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96)

作品数:27 被引量:353H指数:10
相关作者:任平周介铭吴涛洪步庭马伟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耕地
  • 5篇农村
  • 5篇耕地资源
  • 4篇生态
  • 4篇土地利用
  • 4篇非农
  • 4篇非农化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点
  • 3篇居民点
  • 3篇空间自相关
  • 3篇村居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协调度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基于GIS
  • 2篇耕地利用

机构

  • 26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22篇任平
  • 9篇周介铭
  • 8篇吴涛
  • 7篇洪步庭
  • 4篇马伟龙
  • 3篇何伟
  • 2篇曾雨晴
  • 2篇王玉贵
  • 2篇李黎
  • 2篇苑全治
  • 2篇陶晓明
  • 1篇黎磊
  • 1篇王玲
  • 1篇高勇
  • 1篇刘寅
  • 1篇刘娇
  • 1篇张智波
  • 1篇岳智慧
  • 1篇苏姗

传媒

  • 8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被引量:83
2014年
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空间人口聚居形态,是乡村聚落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自然、社会、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利用都江堰市2005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坡度、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变化过程、格局和趋势,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对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和2010年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点的聚集程度要比2005年高,但居民点集聚的空间态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然集中在都江堰市的东南部;(2)坡度、道路和河流对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其中超过80%的居民点分布在0—10°坡度范围内,超过50%的居民点分布在道路500 m范围内,近60%居民点分布在河流1000 m范围内;(3)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除了受地形因素影响外,还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区等保护政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等规划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期为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监测、农村土地整理效果评价、新农村规划等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任平洪步庭刘寅周介铭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
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过程与扩散路径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过程和规律,并通过非农化重心曲线分析其空间扩散路径,从而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重心模型等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结果:(1)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较为明显,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但2009—2013年与2005—2009年相比,这种不均衡性有所减弱;(2)以耕地非农化指数为等级划分标准的高等别非农化区的行政村集中分布西部平原城镇周边区域,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2005—2009年与2009—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区数量关系及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3)2005—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呈现出由高到低从城乡结合部外围区域向城镇中心回旋的趋势,以2005—2009年为基础,2009—2013年高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向西移动,而低等级向东移动,耕地非农化总体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861.32 m。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较好揭示了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扩散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任平吴涛周介铭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非农化
基于ESDA和GIS的四川省县域耕地变化时空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四川省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两个时期的耕地变化率及其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2001—2013年,四川省耕地面积呈先急剧减少后略有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7年共减少耕地面积37.6375万hm2,年均减少耕地6.2729万hm2;2007—2013年增加耕地面积1.8817万hm2,年均增加0.3136万hm2;(2)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两个时期全局Moran’sI分别为0.4219和0.5428,表明耕地变化率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耕地变化率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3)局域空间自相关集聚类型中,两个时期正相关的类型都占主体部分,分别占75.41%和73.77%,其中,显著性强烈的县域分别占26.81%和16.30%,且存在由西向东转移趋势;(4)两个时期耕地变化率空间集聚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共性,即以攀西城市群为主的川西南、以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为主的川东大部分县域耕地变化率较高,川西北城市群部分县域耕地变化率较低。
马伟龙任平曾雨晴陶晓明
关键词:GISESDA
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以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差状态,生态安全三级区及以上区域占到了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耕地总面积的83.04%;从空间分布来看,耕地生态安全较差区域在空间上呈现"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眉山市、巴中市、达州市、攀枝花市和重庆市的万州区、梁平县、长寿区,生态较安全区及生态安全区呈现"插花分布"格局。该研究以期为长江上游耕地生态安全态势的预测与预警,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任平洪步庭周介铭
关键词:耕地资源生态安全长江上游
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评估及其空间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更好地发挥耕地生态系统调节水源的作用,科学量化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涵养水源总量及空间特征,并且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估算了耕地涵养水源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11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为309.70×108m3,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596.17亿元,其中水田涵养水源总量为159.76×108m3,价值为307.54亿元;旱地涵养水源总量为149.94×108m3,价值为288.63亿元;农作物的枝叶层、耕地土壤层是耕地涵养水源的主要作用层,其涵养水源的总量分别为1.48×108、308.22×108m3,价值分别为2.84亿、593.33亿元。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较大,为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4.29%;水田、旱地涵养水源能力分别占总价值的51.59%、48.41%,土层蓄水能力远高于农作物枝叶涵养水源能力;耕地涵养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为川东部盆地、平原地区涵养水源能力高于川西南山地、川西北高原。四川省耕地涵养水源功能及生态经济效益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对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马伟龙任平陶晓明
绵阳市县域城镇化与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绵阳市为例,利用绵阳市各区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分别测度了绵阳市各区县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空心化水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不同城镇化水平下的空心化治理途径.结果表明:1)绵阳市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主要呈现由涪城区向两边递减的圈层结构.2)绵阳市农村空心化水平县域差异较大.安县空心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其余区域的空心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3)农村空心化与县域城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县域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实现城乡要素之间的合理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性互动机制,空心化水平越低;县域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难以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对农村的资金支持,空心化水平越高.
黎磊任平高勇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彭州市震灾前后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2017年
采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彭州市震灾前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震后农村居民点的变化规律、土地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彭州市南部居民点呈高密度团状分布,北部农村居民点呈低密度点状分布;2007年和2015年两期数据对比发现,在汶川震灾重建之后,农村居民点总体个数增多,总面积减少,居民点布局较为散乱、规模较小,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空间分布稀疏,集聚效果比土地二调时期弱,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较低;分析汶川地震对彭州市重建居民点的影响,受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自然环境和政策制度。
苏姗王玉贵
关键词:地震农村居民点
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生态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开展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显得至关重要。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以子流域为基本区划单元,采用两步聚类法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上处于中度、高度敏感的状态,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最为突出;(2)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上呈现较重要、极重要的态势,其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较大;(3)长江上游地区可划分为青藏高原生态区、云贵高原生态区和四川盆地生态区3个生态区,进而可细分为7个生态亚区和15个生态功能区。
洪步庭任平苑全治王玲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区划长江上游
基于物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构建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四川省2004、2006、2008、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04年和2006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受干旱灾害影响,2006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04年有所下降;2008年和2010年处于较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强化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提高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
吴涛任平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物元模型安全等级
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被引量:51
2016年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耕地数据,运用核密度计算、耕地集中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开展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集聚态势,耕地整体呈现出西北及北部密集、中部及南部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耕地分布密度高值区域呈现出由西北向西南扩张的趋势,低值区域则以城镇为中心有零星扩散的情况。2)从耕地面积分布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耕地分布相对集中,而且在时间序列上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为显著。3)耕地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但局部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耕地面积比例较高的空间单元集中分布在北部、西北部一带,并呈现出向西缩减的趋势,耕地面积比例较低的空间单元分布在以城镇为中心的建成区及边缘地带,并经历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2005—2013年因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农村土地整治影响而出现局部异质性"热点"与"冷点"区域。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掌握区域耕地空间变化趋势、制定耕地保护与优化布局政策提供理论方法和参考借鉴。
任平吴涛周介铭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地理信息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