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70010)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罗炳良刘开军宋馥香李传印杨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史学
  • 5篇史学批评
  • 2篇中国古代史
  • 2篇中国古代史学
  • 2篇史法
  • 2篇历史认同
  • 2篇民族
  • 2篇古代史
  • 2篇古代史学
  • 1篇大一统
  • 1篇心术
  • 1篇学识
  • 1篇炎黄
  • 1篇演进
  • 1篇叶适
  • 1篇意蕴
  • 1篇义理
  • 1篇章学诚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局面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闽江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6篇罗炳良
  • 3篇宋馥香
  • 3篇刘开军
  • 1篇杨军
  • 1篇李传印

传媒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史学史研究
  • 2篇史学理论与史...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镇边圉:辽朝部族军驻防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辽朝部族军驻地以契丹内地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南、北、东、西四大驻防区。至辽朝末年部族驻军兵力约达22万,除西部驻防区外,其他三区的平均兵力为7万。各驻防区内的部族军多驻扎在水草丰美的游牧区。受牧场因素影响,各驻防区部族军兵力涨幅较为缓慢,部族军亦始终未能大量进驻非游牧区。基于其驻防特点,部族军在面对游牧区部族动乱时,反应较为迅捷,而面对非游牧区的变动时则略显迟缓。从整体上看,部族军在辽朝驻防体系中占据特殊位置,在本职之外,协助与制约宫帐军和京州军,展现出多重职能。辽朝部族军的驻防反映出统治者在国家发展上所实行的均衡战略:兼顾草原因素与农耕因素,并一直在二者的互动之中寻找契合点。此种理路引导之下,统治者以部族驻军为基础,联合宫帐军与京州军构筑起辽朝的驻防体系,并通过分割驻防区、建立地方军事管理机构等方式来巩固和完善这一体系。在均衡战略的理念下,实现草原与农区的互动发展。
武文君杨军
关键词:辽朝驻防
叶适“史法”论探析——以《习学记言序目》为例
2015年
"史法"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叶适较早使用这一范畴开展史学批评。但其所言的"史法",既不同于唐人刘知幾的"史例",也有异于章学诚的"史意",而是包括史书外在的编纂形式和内在的书法、史笔等内容,并把"义理"作为历史编纂的最高原则,反映了南宋时期史学求变的要求和浙东史学的突出特色。
宋馥香
关键词:叶适史法义理
良史之忧:史学批评范畴的时代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在史学批评范畴形成的过程中,尽管各类范畴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内涵却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都会对其内涵产生深刻影响,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史学中关于良史范畴内涵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就比较鲜明地反映出这一趋势。深入揭示良史等史学批评范畴的特征,可以看清特定社会对史学的影响,以及特定时期史学对社会发生的反作用,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各个时代史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恰当评价。
罗炳良
关键词:良史史学批评
邵晋涵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
2013年
清代史家邵晋涵对历史与现实、史学与社会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对历代史家和史书的批评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理论。其内涵是强调撰修史书应当具备史意,历史记载必须揭示历史的真相,史学的功能在于经世致用。这一理论的价值,是史法和史意原则的辩证统一,也是求真与经世原则的辩证统一,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理论做出了新贡献。
罗炳良
关键词:邵晋涵史学批评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宋馥香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学史学研究
中国传统史学“实录”范畴的经学取向被引量:3
2014年
实录是中国传统史学中重要的史学观念和史学批评范畴。一般认为,实录就是按"实"而"录",即如实载录史事。但在以彰善瘅恶、予夺褒贬、申以劝诫为主旨的《春秋》经学统摄和指引下,实录所录史事并非客观历史真相,而是善恶之实和褒贬之实,并以之作为载道、明道的基础,体现出鲜明的经学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实录观念,一半是经学,一半是史学,以经为体,以史为用,与近代史学客观理性和实证精神有较大差异。这种把善恶褒贬注入史事的史学撰述形式,反映了《春秋》经学对于传统史学的统摄和史学对于经学依归。
李传印
关键词:史学批评经史关系
“史德”范畴的演进与史学批评的深化被引量:10
2014年
在史学批评范畴体系中,"史德"属于基本范畴。元以前,刘勰倡"素心",李延寿重"良直",刘知幾言"史识",曾巩论"道德",形成了对于史家品质的一种规劝和评论。这些评论的主要目的是评定、选择、培养优秀的史官,体现的还是比较朴素的、具体的道德标准,理论阐述比较薄弱。元末揭傒斯提出"心术"说较之"良直"更加抽象,具有学理上的意义。清中期,章学诚正式提出"史德",并系统阐释"史德"的内涵与修养方法等,但未能摆脱"名教"的羁绊。"史德"的孕育和诞生是史学批评走向深入的一个缩影。
刘开军
关键词:心术史学批评章学诚
明清大一统政治与历史认同观念被引量:2
2014年
中华民族向往统一、反对分裂、天下一家、同源共祖的历史认同观念由来已久,不仅是贯穿整个民族历史的优良传统和凝聚全国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中国史学中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笔者曾经撰文揭示我国辽、夏、金、元四代处在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各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历史认同观念①,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在明清大一统政治局面下,处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总结与嬗变时期的历史认同观念的内涵及其价值。
罗炳良
关键词:历史认同政治局面大一统明清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民族历史
“实事求是”观念与中国传统史学转型被引量:1
2013年
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学者研经治史好言"实事求是",既表现为治学特征和考据方法,更成为治学规则和学术观念。清代史家在"实事求是"观念的影响下,一扫宋明以来空谈天理性命的治学风气,建立起求真考实和无征不信的学术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型。
罗炳良
关键词:实事求是传统史学
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罗炳良
关键词:历史认同文化传统炎黄少数民族民族融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