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204)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光林范红松董长超高伟强林卫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组织工程神经
  • 2篇电纺
  • 2篇电纺丝
  • 2篇神经缺损
  • 2篇神经组织
  • 2篇神经组织工程
  • 2篇丝素
  • 2篇缺损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缺损
  • 2篇细胞
  • 2篇静电纺
  • 2篇静电纺丝
  • 2篇胶原
  • 2篇纺丝
  • 1篇导管修复
  • 1篇多孔支架
  • 1篇许旺细胞
  • 1篇三维多孔支架
  • 1篇神经导管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华西第二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6篇王光林
  • 2篇高伟强
  • 2篇范红松
  • 2篇向宁
  • 2篇林卫
  • 2篇胡旭栋
  • 2篇史晓远
  • 2篇董长超
  • 2篇陈宝
  • 1篇张利
  • 1篇吴刚
  • 1篇肖裕华
  • 1篇肖文谦
  • 1篇李森
  • 1篇吴晖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遗传霉素(G418)纯化许旺细胞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胞浆空泡化的光镜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以往研究应用遗传霉素(G418)联合差速贴壁及差速分离法除去成纤维细胞用于许旺细胞的纯化,对纯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形态变化的描述及可能其原理的推测很少。目的:利用光学显微镜采集纯化的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和许旺细胞形态学照片,描述成纤维细胞病理学变化。方法:利用差速贴壁、差速分离法结合遗传霉素抑制来纯化大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分2组,实验组:细胞重复一次差速贴壁后转移到另一六孔培养板,每2d更换新鲜纯化培养液,用差速分离法传代。对照组:差速分离纯化1次后转移到另一六孔培养板,每2d更换新鲜基础培养液,用差速分离法传代。在纯化的不同时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在纯化的早期,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成纤维细胞的病理变化,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持续纯化经过3代(三四周)之后,光镜下可观察到逐渐加重的细胞病理变化,直至细胞空泡化。结果表明,应用遗传霉素纯化许旺细胞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受限较早,但是胞浆的空泡化延迟至第3次传代及以后发生。
陈宝史晓远向宁王光林
关键词:许旺细胞光学显微镜
bFGF-PLGA缓释微球生物活性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和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整合至高渗透性聚乳酸[poly(D,L-lacitic acid),PDLL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培养和纯化1d龄SD近交系乳鼠SC,取第1代细胞(1×107个/mL)与bFGF-PLGA缓释微球、ECM凝胶复合,注入内置PLGA纤维微丝的高渗透性PLLD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取成年SD大鼠60只,制备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后,根据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5组(n=12)。A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B组:PDLLA导管,管内注满PBS液;C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ECM凝胶;D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ECM凝胶与SC的混合物;E组:组织工程神经。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12、16、20及24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测定,术后12及24周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2、16周,E组SFI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24周,E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E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 velocity,NCV)大于B、C组(P<0.05),复合动作电位振幅(compound amplitude,AMP)和动作电位面积分数(action potential area,AREA)大于B、C及D组(P<0.05);术后24周,E组NCV、AMP和AREA大于B、C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及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小于A组(P<0.05),大于B、C、D组(P<0.05)。术后24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大于B组(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大于B、C组(P<0.05)。结论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与高渗透性PDLLA导管相互整合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后,能促近神经再生,修复效果接近�
王光林林卫高伟强肖裕华董长超
关键词:组织工程神经SC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静电纺丝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丝素-胶原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由于自体神经移植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工神经修复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目的:探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胶原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制备约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分别采用倒转自体神经、静电纺丝PLGA-丝素-胶原神经导管、单纯PLGA神经导管桥接,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比,了解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与结论: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的纳米神经导管管壁疏松多孔,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静电纺丝PLGA-丝素-胶原神经导管组在促进坐骨神经再生、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单纯PLGA导管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
李森史晓远林卫范红松陈宝吴晖胡旭栋王光林
关键词:静电纺丝神经导管丝素胶原
以导电性纳米碳管为支架的组织工程神经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导电性纳米神经组织工程,尤其是导电性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导电性纳米神经组织工程及导电性CNT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导电性纳米神经组织工程相关研究目前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导电性CNT能促进雪旺细胞附着、生长和增殖,并能模拟神经髓鞘的导电功能,在刺激和引导神经生长及轴突再生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导电性CNT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有望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向宁王光林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神经修复
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及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支架材料,测定支架纤维直径、孔隙率、吸水率及抗拉强度。取8只SD近交系乳鼠双侧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分离培养SC,S-100免疫组织学观察并测定SC纯度。取第4代SC以5×104个/mL分别与25%、50%及100%浓度的两组支架浸提液进行培养,以DMEM培养作空白对照组。培养1、3、5、7d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将第4代SC以5×104个/mL密度分别接种至PLGA-丝素-胶原(实验组)和单纯PLGA(对照组)纳米三维多孔支架支架复合培养。复合培养2、4、6d行扫描电镜观察,另于4d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C在材料上生长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两组支架呈相互交联的多孔网状无纺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纤维直径分别为(141±9)nm和(205±11)nm;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孔隙率分别为87.4%±1.1%和85.3%±1.3%;吸水率分别为2647%±172%和2593%±161%;抗拉强度分别为(0.32±0.03)MPa和(0.28±0.04)M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C纯度为96.5%±1.3%。MTT检测SC在不同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中生长良好,A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同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浓度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SC在支架上生长良好,4d轴突连接,6d后大量增殖,基质分泌;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复合培养4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一致。结论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PLGA-丝素-胶原纳米三维多孔支架安全无毒,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适合SC生长,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组织工程神经良好的支架载体。
吴刚董长超王光林高伟强范红松肖文谦张利
关键词:组织工程神经丝素胶原细胞相容性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综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有关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静电纺丝法能制备多种不同材料的纳米纤维支架,并通过多种方法对支架表面进行修饰,改变支架的理化性能,制备的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提示采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能恢复部分神经功能。结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胡旭栋王光林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静电纺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