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07)

作品数:25 被引量:279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智光廖冰郑永贤陈岩褚家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生态
  • 11篇林业
  • 10篇生态安全
  • 4篇生态文明
  • 3篇森林旅游
  • 3篇食品
  • 3篇食品安全
  • 3篇旅游
  • 3篇景区
  • 3篇供应链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类文明
  • 2篇森林食品
  • 2篇省域
  • 2篇文明
  • 2篇林业生态
  • 2篇绿色供应链
  • 2篇脉络
  • 2篇结构方程模型
  • 2篇景区生态

机构

  • 2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淮安信息职业...

作者

  • 24篇张智光
  • 4篇郑永贤
  • 4篇廖冰
  • 3篇陈岩
  • 3篇褚家佳
  • 2篇杨加猛
  • 2篇刘春香
  • 2篇薛菲
  • 1篇吴远征
  • 1篇吴远征
  • 1篇郭承龙
  • 1篇谢海涛
  • 1篇谢煜
  • 1篇魏尉
  • 1篇彭森
  • 1篇赵航
  • 1篇张浩

传媒

  • 4篇农林经济管理...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经济
  • 1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林业经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生与个体理性模式下绿色供应链期望收益的理论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克服现有文献没能证明共生理性模式下供应链的互利性以及模型过于简化等缺陷,该文以林业绿色供应链为例构建起供应链期望收益理论模型。在共生理性和个体理性模式下对供应链最优期望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在共生理性模式下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绿色营销努力程度、各单元及整体收益均得到提高。由此提炼出一些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张智光
关键词:林业绿色供应链供应链决策
基于目标-组织-过程框架的林业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与制造业供应链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林业供应链协作是突破单个林业企业管理局限、提高林业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关键。以制造业供应链为比较对象,基于供应链协作特性分析框架,从协作目标、协作组织和协作过程三方面分析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特性。结果表明:在林业供应链的协作目标方面要关注克服资源瓶颈制约、优化多元价值取向、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等特性;在协作组织方面要把握组织结构多层次性、核心企业主宰性、营林主体高度分散性、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互利共生性等特性;在协作过程方面要充分考虑自然生产和社会生产交织性、区域跨度广泛性、响应需求时间滞后性和高风险性等特性。
谢海涛张智光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供应链协作
生态脆弱的经济贫困地区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率的DEA-Tobit模型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根据生态脆弱的经济贫困地区特点,从林农视角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首先,运用DEA模型对赣南原中央苏区林农经营经济林的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效率特性。研究表明,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林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程度较低;经济林生态学方面的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林生态规模不够,未实现生态规模经济效应。然后,以测算出的生态经济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数据,运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生态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林单产(正向)、林地细碎度(负向)、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向)、政策知晓度(正向)、经营集约度(正向)。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家庭总收入、专业合作度、经济林产品畅销度对生态经济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分别从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改进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廖冰张智光
关键词:生态经济效率经济林DEA-TOBIT模型生态脆弱
中国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被引量:14
2017年
基于生态和产业共生理论,应用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和算法对我国东北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国有林区1993—2014年的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研究。通过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间的共生度指数S(k)的大小、森林生态受力指数SE(k)和林业产业受力指数SI(k)的正负号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省区22年来的林业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省区从2000年天然保护林一期工程实施开始,经过几年的红色或橙色等预警交替出现的状态,到了2008年以后基本上都开始出现健康级绿色安全状态。通过这三个省区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见,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陈岩张智光廖冰
关键词:国有林区
绿色木材加工产品认同度以及消费倾向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依照"消费者对绿色木材加工产品的认同度和消费意愿"的调查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木材加工产品以及其认证体系的认知水平,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认知和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环保木材加工品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对环保认证的认同度不高。同时消费者有购买绿色环保木材加工品的意识,但是缺乏相关的知识;消费者的对环保木材加工品的认知度、用户体验的满足程度、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及家庭结构等因素是影响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针对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政府)三个角度的建议。
罗东炜张智光陈岩顾苏剑
关键词:绿色环保消费者购买意愿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要素及其景观感知传递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要素在内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结构,及其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模型。
郑永贤张智光
关键词:森林旅游
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供应链维的驱动与支撑机理被引量:11
2016年
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科技的支撑能力,积极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文明的科学属性,围绕设计环节、资源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末端环节和物流环节等供应链环节提出生态文明驱动下的绿色科技供应链维体系模型,分析绿色科技对生态文明的支撑特性并揭示绿色科技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作用机理模型。本研究成果将为绿色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生态文明的有效支撑提供系统化的指导。
刘春香张智光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供应链
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优化——基于灰色关联度指标筛选与数据包络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选取14家林业上市公司,搜集2017年相关数据,先用灰色关联度(GRA)挑选投入产出指标,再利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与优化。相比于只用DEA模型分析数据,经过GRA指标筛选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研究结果显示:14家公司综合效率平均值为93%,存在7%的资源浪费。总共有6家林业上市公司达到DEA有效。根据各指标优化量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从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规模发展、技术提升等方面为DEA完全无效的5家林业公司提供绩效优化对策。
李雨馨张智光
关键词:绩效评价DEA
林业低碳产业链的共生系统动力解析被引量:6
2016年
在分析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基础上,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结构模型,提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具有群落性、资源投入减量化、生态性和经济增值性等特征。各个共生单元内部和共生单元构成的共生系统可具有相似的动力机制,以林业加工制造单元为例,在假设加工制造单元由制浆主体、造纸主体和板材加工主体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消耗(林木资源分段分级利用、非林资源消耗、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投入和产量的函数关系,经求解得到单个主体参与共生系统后收益增加,三主体构成的共生系统所产生的收益大于三主体独自运营收益之和。结果表明:当主体预期参与共生系统可获得较独立运营的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参与产业链;当产业链节点企业构建共生系统也能够获得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最后提出延伸林业产业链以扩大共生主体范围,推进林产品加工制造共生单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探索新型的共生模式等建议。
郭承龙张智光杨加猛
森林食品生态化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以安徽省六安市3县区的191户林农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林农森林食品生态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是否了解生态化生产经营扶持政策、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是否加入专业合作社及林农的森林生态功能认知和生态化生产认知状况等5个因素对林农生态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进一步促使林农实行生态化生产经营,提高林农生态认知、加大林农技术培训以及加强政策帮扶尤为重要。
褚家佳张智光
关键词:森林食品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