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6079)

作品数:11 被引量:229H指数:9
相关作者:李俊祥沈兴华李铖李蓉胡瀚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城市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城市化
  • 2篇驱动力
  • 2篇城市热岛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都市
  • 1篇优化配置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上海轨道交通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型
  • 1篇湿地
  • 1篇水面率
  • 1篇气温

机构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上海市城市化...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上海超级计算...
  • 1篇沈阳远大铝业...

作者

  • 11篇李俊祥
  • 6篇沈兴华
  • 5篇李铖
  • 4篇李蓉
  • 3篇孟宪磊
  • 3篇陈方敏
  • 3篇朱飞鸽
  • 3篇胡瀚文
  • 2篇曹璐
  • 2篇孟陈
  • 2篇秦海
  • 2篇朱颖
  • 2篇徐明策
  • 2篇吴彤
  • 1篇陈朱
  • 1篇陶育忠
  • 1篇张挺
  • 1篇肖志坚
  • 1篇张国科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型厂区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优化配置被引量:3
2009年
合理的绿地景观格局和群落配置是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其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对生态型工业(厂)区的绿地系统则尤为重要。本文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宝钢厂区12个功能区的绿地景观格局和群落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钢厂区的绿地以乔-灌、乔-灌-草和灌-草3种复合配置类型为优势景观类型,但部分功能区的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隔离距离较大,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加绿地斑块面积、设置绿地景观廊道增加景观的连接度、改进单一群落配置为复合配置、增加群落乡土树种比例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景观格局优化措施。
李铖陶育忠沈兴华孟宪磊陈方敏李蓉李俊祥
关键词:绿地
上海崇明岛东部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17
2007年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1982和2000年的航空照片对崇明岛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该地区农业用地、水体、水产养殖场和滩涂为主要景观要素,非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有所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变化显著,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了4050.21hm2,水产养殖场和绿地分别增加2566.24hm2和901.38hm2,滩涂面积则锐减了7491.24hm2,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的为水产养殖场,达54.64%,其次是绿地、交通、滩涂和农田,分别为13.24%、4.49%、-4.47%和2.57%;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为滩涂向农业用地、养殖场、绿地和水体转变,农业用地向水产养殖场、居住用地和绿地转变,水体向农业用地、水产养殖场和滩涂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引导是崇明岛东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朱颖李俊祥孟陈吴彤张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GIS崇明东滩湿地
沿海中小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以慈溪市为例被引量:21
2010年
中小城市对城市化的贡献同等甚至超过大城市,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Landsat-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影像分析了慈溪1997—2007年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并用马尔科夫模型对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做初步预测。结果表明:慈溪的城市化导致城镇用地增加,农田和自然景观减少,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显示这种状况还将继续;随着城市化加速,自然土地利用类型处于高度动态之中,沿海滩涂的围垦导致慈溪国土总面积在不断增加以满足城市化用地需求;政府决策及其鼓励下的加速工业化、城镇和农村建设城市化、农业发展市场化是慈溪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快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孟宪磊李俊祥李铖李蓉沈兴华陈方敏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
粒度变化对上海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被引量:43
2007年
采用1989年上海市1:50000彩红外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系统分析了粒度变化对中心城区、郊区和城郊结合部3类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具有尺度依赖性,随粒度的变粗,格局指数的变化可归为单调下降、阶梯上升或单峰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3类;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的曲线存在多个拐点,并对应于合适的景观格局分析尺度,上海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合适尺度为10~20m;不同城市景观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具有较大影响,景观格局指数在城郊结合部表现出与城区和郊区不同的变化趋势。
孟陈李俊祥朱颖吴彤肖志坚张国科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
基于SLEUTH模型的上海城市增长预测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SLEUTH模型,利用1989—2005年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模拟4种土地资源保护情景下,2006—2035年上海的城市增长,以及城市化对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情景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增量随着保护等级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城市增长方式主要是边缘增长,扩散增长和道路影响增长出现在郊区,增长主要发生在西北方向,西南和东南方向次之;城市化显著影响城市景观格局,并存在阶段性;早期阶段城市化导致景观破碎化,斑块密度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提高;后期阶段,城市化将导致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降低,城市景观趋于均质化,加大农田和绿地景观的保护等级将减缓城市化降低景观多样性和增加均质化的趋势。
朱飞鸽胡瀚文沈兴华李俊祥
关键词:SLEUTH模型城市化
城市地表温度与关键景观要素的关系被引量:33
2011年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市外环线范围内的地表温度、不透水面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定量研究地表温度与城市关键景观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837);地表温度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呈非线性关系,但地表温度与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正的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呈显著线性关系。鉴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大于0时才能真正代表植被和水体,因此,建议今后研究地表温度时使用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透水面起着增温作用,植被、水体起降温作用,植被较水体的降温作用大。
曹璐胡瀚文孟宪磊李俊祥
关键词:地表温度城市热岛
大都市卫星城的城市用地增长及其驱动力——以上海松江区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如何响应大城市的这种影响却很少有研究。本文以上海松江区为例,应用遥感航片解译的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大城市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上海市卫星城——松江区的城市用地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各向异性;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向心性;城市用地增长呈加速度发展,并超过大城市的发展速度。研究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城市形态发展理论中的集中-扩散理论;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促进松江区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沈兴华李俊祥李铖朱飞鸽
关键词:大城市卫星城
上海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1989、1994、2000和2005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梯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快速城市化阶段上海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上海城市用地扩展迅速,城市扩展呈现"摊大饼"式的形态,城市用地扩展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62 km.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成倍增长,扩展强度存在城乡梯度差异,城市扩展最激烈的地区位于城乡交错带,边缘型增长是上海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方式,但城市用地在城市中心区域呈负增长.政府政策与决策支持、快速经济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交通运输线路长度、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胡瀚文魏本胜沈兴华李俊祥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驱动力
面积与植物群落结构对城市公园气温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的缓解作用广为人知,但是对公园面积和结构如何影响其降温作用却缺乏足够的了解。选择上海市15个公园,研究公园面积和植物群落结构对秋季公园气温和公园冷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城市公园的温度比周边商住区的温度低,公园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公园的位置影响公园的降温效果,市区公园的气温和冷岛强度与公园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市区公园的气温随公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冷岛强度则随公园面积增加而降低。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降温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乔-灌-草类型降温效果最好。
陈朱陈方敏朱飞鸽曹璐沈兴华李俊祥
关键词:植物群落结构城市热岛
上海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利用1989、2005年上海市1∶50000彩红外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技术,定量研究了上海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并用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10—202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加快了上海市土地利用的转化,促进了以耕地为主的自然景观向居住、公共设施用地等土地获益较高的人工景观转化;轨道交通增加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1989—2005年,研究区其他用地(以在建用地为主,下同)、公共设施用地、绿地、耕地、水域的转化率较大,其中,其他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水域的变化速度最慢;2010—2025年,耕地、水域的面积和比例将继续减少,居住、公共设施用地等人工景观的面积则呈继续增加的趋势.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获益的角度,轨道交通沿线的这种土地利用结构仍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增加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李铖李俊祥李蓉徐明策秦海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MARKOV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