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3030308)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乔亮陆树良夏照帆花兰女董叫云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杏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血管内皮
  • 2篇愈合
  • 2篇烧伤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内皮
  • 2篇创面
  • 2篇创面愈合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祖细...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伤创
  • 1篇烧伤创面
  • 1篇生长因子基因
  • 1篇受体
  • 1篇鼠肝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杏林大学

作者

  • 2篇夏照帆
  • 2篇陆树良
  • 2篇乔亮
  • 1篇方之扬
  • 1篇王广庆
  • 1篇王永胜
  • 1篇廖镇江
  • 1篇金曙雯
  • 1篇朱世辉
  • 1篇方国恩
  • 1篇张鹏
  • 1篇杨宁
  • 1篇肖仕初
  • 1篇刘志国
  • 1篇徐建军
  • 1篇林才
  • 1篇董叫云
  • 1篇陈玉林
  • 1篇沈洪兴
  • 1篇花兰女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糖环境对浅二度烫伤创面VEGF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模型和不同浓度的高葡萄糖体外培养体系,研究高糖环境对促血管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①9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两组同时形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烫伤后第1、3、7、10、14天创面皮肤组织样本,测定糖含量、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②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正常环境及30、50mmol/L葡萄糖中培养7d,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烫伤创面组织局部糖含量及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高糖组释放V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环境组。结论在糖尿病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促血管化生长因子高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低反应性的分离现象。
乔亮陆树良高見佳宏董叫云金曙雯花兰女廖镇江史济湘v
关键词:创面愈合血管化
含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人表皮细胞复合皮的构建与移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转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移植后EGF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转染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按1∶1、1∶3、1∶5的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将复合皮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小鼠表皮细胞与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按1∶5混合构建的复合皮移植后1~2周,抗EGF染色阳性,1周时,新生表皮基底层中PCNA阳性细胞比含单纯小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转染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移植后早期可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并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肖仕初朱世辉夏照帆王广庆王永胜刘志国
关键词:表皮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组织工程
^(13)碳核磁共振波谱学检测烧伤大鼠肝脏细胞合成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建立安全、特异的13 碳核磁共振 ( 13 CNMR)波谱学方法 ,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和回补反应等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在吸入麻醉下行左颈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后 ,随机分成 40 %TBSAⅢ度烫伤组 (B组 )和假烫伤对照组 (C组 )。B组伤后 2 0min开始液体复苏 ,伤后 72h静脉持续滴注示踪剂 [1、2、3- 13 C]-丙酸钠 (SP) ,并于滴注 45和 6 0min时分别检测血浆和肝脏13 CNMR波谱、动脉血压、心率、血糖和血钠水平 ,运用输入 -输出三羧酸循环的数学模型计算代谢参数。 结果 烧伤后 72hB组动脉血压仍低于C组 ,血糖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SP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均无影响 ;血糖13 C同位素标记形式与肝糖一致 ;持续滴注SP 45min时SP即可达到代谢稳定状态 ;B组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回补反应和丙酮酸循环的碳流量均较C组明显增强 ,而三羧酸循环碳流量相对减少 ;肝脏丙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池也明显扩大。 结论 静脉注射SP不改变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 ,静脉滴注示踪剂 45min即能达到代谢稳态 ,血糖13 C标记形式可代表肝糖的13 C标记形式 ;大面积烧伤后 72h ,肝脏回补反应、糖原异生和丙酮酸循环均增强 。
夏照帆沈洪兴陈玉林方之扬
关键词:烧伤肝脏糖原异生
烧伤创面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烧伤创面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差异,初步分析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的机制。方法分别切取非糖尿病烧伤患者的足部创面(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创面(试验组)组织,行组织块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反转录-PCR法分别检测创面组织释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及其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正常培养液组)、含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高糖组)、含30 mmol/L甘露醇的培养液(甘露醇组)中培养7 d,以ELISA法测定VEGF蛋白质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FGF2、VEGF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9±3)ng/ml、(56±7)pg/ml,试验组2种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9±6)ng/ml、(108±5)p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RNA比较结果与蛋白质相似;2组的MVD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细胞培养时当培养液含FGF2,高糖组与正常培养液组的VEGF蛋白质水平相近(P>0.05);移去FGF2后2、5 d,正常培养液组该指标明显高于高糖组(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与血管化受到抑制以及调控血管生长的因子低表达密切相关。
林才乔亮张鹏陈更新徐建军杨宁陆树良
关键词:烧伤糖尿病溃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创面愈合
1-磷酸鞘氨醇及受体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鞘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直到1978年才有人把鞘脂代谢产物SIP作为一种血管加压药进行研究,1991年发现SIP对培养细胞有促增殖作用。随后人们对SI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SIP对细胞的多生物活性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抗凋亡、粘附、迁移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已证实SIP广泛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等方面。
龚谋春方国恩
关键词:内皮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