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102)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文宏张舒王洪海邵凌云张鹭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结核
  • 10篇杆菌
  • 8篇分枝杆菌
  • 5篇蛋白
  • 5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免疫
  • 3篇细胞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斑点
  • 3篇免疫斑点
  • 3篇基因
  • 3篇肺结核
  • 2篇蛋白类
  • 2篇亚细胞
  • 2篇亚细胞定位
  • 2篇嗜血杆菌
  • 2篇嗜血菌
  • 2篇黏蛋白
  • 2篇黏蛋白类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约翰·霍普金...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切斯特大学

作者

  • 8篇张文宏
  • 5篇张舒
  • 5篇王洪海
  • 3篇张鹭
  • 3篇邵凌云
  • 2篇马国举
  • 2篇刘瑞卿
  • 2篇廖海印
  • 2篇金瑞良
  • 2篇黄玲莉
  • 2篇徐胜凤
  • 2篇曹健
  • 2篇王虹军
  • 2篇翁心华
  • 2篇王昀
  • 2篇孟成艳
  • 2篇王莹
  • 2篇黄玉仙
  • 1篇田丽丽
  • 1篇刘岩岩

传媒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许云亚胡海燕张舒盛红邵凌云孟威艳王莹黄玲莉王昀张文宏
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免疫细胞
应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在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68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PPD)试验。结果在HIV感染者总体、CD4<200/μl和CD4>200/μl各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7.65%、44.44%和70.69%,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1.18%、11.11%和46.55%,其中在HIV感染者总体及CD4>200/μl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均高于PPD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TSPOT检测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低于CD4>200/μ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远低于CD4>200/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检测在我国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尤其是在CD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感染人群中,阳性率高于目前常用的PPD试验。PPD试验阳性率受CD4细胞计数水平的显著影响,而TSPOT检测不受此因素影响。
张舒邵凌云孟成艳王莹许云亚胡海燕黄玲莉王昀张文宏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结核菌素试验
甘肃省甘南、定西两地耐异烟肼、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分型被引量:3
2010年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最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针对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目前已建立多种基因分型技术,如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司红艳李苗甘培尚田丽丽姜维民杨枢敏景涛张文宏张颖祝秉东
关键词:基因分型技术耐异烟肼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利福平分子流行病学传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Rv0859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体外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59基因,融合表达并纯化了Rv0859蛋白。首先提取H37Rv标准菌株中的基因组DNA,设计Rv0859基因两端的引物,以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Rv0859基因。用HindIII和BamH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双切Rv0859基因,T4连接酶连接到pET30载体上,再转入大肠杆菌JF1125中,经过筛选鉴定后抽提质粒测序,得到重组正确载体,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质谱鉴定重组表达蛋白。0.05mol/L浓度的IPTG37°C诱导4h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制备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亚细胞分离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Rv0859,并获得47845D左右的大量表达的Rv0859蛋白,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Rv0859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中,微量存在于细胞壁中,为进一步的Rv0859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岩岩马国举廖海印张鹭王洪海
关键词:克隆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和敏感株菌体碱性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菌株与敏感菌株菌体碱性蛋白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2-DE)比较8株耐多药菌株与9株敏感菌株的菌体碱性蛋白表达图谱差异,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进行质谱分析,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比较发现重复性较好的差异蛋白质斑点10个,获得5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谱,鉴定5个蛋白分别为:NADH-CoQ氧化还原酶B链(NuoB,Rv3146)、乙酰羟酸合成酶小亚基(IlvN,Rv3002c)以及3个假定蛋白,分别由Rv2159c、Rv0068、Rv0992编码。结论上述蛋白的鉴定在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形成机制,筛选具有潜在价值的结核药物靶位和耐多药结核病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张鹭王庆忠路福平王洪海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碱性蛋白比较蛋白质组学
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94例成年汉族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93例健康汉族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新型的SNaPshotSNP分型技术,分析其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1inkage disequilibrium,LD)系数(D’)及单倍体型频率。结果基因测序测得IL-18存在3个有意义的多态性位点-607A/C,+105A/C,-372C/G,-607A/C与-372C/G位于启动子区,+105A/C位于编码区存在4种单倍体型(ACA、ACC、AGA、CCA);病例组与对照组IL-18基因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单倍体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态性位点间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结论研究发现,IL-18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没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IL-18基因多态性位点不是中国汉族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主要遗传因素。
韩敏乐军练媛媛刘建芳刘丽蓉
关键词:肺结核病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疾病易感性
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的MUCSAC表达及其信号通路
2008年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上调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诱导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及Luciferase分析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EGF及NTHi对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21激活激酶(PAK)4磷酸化的协同作用。采用P38MAPK或EGF特异性抑制剂,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及PAK4 siRNA,判断对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MUC5AC表达的影响,并研究PAK4显性失活质粒对EGF及NTHi所致的P38MAPK及ERK协同激活的影响。结果在HM3、HeLa和HMEEC-1细胞mRNA及转录水平上,EGF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基因表达。EGF及NTHi对P38MAPK、ERK、PAK4磷酸化有协同作用;P38MAPK、ERK特异性抑制剂或共转染P38MAPK、ERK显性失活质粒、PAK4siRNA,可显著抑制EGF对NTHi诱导的MUC5AC表达的协同作用,PAK4显性失活质粒抑制EGF和NTHi诱导的P38MAPK和ERK磷酸化的协同作用。结论EGF通过PAK4依赖的P38MAPK及ERK细胞信号通路协同上调NTHi诱导的MUC5AC黏液素基因表达。
黄玉仙张文宏翁心华
关键词:嗜血菌流感表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黏蛋白类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在临床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试剂盒对36例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初治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2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做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在36例活动性肺结核初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中,T-SPO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0.6%与6.7%,此技术用于诊断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80.0%。在26例同时做PPD试验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T-SPOT检测的阳性率略高于PPD试验(80.6%vs 61.5%),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在活动性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吴妹英王霞芳肖玉梅陈嘉臻苏晓迪王森张舒邵凌云张文宏翁心华
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
CD8+T淋巴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2008年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病死率高,尤其随着HIV/AIDS的流行及多重耐药MTB的传播,更使结核病在全球流行,难以消灭。虽然已普遍接种卡介苗(BCG),但其在预防成人肺结核方面的效力仍有争议,尚需研制更有效的结核疫苗。临床上仅5%~10%PPD试验阳性的结核感染患者可继续发展成结核病,意味着大多数感染者具有长期免疫保护力。细胞免疫在控制结核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
张舒张文宏
关键词:CD8+T淋巴细胞接种卡介苗成人肺结核PPD试验免疫保护力
T SPOT TB技术用于结核的辅助诊断被引量:15
2006年
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症状不典型的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而目前可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方法有限,同时又缺乏快速敏感的实验室技术,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酶技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细胞。由ELISPOT发展而来的T SPOT TB(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用于检测结核感染后特异性T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并据此结果判断是否感染结核。
孟成艳张舒金嘉琳张文宏
关键词:免疫酶技术结核病SPOTTB细胞分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