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069)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阮怀珍李强喻安永赵喆陈景宇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乙烯
  • 1篇早期脑损伤
  • 1篇三胺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 1篇受体
  • 1篇疼痛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下腔出血
  • 1篇膜下
  • 1篇脑损伤
  • 1篇二乙烯三胺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阮怀珍
  • 1篇吴国材
  • 1篇冯华
  • 1篇陈景宇
  • 1篇黄晶
  • 1篇赵喆
  • 1篇喻安永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麻素受体2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产生疾病或受到者损伤后,机体受到的有害或者无害的刺激被病理性的放大后所致。周围神经性痛是起源于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机械创伤、代谢性疾病、神经化学毒物等影响。而中枢神经性痛一般都是由于脊髓损伤、中风或者多发性硬化引起的。
黄晶阮怀珍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2神经病理性疼痛
DETA/NO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对雄性SD大鼠线穿法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微血管痉挛的防治及降低早期脑损伤作用。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AH组)和治疗组(DETA/NO组)。通过线穿建立SAH模型,观察大体动物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血管肌动蛋白αSMA及PDGFRβ的表达,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脑组织NO浓度变化,观察血红蛋白刺激离体脑片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DETA/NO组较SAH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H后大脑皮层微血管周围αSMA、PDGFRβ表达上调(P<0.05),DETA/NO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过程(P<0.05);术后SAH 3h左右NO浓度显著降低(P<0.05),此后逐渐回升,DETA/NO能在早期维持NO浓度(P<0.05);观察到脑片皮层微血管受血红蛋白刺激收缩,DETA/NO能缓解微血管痉挛。结论 DETA/NO能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
李强冯华喻安永陈景宇赵喆吴国材阮怀珍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