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7F3014)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2
相关作者:董建文黄启堂章志都王艳霞林洁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地带性
  • 1篇地带性植被
  • 1篇营建
  • 1篇营建技术
  • 1篇游憩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区
  • 1篇植被区划
  • 1篇植物
  • 1篇森林景观
  • 1篇森林培育学
  • 1篇区划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马尔柯夫模型
  • 1篇景观
  • 1篇兰科
  • 1篇兰科植物
  • 1篇风景游憩林
  • 1篇GIS

机构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省林业科...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作者

  • 5篇董建文
  • 4篇黄启堂
  • 3篇章志都
  • 2篇王艳霞
  • 1篇叶功富
  • 1篇廖艳梅
  • 1篇梁冠巍
  • 1篇王婷婷
  • 1篇游水生
  • 1篇林洁
  • 1篇王建文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黄启堂游水生叶功富董建文
关键词:兰科
寿宁南山风景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2009年
的游摘憩影要林像:景为森观林1︰斑景1块观00特格00征局航指是片数森与、林1景︰景观5观0异0生0质卫态性片学指的研数叠究、景加的观片核格分心局析。变所作化得者的的以驱数1动9据8力8为年,基系影础统像资地为料分1,析︰利了1用0森0G0林0IS的景技航观术片格,选,局2取0,0风以4期年景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黄启堂董建文王艳霞章志都
关键词:森林景观GIS
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被引量:43
2009年
茶园景观因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而倍受人们的青睐.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对不同类型观光茶园的景观美景度评价表明,曲线茶畦美景度值高,畦面整齐、线条流畅的茶园美景度值高,茶园套种与不套种其美景度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适当套种树木高度大和枝下高高、树干通直、树皮光滑的树种,可以创造多样的茶园景观,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还分析讨论了观光茶园选址、茶园纹理构建处理和生态化处理技术,为观光茶园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董建文兰思仁林洁黄启堂沈晖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营建技术
基于植被分布因子主成分分析的福建省植被区划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经纬度、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和湿度指数(HI)等对福建省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解释,并首次引入极端最低气温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限制福建省地带性植被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水热状况因子、地理位置因子、降水因子和极端温度因子等4个指标;以主成分得分作为划分的指标,经过系统聚类,结合《福建省植被图》,将福建省植被带划分为9个区,并对各分区的气候、植被特点进行描述。
章志都梁冠巍董建文廖艳梅王建文王婷婷
关键词:风景游憩林地带性植被
福建省南山风景区景观动态预测被引量:1
2009年
在遥感图像软件ERDAS Imagine8.5/ArcviewGIS3.2的支持下,以福建省南山风景区两个时期(1988、2004年)的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影像进行配准、图像判读、目视解译和矢量化处理,得出各个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研究景区各景观类型变化均较明显且复杂,达到稳定状态时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分别为4.1504(茶园)、400.3525(荒山荒地)、1395.1679(建筑)、94.8203(柳杉)、49.1661(毛竹)、337.7775(农田)、61.2980(杉木×马尾松)、380.2391(水体)、299.4662(松杂)、173.9969(阔叶树)hm2。其中,茶园、荒山荒地、柳杉、毛竹等景观类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直至达到稳定状态;松杂景观仅在2018年前略有上升,随后即发生下降;建筑景观、水体面积比例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农田、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林景观则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由于建筑面积将大量增加,而森林景观面积则减少,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应该从景观和生态角度出发对各景观斑块加以管理。
黄启堂董建文王艳霞章志都
关键词:景观马尔柯夫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