDEF模型,然后通过映射规则将IDEF模型转换为UML模型,再经过详细设计形成完善的UML模型以进行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本文重点研究了IDEF转换为UML模型的映射规则。
卜英勇黄剑飞叶玉全罗柏文
关键词:IDEFUML
铜坑矿复杂充填体下采场地压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铜坑矿92#矿体开采条件复杂,在Ⅲ、Ⅴ盘区等区域已形成大范围充填体,采场地压监测非常重要。进行了周边采空区与充填体现场调查,开展了系统的采场地压监测,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地压灾害防范措施。
王少林
关键词:充填体地压监测声发射
径向直叶片湿式风机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FLUENT软件中离散相模型(DPM)和混合模型对径向直叶片湿式风机内部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模拟.分析风机内部的气固二相的浓度、体积分数、速度矢量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比较两模型在此次模拟中的优缺点.模拟结果表明,在入口粉尘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固相颗粒的浓度分布与气流流向大致相符.DPM模型颗粒相浓分布和混合模型颗粒相体积分数分布的趋势基本一致.DPM模型在反映浓度局部分布时更加精确,而混合模型在描述整个流场的浓度分布时更加完整.模拟结果对径向直叶片湿式风机气、液、固三相流场和除尘机理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卜英勇康新库吴晟
关键词:混合模型气固两相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