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WYM10003)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锋黄丽姜百臣刘红梅更多>>
- 相关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广东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外部冲击背景下广东省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对广东粮食价格的传递效应明显,且影响度高达41.17%;经济增长因素排在国际价格因素之后,贡献度达到13.5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逐步增大,在第12期贡献度达到3.7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国际生物能源发展计划和国内货币供应量M2对广东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度不大。根据研究结论,针对发达地区的特点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提出了稳定广东粮食价格的相关对策建议。
- 罗锋姜百臣
- 关键词: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国际粮食价格
- 我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989—2009被引量:6
- 2013年
- 促进收入流动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本文在对我国经济转轨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1989—2009年转轨时期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家庭人力资本中高中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正向影响日益增强,而大学教育的影响则日益减弱;以户主是否担任干部测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在转轨前期不显著,在转轨中后期则显著为正,但影响度并不大;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家庭收入向上流动;抚养系数、户主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初始收入地位都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产生了显著影响。大力发展农村高职教育、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财富的代际间流动应是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行措施。
- 罗锋黄丽
- 关键词: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 中国居民收入流动及其对长期不平等的影响——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
- 2013年
- 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和P指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其对长期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收入地位的互换程度在加剧。从各阶层的流动来看,底层和顶层相对固化,中国较高的收入流动性主要是以中间收入阶层的互换为主,特别是以中间阶层的收入状况恶化为主;各个时期的收入流动都对收入不平等的降低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改革前期的影响度要远远高于改革后期;从城市和农村的对比来看,农村收入流动对长期不平等的改善远远超过城市。本文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是改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促使顶层和底层能打破固化趋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应是我国未来社会政策的主要方向。
- 罗锋黄丽
- 广东省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意愿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广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925名农村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的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新农保虽然参保率较高,但近一半的农民是由于受制于"家庭捆绑式参保"条例被动参保。影响农民主动参保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障水平过低,另外,投保职工险、不了解政策、收入低和经办手续繁琐也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重要原因。政府需充分考虑农民参保意愿,改革新农保制度。
- 刘红梅黄丽
- 关键词:新农保参保意愿
- 依托乡村集体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路径探讨——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养老保险城乡二元化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广东省中山市在实践中依托乡村集体率先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用精算的方法,对中山市农保纳入城保后的资金平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中山市农保纳入城保后,政府和农民个人缴费负担均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乡村集体压力较大。由于乡村集体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依托乡村集体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能是一个过渡模式。随着乡村集体组织逐步演变为现代股份合作公司,中山市农村居民将以城镇人口身份加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元化养老保险体系得以平稳确立,其经验值得乡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地区借鉴。
- 黄丽罗锋
- 关键词:并轨财政补贴乡村集体经济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多缴多补政策并不适宜。
- 黄丽罗锋
- 关键词: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