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201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3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跃清赵兴炳张琪张利红周长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夏季
  • 4篇降水
  • 3篇雨日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加密观测
  • 3篇降水量
  • 2篇多时间尺度
  • 2篇年降水
  • 2篇旱涝
  • 1篇低涡
  • 1篇地形数据
  • 1篇多项式
  • 1篇预警
  • 1篇云量
  • 1篇阵风锋
  • 1篇梯度算法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成...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10篇李跃清
  • 3篇赵兴炳
  • 2篇周长春
  • 2篇张琪
  • 2篇周秋雪
  • 2篇张利红
  • 1篇张涛
  • 1篇何光碧
  • 1篇刘艳霞
  • 1篇屠妮妮
  • 1篇程晓龙
  • 1篇向朔育
  • 1篇敖婷
  • 1篇郑佳锋
  • 1篇朱克云
  • 1篇彭俊
  • 1篇张杰
  • 1篇邓波

传媒

  • 6篇高原山地气象...
  • 4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阵风锋自动识别与预警被引量:18
2013年
根据阵风锋的回波特征,该文设计了阵风锋自动识别算法。在速度场中,考虑辐合线识别;在强度场中,考虑窄带回波识别;根据窄带与辐合线的空间一致性,综合二者识别出阵风锋。基于该算法,以锋线闪烁和物理量输出两种方式实现了预警功能。最后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2009年6月3日河南商丘、郑州及2009年6月5日安徽阜阳3个雷达站探测的阵风锋98个体扫样本资料检验了识别效果,并采用临界成功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向梯度法能有效滤除大范围降水回波而保留窄带回波;该算法只需考虑较低仰角层,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在速度场中采用的算法能有效识别出径向辐合线,同时也适用于低空径向风切变和辐合线的识别;利用临界成功指数对98个体扫样本进行识别率评估,识别率达到68.4%。
郑佳锋张杰朱克云刘艳霞张涛
关键词:辐合线
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地区四个典型旱年和四个典型涝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旱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2...
周秋雪李跃清
关键词:降水量雨日多时间尺度
文献传递
一次两涡作用下的贵州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6月24-28日发生在贵州等地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地区稳定的环流形势以及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东移的西南涡与云贵高原涡系统合并、加强,在贵州等地造成强降雨天气;暴雨过程中,两涡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而西边界的水汽流入在两涡发展初期更为重要;两涡靠近阶段,贵州上空有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形成,降雨主要出现在黑体亮温低值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另外,降雨持续时间、强度变化与西南涡和云贵高原涡的发展、合并联系密切,广义湿位温高值区及其梯度大值区的位置能较好地反映地面降雨落区。
程晓龙李跃清
关键词:暴雨过程
2012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被引量:33
2012年
在2010、2011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又成功实施了2012年我国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本文总结了2012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总体方案,重点介绍了这次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在西南区域天气预报业务、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指出: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实时业务应用,对于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李跃清赵兴炳张利红周长春
关键词:加密观测
2010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被引量:49
2010年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2010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总体情况,包括科学试验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具体方案,预期成果和组织领导等,并且,重点阐述了这次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取得的基本成果及其在业务中的实时应用,以及对于今后西南涡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的重要价值。
李跃清赵兴炳邓波
关键词:加密观测
高原低涡研究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相关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高原天气系统对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高原低涡是活动于高原主体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TRMM卫星的应用为研究高原天气系统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回顾了部分关于高原低涡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原低涡的定性认识、结构及其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TRMM卫星的基本资料、其在非高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应用。
向朔育李跃清
关键词:高原低涡TRMM卫星
我国云量及其与降水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7
2011年
云是大气垂直运动和湿状况的综合体现,云量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气候变化。气候模式中云参数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十年有关我国云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关系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多种云资料的优缺点。此外提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来研究云量最多、云层最厚的西南地区云的特征及其变化。
张琪李跃清杨云芸
关键词:云量降水
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热力特征与东亚降水的区域关系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1979-2011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通过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了5个重要热源区域,最后对比分析各区域的热力特征与东亚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及周边地区热源空间分布复杂,局地特征显著,不同区域热源异常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与降水的关系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中,高原南侧热源强时,高原主体及印度北部降水增多;高原东北侧热源强时,华北及邻近地区降水增多;高原主体东部热源强时,江淮流域降水增多;高原东南侧热源强时,长江流域降水增多;高原主体西部热源强时,华南降水增多。并且,高原及周边地区不同区域热源异常,影响东亚地区不同区域异常的水汽输送,从而对东亚地区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敖婷李跃清
关键词: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
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地区4个典型旱年和4个典型涝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旱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242.9mm,涝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比旱年多1010mm。旱年汛期降水量占旱年降水总量的70.4%,涝年汛期降水量超出旱年一倍,且占涝年降水总量的81.1%。旱、涝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涝年的季节差异更加显著;雨强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相似,夏季达到最大,且旱、涝年年雨强和汛期雨强的差异很明显;旱、涝年之间的雨日差异要小的多,季节差异也不突出。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月份不同,旱年降水量7月最多、1月最少,而涝年降水量8月最多、12月最少。另外,旱、涝年白天、夜间的月降水量和月雨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并且不同降水强度,旱、涝年降水量和雨日的逐月变化也有较大差异;旱、涝年降水日变化与夜雨特征都突出,但夜间降水量和频次远远大于白天。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的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差异,旱年最大小时降水量在01时,最小在14时。涝年夜间小时降水量为双峰结构,最大小时降水量在23时,另一最大值在03时,最小在16时。旱年和涝年最大小时降水频次均出现在00时,最小分别出现在14时和15时。并且,降水量和频次从谷值到峰值的增加速率超过了从峰值到谷值的衰减速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夜间降水量越容易出现多峰值的波动,且旱、涝年夜间降水量和频次的差值也越明显。其中,旱年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频次高于涝年,但涝年暴雨降水量和频次远高于旱年。
周秋雪李跃清
关键词:降水量雨日多时间尺度
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模式地形构造与数值试验被引量:18
2015年
针对2008年7月20-22日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通过引入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构造不同的模式地形,进行了WRF模式综合地形处理方法(TESTC)、不同多项式截断阶数的切比雪夫滤波方案(TEST5)和5点权重平均处理方案(TEST7)的地形试验。结果表明:(1)引入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且采用不同的地形滤波方法,对模式预报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基于高分辨率地形数据,采用90截断阶数的TEST5试验略显优势。(2)三种地形处理方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主要降雨带的位置和强度,TEST5试验模拟的四川盆地东部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强,但降水演变和降水落区更接近实况,TEST7试验总体模拟效果介于TESTC和TEST5之间。(3)不同地形处理方案带来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高度和坡度的变化,通过影响与中尺度系统相伴的物理量,进而影响降水落区、强度与降水进程。(4)由于地形处理差异,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形坡度较大区,地形扰动增强风场脉动,TEST5试验带来更大的东西风切变,而水平风场的辐合使低涡系统加强,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将更多的低层水汽带到高空。TEST5试验模拟的低涡更强、位置偏东,导致低涡影响下的降水强度更强,落区偏东。
何光碧彭俊屠妮妮
关键词:切比雪夫多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