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98-2-151)

作品数:3 被引量:84H指数:3
相关作者:蔡定芳李文伟赵虹高俊鹏陆振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养肝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补肾
  • 2篇补肾养肝
  • 1篇多巴
  • 1篇氧合酶
  • 1篇阴虚
  • 1篇阴虚型
  • 1篇硬化症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变性疾病
  • 1篇神经元
  • 1篇肾阴
  • 1篇肾阴虚
  • 1篇肾阴虚型
  • 1篇帕金森病大鼠
  • 1篇左旋多巴
  • 1篇纹状体
  • 1篇进行性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篇李文伟
  • 3篇蔡定芳
  • 2篇高俊鹏
  • 2篇赵虹
  • 1篇吕磊
  • 1篇汪涛
  • 1篇范越
  • 1篇沈自尹
  • 1篇陈锡群
  • 1篇刘静
  • 1篇唐宇平
  • 1篇顾喜喜
  • 1篇孙珊
  • 1篇周子懿
  • 1篇高颖
  • 1篇周洋
  • 1篇陆振宇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补肾养肝方药对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02年
目的 :探讨补肾养肝方药对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 ,每组 10只。各组药物处理每日 1次 ,12周后处死取材。结果 :(1)模型组纹状体多巴胺(DA)、多巴克 (DOPAC)、高香草酸 (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降低幅度约为 90 % ;左旋多巴组DA、DOPAC、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DA、DOPAC、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显著低于左旋多巴组 (P <0 0 5 ) ,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P >0 0 5 )。 (2 )模型组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 (TH)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左旋多巴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纹状体TH活性显著高于左旋多巴组 (P <0 0 5 )。 (3)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中脑THmRNA表达明显高于左旋多巴组。结论
蔡定芳陈锡群高颖刘静沈自尹李文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补肾养肝黑质纹状体
补肾养肝方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被引量:45
2007年
目的观察补肾养肝方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养肝方药,连续服用12个月,试验终点时间为第12个月。在治疗前、入组后每间隔3个月及试验终点时间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中医主要与次要症状的评分,治疗前与试验终点时间分别进行左旋多巴平均每日用量和Hoehn&Yahr评级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UPDRS评分上升明显减慢,在治疗后第9、12个月时,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终点时治疗组患者平均每日左旋多巴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Hoehn&Yahr评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养肝方药可以减慢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的上升速度,改善肝肾阴虚症状,同时减少每日左旋多巴用量,有效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
赵虹李文伟高俊鹏周子懿吕磊汪涛顾喜喜范越陆振宇唐宇平周洋蔡定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
环氧合酶在神经变性疾病神经元进行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环氧合酶(COX)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作用靶点。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被发现至今,COX已被证实广泛参与炎性反应过程。小胶质细胞是介导"神经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类型,过去十年中,COX通路参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神经变性过程的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予以论述,并以三大神经变性疾病,即阿尔采末病(AD)、帕金森病(P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为例,对COX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加以阐释,突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高俊鹏孙珊李文伟赵虹蔡定芳
关键词:环氧合酶神经变性疾病阿尔采末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