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作品数:2,497 被引量:26,377H指数:73
相关作者:张洪程方向前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82篇期刊文章
  • 141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91篇农业科学
  • 57篇经济管理
  • 41篇生物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机械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77篇玉米
  • 588篇小麦
  • 531篇水稻
  • 279篇栽培
  • 273篇高产
  • 210篇冬小麦
  • 197篇杂交
  • 194篇土壤
  • 183篇氮肥
  • 179篇夏玉米
  • 168篇性状
  • 136篇栽培技术
  • 128篇施肥
  • 126篇氮素
  • 122篇籽粒
  • 114篇机插
  • 111篇超高产
  • 94篇水分
  • 92篇施氮
  • 87篇高产栽培

机构

  • 256篇河南农业大学
  • 23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72篇扬州大学
  • 166篇吉林省农业科...
  • 136篇四川农业大学
  • 91篇山东农业大学
  • 86篇江西农业大学
  • 77篇安徽省农业科...
  • 74篇中国农业大学
  • 71篇沈阳农业大学
  • 70篇河北省农林科...
  • 70篇青岛农业大学
  • 70篇中国农业科学...
  • 64篇湖南农业大学
  • 63篇安徽农业大学
  • 58篇南京农业大学
  • 58篇四川省农业科...
  • 53篇河南科技学院
  • 52篇吉林农业大学
  • 50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02篇张洪程
  • 84篇方向前
  • 78篇戴其根
  • 67篇霍中洋
  • 63篇许轲
  • 63篇任万军
  • 58篇郭天财
  • 55篇魏海燕
  • 49篇杨文钰
  • 48篇潘晓华
  • 47篇马均
  • 47篇边少锋
  • 43篇高辉
  • 43篇李洪连
  • 39篇林琪
  • 39篇董树亭
  • 34篇朱云集
  • 34篇王晨阳
  • 32篇李雁鸣
  • 31篇吴文革

传媒

  • 130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1篇玉米科学
  • 107篇作物学报
  • 91篇安徽农业科学
  • 91篇现代农业科技
  • 88篇麦类作物学报
  • 81篇华北农学报
  • 78篇安徽农学通报
  • 71篇中国稻米
  • 6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2篇植物营养与肥...
  • 55篇农业科技通讯
  • 53篇河南农业科学
  • 47篇江苏农业科学
  • 4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7篇中国水稻科学
  • 36篇山东农业科学
  • 36篇杂交水稻
  • 3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3篇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25篇2020
  • 13篇2019
  • 32篇2018
  • 55篇2017
  • 105篇2016
  • 164篇2015
  • 173篇2014
  • 175篇2013
  • 183篇2012
  • 172篇2011
  • 222篇2010
  • 269篇2009
  • 293篇2008
  • 319篇2007
  • 286篇2006
  • 122篇2005
  • 6篇2004
2,4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县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筛选适宜东海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7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旱育秧移栽稻的分蘖能力、抗倒性、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及丰产性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2008、中稻1号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东海县示范种植。
王维屯徐宗进汪洪洋张立智苏兴智于松溪
关键词:水稻丰产性
基于农户视角的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然后按照受众本位理论设计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指数法对吉林省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专家模式、传媒工具模式、农资店主模式和基层农技推广模式是目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率的4种模式,尤其土专家模式和传媒工具模式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覆盖面、满足程度、推广效率方面,与其他模式相比较更有效率;而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主导模式推广效率较低。
杨双许春艳舒坤良徐晓红王洪丽徐志平浦桂君刘志全
关键词:农业技术
氮量及减灌对冬小麦旗叶生理参数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为给小麦水氮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水氮响应特征不同小麦品种保麦10(适合高水肥)和石麦22(节水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春季灌水次数对小麦旗叶光合色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増施氮素和增加灌水次数能提高供试品种旗叶叶绿素a、b含量、可溶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气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减少细胞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累积量。高水氮组合(N225结合春季2次灌水)下保麦10和石麦22旗叶生理生化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差异较小;在高氮、低氮灌1水下,与保麦10相比,石麦22旗叶生长中后期被测细胞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产量得到明显改善。石麦22较强的耐低氮及干旱能力与其水氮胁迫下植株上位叶维持较高光合色素含量、较多渗透物质含量和较强细胞保护酶活性有关。
刘志鹏陈曦杨梦雅赵颖佳肖凯
关键词:小麦氮素用量生理生化参数
杂交水稻不同季别与不同粒位结实的差异性分析
2007年
以18个水稻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成熟期考查稻穗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并将稻穗结实性状划分成上、中、下部,分析各性状不同季别的变异,结果表明:(1)所有组合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等性状存在较大的季别间变异,同一季别单穗下部、中部及上部结实特性差异亦较大。(2)总体上,不同季别下二次枝梗各结实性状的变异性强于一次枝梗,而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的变异性以下部最大,中部次之,上部最小。(3)不同杂交组合结实对季别和粒位的反应差异大。(4)通过对异季稻穗不同枝梗、不同部位结实的观察,有助于提高杂交组合单穗产量选择的效果;栽培上应以改良二次枝梗及稻穗下部的结实为目标。
陈小荣傅军如钟蕾郑兴汶任福泽胡华金贺浩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
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小麦和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分别占全球粮食总产的36%和26%。中国是主要的小麦和玉米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农田碳排放较大的国家之一。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作物产量和氮肥利...
郑成岩Hojatollah Latifmanesh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黄金苓李亮陈宗金郑允坦张保明张卫建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方式氮肥利用效率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明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2012—2013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互作对杂交中稻F优49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干物质输出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的互作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具有明显影响。机直播和机插处理的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手插处理,但机直播在拔节—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机插和常规手插,同时保持较高的茎鞘输出量、茎鞘输出率和茎鞘转化率,而机插在抽穗—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低苗和早播处理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物质同化量、抽穗后干物质所占比例以及抽穗后干物质贡献率。适当早播能够有效提高杂交中稻机直播和机插的收获指标。
刘利雷小龙田青兰张强黄光忠任万军
关键词:杂交中稻机插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崔四平刘子会李运朝马春红郭秀林李广敏
关键词:小麦根系
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的群体结构被引量:15
2007年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吴昊李刚华王强盛袁奇郑永美王惠芝丁艳锋王绍华
关键词:单季晚粳稻超高产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5
2008年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赵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关键词: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强筋小麦
秧龄对淮北地区机插稻的影响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试验表明,秧龄对不同品种机插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秧龄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而对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影响较小,即秧龄主要影响籽粒充实度。中熟中粳品种在5月28日前播种能够正常成熟,就淮北地区而言,可以使用中熟中粳品种进行机插秧。
刘强杨波段瑞华徐家进段祥茂花文苏
关键词:机插成熟期成熟度
共2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