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60704)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云龙王红波孙斌窦华荣米列东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电力大学学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两相流
  • 6篇气液两相流
  • 3篇压降
  • 3篇图像
  • 3篇图像处理
  • 3篇流型
  • 2篇氮气
  • 2篇支管
  • 2篇三通管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倾角
  • 2篇流动特性
  • 2篇可视化
  • 2篇含气率
  • 2篇值模拟
  • 1篇弹状流
  • 1篇压降计算
  • 1篇微通道
  • 1篇截面含气率
  • 1篇矩形微通道

机构

  • 9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9篇周云龙
  • 3篇王红波
  • 2篇杨美
  • 2篇窦华荣
  • 2篇孙斌
  • 2篇米列东
  • 1篇顾杨杨
  • 1篇梁超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非圆小通道内氮气-水气液二相流流型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可视化手段对水力直径为1.15 mm的矩形小通道(w×h=2 mm×0.81 mm)和正三角形小通道(边长2 mm)内氮气-水气液二相绝热垂直向上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表观气速0.1—30 m/s和表观液速0.01—5 m/s范围内,由实验结果得到2种小通道内的氮气-水典型流型图和流型转变界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水力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小通道的截面形状对流型转变界限有显著影响。
周云龙王红波
关键词:二相流流型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被引量:10
2008年
辅助高速摄影仪对正方形小通道内氮气-水两相流向上流动进行可视化观察,对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典型的流型图像。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进行了处理,检测得到气相的周长、面积,并通过提出的假想圆柱体模型计算和统计得到了截面含气率。将压降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典型的分相流、均相流压降模型预测值比较,结果表明,Chisholm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两相流的压降变化,Lee&Lee关系式和Dukler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低表观速度时的两相流压降。
周云龙窦华荣梁超孙斌
关键词:两相流图像处理截面含气率压降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被引量:14
2011年
以氮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水力直径为1.15 mm的矩形小通道内的气液两相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依次得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典型的流型图像。针对小通道内气泡之间相互无遮掩性的优势,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分形增强,检测气泡边缘并填充后根据提出的气相体积模型,得到两相流动的含气率。结合实验数据,根据分液相Reynolds数把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本文实验结果。
周云龙王红波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图像处理含气率压降
水平正方形小通道内氮气-水两相流流型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高速摄影仪对正方形小通道(d_h=1mm)内氮气-水两相水平流动进行可视化观察,对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典型的流型图像,并观测到了很少见的毛细泡状流,但是未发现常规尺寸通道中的层流流型。将本文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比较,结果表明:相同(相近)水力直径的小通道内,截面形状和实验条件对小通道内流型转变有显著的影响。
周云龙窦华荣孙斌
关键词:两相流流型可视化
基于图像处理的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含气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水力直径为1.15 mm的正三角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实时拍摄和图像采集,提出一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小通道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体积含气率的方法。针对小通道内两相流型中气泡间相互无遮掩的优势,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各流型图像进行消噪、边缘提取、二值化、区域标记和填充等处理,根据提出的三维气相体积计算模型得到体积含气率。最后与漂移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对于弹状流,该方法得到的含气率与真实值的误差在±15%以内,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截面含气率公式,可用于微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参数的在线检测,为今后微小通道内的两相流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周云龙王红波顾杨杨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图像处理
微小三通管弹状流相分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改变支管倾角,对微小三通管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流型为弹状流时,微小三通管道的相分配特性,分析了管道中气相和液相的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支管倾角为20,30,60,90,120和150°时,支管倾角越大,质量分离效率越高,大部分气体选择从侧支管采出,相分离越明显。当支管倾角减小为20°和30°时,两者质量分离效率相差小于5%,质量分离效率最低,可获得最佳的相均匀分配。研究表明,通过微通道侧支管结构的改进可减小相分配的不均匀性。
周云龙杨美米列东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弹状流
T形微通道内环状气液两相流相分离被引量:2
2013年
以氮气为气相工作介质,以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纯水、0.01%SDS溶液、0.5%SDS溶液、乙醇)为液相工作介质,对矩形截面为100μm×800μm的T形微通道内的气液环状流进行了相分离可视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环状流液相在侧支管中采出占优势。液相采出分率主要集中在0.25~0.65之间;气相采出分率在0.1~0.8,液相采出分率的增长幅度随着气相采出分率增加而变大。当气相表观速度一定时,液相采出分率随着两相流液体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液体表观速度一定时,气体速度变化对液相采出分率影响不大;当两相的表观速度一定时,液相采出分率随着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减小。所得实验数据与其它尺寸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管径尺寸对环状流相分离有较大影响。
周云龙刘博孙科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并列矩形微通道可视化研究和压降计算
2014年
对当量直径为177.8μm、长为3mm的矩形截面并列微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影仪对并列微通道内空气-水的两相流动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试验中观察到几种典型的流型;利用分相流模型、均相流模型对并列微通道的整体压降进行预测,并与测得的试验值进行了对比,通过计算各个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来比较其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均相流模型对整体压降的预测效果好于分相流模型;均相流模型中,用Dukler黏度计算式得到的预测值平均绝对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好.
周云龙陈玉修刘旭
关键词:两相流流型
数值模拟微小三通管支管倾角对环状流相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微小三通管内的流量分配及相分配特性对微型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微三通管流体分配器的相分配特性,采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改变三通支管的倾角,对微小三通管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入口流型为环状流时,微小三通管道中的速度分布规律,气相和液相的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支管倾角为90°、120°、150°时,液相优先从侧支管中采出;支管倾角为30°时,气相优先从侧支管中采出;支管倾角为60°时可获得最佳的相均匀分配。通过微通道侧支管结构的改进可减少相分配的不均匀性。
周云龙杨美米列东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环状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