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BA100019)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洪礼袁宜邹维兴谢玲平赵向霞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恐惧
  • 7篇生面
  • 5篇大学生
  • 4篇矫治对策
  • 3篇大学新生
  • 3篇教养方式
  • 3篇教育
  • 3篇父母教养方式
  • 2篇心理测量学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交能力
  • 2篇交流恐惧
  • 1篇独生
  • 1篇独生子
  • 1篇独生子女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素质
  • 1篇心态
  • 1篇政治

机构

  • 14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兴义民族师范...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安顺学院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王洪礼
  • 9篇袁宜
  • 8篇邹维兴
  • 6篇赵向霞
  • 6篇谢玲平
  • 3篇余昭琼
  • 1篇潘运
  • 1篇谢其利
  • 1篇全开凤
  • 1篇姜山
  • 1篇宋志飞
  • 1篇刘红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流恐惧至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研究发展轨迹被引量:5
2014年
美国学者McCroskey最早使用交流恐惧这一概念并编制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等调研工具,此后有研究者对交流恐惧进行本土化研究。国外学者对交流恐惧产生的原因作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讨和干预研究,中国学者对交流恐惧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在2007年发展至面众恐惧研究,2011年精心研制了《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在2012年对中国西南地区四省(市)2800多名大学生的调研中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矫治对策,给大学生乃至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条密切联系实际的培养训练途径。
王洪礼赵向霞袁宜
关键词:交流恐惧
贵州省大学生面试恐惧现状及其克服与矫治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贵州省9所高校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的分量表《面试恐惧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高校99.4%的大学生有面试恐惧。面试恐惧程度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克服与矫治大学生面试恐惧应重视大学前的教育,并增强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组织矫治学生面试恐惧的意识与指导能力,鼓励大学生通过自我锻炼提升自身素质。
袁宜谢玲平王洪礼邹维兴余昭琼
关键词:矫治对策大学生
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与父母教养方式、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与父母教养方式、孤独感之间的具体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4所省直重点高校的1072名大一新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UCLA孤独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评,运用矩结构方程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结果男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得分显著低于女大学新生[(67.25±19.66)vs(74.47±20.71),t=-5.815,P<0.001,d=0.367],来自城区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65.99±20.69)vs(71.96±20.41),t=-3.307,P<0.001,d=0.293]。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0.15),与父母过度保护和拒绝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15、0.15、0.15);面众恐惧与大学新生的孤独感呈正相关(r=0.43)。孤独感在大学新生的父母关怀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3.8%,孤独感在大学新生的父母控制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产生重要影响,并且通过孤独感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面众恐惧。
邹维兴谢玲平王洪礼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孤独感大学新生
自信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中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信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总体自信问卷大学生版对贵州省1 07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新生,成绩水平较差和中等水平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显著高于成绩较好的大学新生;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自信和父母教养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自信在父母关怀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自信在父母控制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信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邹维兴谢玲平王洪礼袁宜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自信大学新生
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的心理测量学再探被引量:20
2012年
针对《心理科学》2011年第3期发表的《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的心理测量学初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反思,重新设计、研制了调查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的调研工具。在我国东、南、西、北、中各大地区随机抽取了17个省(市)共24所高校,用含有79个题项的预测量表进行预测,获得1057个有效预测样本,再将其划分为两组样本,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修订为新的四个维度和32个题项后,更能覆盖大学生面众恐惧现象的各个主要方面,量表具有更高的信效度,更好地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四个维度分别是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可作为中国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的调研工具。
王洪礼邹维兴刘红袁宜谢玲平余昭琼谢其利
贵州省硕士研究生面众恐惧特点调查研究与分析
2019年
目的:调查与分析硕士研究生面众恐惧特点,为教育工作者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硕士研究生心理素质水平提供科研依据与参考。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对贵州省5所高校的1079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98.8%的硕士研究生有面众恐惧;硕士研究生的面众恐惧主要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高面众恐惧者占0.5%,较高面众恐惧者占10%,中等面众恐惧者占47.1%,较低面众恐惧者占41.2%,无面众恐惧者占1.2%;面众恐惧中的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93.3%、97%和96.6%,办事恐惧所占比例较低,仅占89.2%。结论:调查结果说明,面众恐惧是贵州省硕士研究生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马文燕吕三三马业勤王洪礼王洪礼
关键词:独生子女留守经历
大学生面众恐惧与预防矫治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大学生面众恐惧有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行为体验上主要表现为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办事恐惧四个维度。其具体表现在行为实践、人数分布、生理、认知方面。影响大学生面众恐惧产生的原因有:主体因素、生物学因素、认知(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预防可从四方面着手:个人自信心的培养、家庭学校的关怀、实践活动的锻炼、个人情绪的调节。大学生面众恐惧的矫治对策上可借鉴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研究。
袁宜赵向霞邹维兴王洪礼
关键词:大学生矫治对策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众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对贵州省面众恐惧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众恐惧极其普遍,99%以上有面众恐惧;在面众恐惧所包含的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严重的是面试恐惧,第二是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第三是上台恐惧,第四是办事恐惧;在面众恐惧总体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
赵向霞王洪礼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影响因素
贵州省大学生面众恐惧的主体因素与客观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面众恐惧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较多消极影响,阻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贵州省大学生为例,从贵州省大学生的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探求贵州省大学生产生面众恐惧的原因,发现贵州省大学生面众恐惧的主体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特质、认知偏差、自信心缺乏、交流技能匮乏和个体动机不恰当等;客观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同伴关系和特殊场合等。
赵向霞王洪礼袁宜
关键词:大学生
试论防范面众恐惧、增强积极社交能力与面众成功
2013年
面众恐惧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过度的面众恐惧会影响个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职业选择、成功和受教育程度的机会等,增进面众成功对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必要。文章试从积极社交动机、积极社交认知、积极社交体验、积极社交归因、积极社交品质以及有效社交沟通等六方面来探讨其对面众成功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从思维认知、人格信念、情感体验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与积极社交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对面众恐惧的防范,从而增进面众成功。
赵向霞全开凤袁宜王洪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