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B118)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强赵艳明李玉云李见王露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贫血
  • 3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氧化酶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源性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障碍性
  • 1篇诊疗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贫血患者
  • 1篇脐带血间充质...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 3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4篇张强
  • 3篇赵艳明
  • 2篇李玉云
  • 1篇魏晓巍
  • 1篇王露
  • 1篇李见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及CD4^+/CD8^+比值联合测定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3+CD8+(CD8+)比值和骨髓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变化、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AA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集落试验对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观察混合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AA患者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比值变化,依据CD4+/CD8+比值将AA(59/70)患者分为比值正常型、比值倒置型和比值超高型三个免疫亚型。结果:59例有集落或集簇生成的AA患者,其中比值倒置型占45.8%,比值超高型占20.3%,AA患者组干细胞集落数低于同等条件下对照组的干细胞集落数(35.88对125.26,P<0.001);相关性分析,AA患者骨髓混合集落数与CD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27),与控制CD4+T细胞影响的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联合检测可为AA患者临床诊断、分型、病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赵艳明张强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bet和GATA-3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失衡的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的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AA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水平。结果 AA组PBMC中T-bet mRNA及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且T-bet/GATA-3 mRNA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与T-bet/GATA-3的比率成正相关(r=0.84),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降低,与T-bet/GATA-3的比率成负相关(r=0.75)。结论 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AA患者T-bet/GATA-3的比率升高可作为评价Th1/Th2细胞失衡的另一重要指标,在协助临床对AA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赵艳明张强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BETGATA-3白细胞介素4
内源性Phb2在HeLa细胞中表达和定位
2011年
目的检测Phb2蛋白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方法将HeLa细胞裂解,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借助免疫细胞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在HeLa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Blot显示Phb2蛋白在HeLa细胞内有效表达,免疫细胞荧光显示phb2蛋白主要在胞质内分布,细胞核中未见到明显的表达。结论实验结果为更深入研究phb2的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赵艳明张强
关键词:印迹法蛋白质细胞定位
重组表达人IDO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4年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人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相应引物,从含有人IDO基因的cDNA文库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人IDO基因的全长编码区片段。将目的基因与经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GC-FU进行定向的连接,将产物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并对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及比对分析。重组慢病毒及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 blot检测IDO-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浓缩液的滴度。结果:成功获取人IDO基因编码区序列,人IDO基因慢病毒转染质粒连接正确;293T细胞中产生慢病毒颗粒;IDO基因在细胞内稳定表达;人IDO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滴度为2×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高滴度的人IDO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染目的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见王露李玉云
关键词:基因表达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2012年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 MSCs),探讨其吲哚胺2,3-过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活性对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影响。方法:采集足月分娩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UCB 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UCB MSCs分化潜能。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UCBMSCs,观察对A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UCB MSCs培养1周可见少量贴壁梭形细胞,于3周左右细胞生长形态较均匀,成纤维样、平行排列或漩涡状;传代细胞1周即可见80%左右融合。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标志物CD34,CD44、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6%和92.48%。UCB MSCs经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AA小鼠造血恢复具有治疗作用。结论:脐血分离培养的MSCs在IFN-γ诱导作用下,其IDO基因表达对于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魏晓巍李玉云张强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介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