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0231)

作品数:13 被引量:684H指数:13
相关作者:赵雪雁江进德张丽侯成成李巍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生态
  • 4篇生计
  • 4篇生态补偿
  • 4篇水源补给
  • 4篇黄河水
  • 4篇甘南黄河水源...
  • 3篇生计资本
  • 3篇农户
  • 3篇牧民
  • 3篇甘南高原
  • 2篇引力模型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农牧
  • 2篇农牧民
  • 2篇皖江城市
  • 2篇皖江城市带
  • 2篇经济联系
  • 2篇城市

机构

  • 1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赵雪雁
  • 5篇江进德
  • 4篇侯成成
  • 4篇张丽
  • 3篇刘霜
  • 3篇李巍
  • 2篇严江平
  • 1篇赵敏丽
  • 1篇路慧玲
  • 1篇赵海莉
  • 1篇张方圆
  • 1篇杨培涛
  • 1篇王学良
  • 1篇李建豹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8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确定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并对匹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同的匹配情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1)合肥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芜湖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产品资源向外地的流动能力指标对形成城市间竞争性或互补性的贡献较大。(2)合肥、芜湖两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外联经济联系量的匹配结果都不理想,属于强、较强经济联系量与强、较强互补地缘经济关系的理想匹配结果较少;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交通的便捷性成为影响匹配结果的一个原因。增强经济联系量、调整地缘经济战略、优化匹配关系是城市的首要任务。
江进德赵雪雁张方圆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
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被引量:58
2012年
作为一种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工具集,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通过将生态系统外部价值转化为对参与者的财政激励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因此,生态补偿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就成为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基于国际上生态补偿效率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介绍了生态补偿效率分析框架,分析了生态补偿无效率状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影响生态补偿效率的因素,提出应从建立准确的生态补偿基线、进行生态补偿对象空间定位、合理估算真实机会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出发,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提出了生态补偿效率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赵雪雁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信息租金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被引量:32
2012年
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生计资本指标,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测算生态补偿前后农户的生计资本,采用均值比较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评估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来提高不同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果表明:与退牧前相比,农户的生计总资本显著增加,由退牧前的0.216增至目前的0.277,其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分别增加了0.094、0.075、0.115、0.040,自然资本显著下降,降低了0.023.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幅最大的是半农半牧区,依次是农区、纯牧区;生态补偿对农户各生计资本关系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实施生态补偿后纯牧区农户各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程度增强,而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各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程度减弱.
张丽赵雪雁侯成成江进德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计资本农户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被引量:110
2011年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赵雪雁江进德张丽侯成成李昆阳
关键词:经济联系引力模型皖江城市带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被引量:63
2012年
准确的环境感知是合理环境行为的前提,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研究了甘南高原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结果发现:(1)甘南高原农户生计方式较单一,生计多样化指数仅为1.76,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的非农化水平依次提高,但非农活动均以外出打工为主;(2)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的生态关注度、生态保护认知度以及生态变化感知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的生态关注度、生态恶化感知度依次降低,但生态保护认知度依次增强;3)非农户、兼业户的环保活动参与度强于纯农户。
赵雪雁
关键词:甘南高原农户生计方式环境感知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被引量:147
2011年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提高农牧民的生计资本成为该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建立了生计资本评估指标,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评估了甘南高原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户面临的生活压力及需要的帮助,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农户生计资本的策略。研究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存在空间异质性,纯牧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指数最高、农区次之、半农半牧区最低;(2)面临的稀缺资本不同,农区农户缺乏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半农半牧区农户缺乏物质资本,纯牧区农户缺乏金融资本;(3)农户的生活满意度不高,面临一系列生活压力,但农户自身对生计风险的响应相对被动、消极,更多依赖国家政策;(4)目前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物质资本,对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贡献的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赵雪雁
关键词:农牧民生计资本生活满意度甘南高原
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66
2012年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流的生态补偿科斯框架理论性太强,实践者往往无法模仿其构建的假定运行条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使其难以推广与实施。为了促进生态补偿从理论走向实践,本文立足于国际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生态补偿科斯概念的理论基础以及积极激励与条件性两个核心标准,系统总结了生态补偿科斯概念在实践中面临的自愿性难以完全满足、条件性难以完全遵守、生态系统服务难以完全界定、效率和公平分离等挑战,提出在实践中应考虑生态补偿执行的复杂性与约束性,研究中应关注生态服务的形成与供给机制、生态补偿融资机制与支付机制、补偿对象空间定位、激励方式选择、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泄露、额外性与不正当激励以及中介机构的影响力等关键问题,应力争将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观点一致起来,在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建立更包容的对话机制。
赵雪雁李巍王学良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科斯定理激励机制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26
2011年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诸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中,生态足迹模型以其计算简单、结果明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弥补传统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不足,将能值分析理论与生态足迹方法结合,对甘肃省2000-2008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发现:①2000-2008年甘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55.5~63 hm2,且有逐年下降趋势;②生态足迹以年均10.6%的速度快速上升;③生态赤字以年均10.6%的速度快速增长;④能源资源的持续高消费是造成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赵雪雁刘霜赵海莉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生态承载力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农户参与意愿分析被引量:39
2012年
生态补偿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承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属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项目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所致;②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农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强于半农半牧区、纯牧区;③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因素是农户对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其次为农户家庭年收入、牲畜存栏数、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后的收入变化及其对生态补偿项目的支持度,再次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的了解度及其环境意识。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
赵雪雁路慧玲刘霜严江平
关键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定的下降;③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牧民在环保意识和自身技能提高方面在三组间没有很大差异,纯牧区牧民具有更好的就业方式和维权意识,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则对监督意识、参与意识、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更深感受;④生态补偿对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指数为3.71,纯牧区牧民感受最为强烈,其次是半牧区和农区。
侯成成赵雪雁张丽江进德李巍严江平
关键词:生态补偿牧民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