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0231092)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曲春枫魏勇汪颖吴志远任书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动物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种植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分析
  • 1篇慢性
  • 1篇慢性乙型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恩替卡韦

机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张昆
  • 1篇任书荣
  • 1篇吴志远
  • 1篇汪颖
  • 1篇魏勇
  • 1篇曲春枫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2年
目的构建持续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肿瘤细胞,建立持续表达HBV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含有2倍体HBV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获得稳定表达HBV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B16细胞(B16/HBV),分别按每只小鼠100、1000和5000个细胞接种到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肝脏被膜下,每组5只小鼠。注射后每周采血,进行血清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检测。采用小鼠腹部超声观测其成瘤情况,计算存活时间。对死亡小鼠肝脏进行病理分析,并检测肿瘤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转染HBV病毒的肿瘤细胞B16/HBV传代20次以上后,细胞上清中有持续稳定的分泌型HBsAg表达,2×10^4个细胞在24h内的HBsAg表达量可达到110ng,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累积。未能检测到细胞上清中有HBeAg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细胞中存在稳定的HBcAg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每只小鼠注射100个B16/HBV细胞,小鼠肝脏成瘤率为80.0%;注射1000和5000个B16/HBV细胞,成瘤率为100%。注射后第4周,注射1000个B16/HBV细胞小鼠的腹部超声检测结果提示,肝脏内有异常回声,不均质回声面积为62.18min2。剖腹检查显示,在肝脏中所形成的肿瘤大体呈圆形,血运丰富,瘤组织质软,并有多个转移灶。在成瘤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到持续表达的HBsAg和抗HBs;所形成的肿瘤组织细胞中有均匀一致的HBsAg和HBcAg表达。结论HBV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的B16/HBV细胞可稳定表达HBsAg和HBcAg。通过在肝脏被膜下注射B16/HBV细胞,建立了能持续分泌表达HBV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小鼠模型。
汪颖吴志远任书荣魏勇张昆曲春枫
关键词:肝脏肿瘤肿瘤种植动物肝炎乙型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mg/d,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HBeAg、HBV-DNA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中HBeAg阳性患者经治疗后HBeAg转阴率为33.3%,与对照组患者的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后血中HBV-DNA水平为(3.5±0.4)1og10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降低血清转氨酶含量,控制患者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
姜波李忠张宇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