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032004)

作品数:29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成杨娟李亚勤操基清利婧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肌营养不良
  • 17篇肌营养不良症
  • 17篇不良症
  • 16篇基因
  • 15篇突变
  • 13篇DUCHEN...
  • 12篇DUCHEN...
  • 12篇DUCHEN...
  • 11篇营养
  • 11篇突变分析
  • 10篇基因突变
  • 9篇糖原
  • 9篇糖原贮积病
  • 9篇基因突变分析
  • 7篇肌肉
  • 7篇肌萎缩
  • 6篇晚发
  • 6篇晚发型
  • 5篇蛋白
  • 5篇神经肌

机构

  • 3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金域医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武汉市中心医...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空军航空医学...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中国残疾人联...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8篇张成
  • 20篇杨娟
  • 16篇操基清
  • 12篇李亚勤
  • 12篇朱瑜龄
  • 11篇孙毅明
  • 10篇利婧
  • 6篇郑卉
  • 6篇王倞
  • 5篇詹益鑫
  • 4篇冯善伟
  • 4篇李欢
  • 4篇张惠丽
  • 4篇梁颖茵
  • 4篇陈孟龙
  • 3篇刘振华
  • 3篇谢惠芳
  • 3篇王艳云
  • 3篇周灿权
  • 2篇陈菲

传媒

  • 20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第十届全国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yozyme对一例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Myozyme对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晚期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对1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进行Myozyme治疗,剂量20 mg/kg(1次/2~4周),连续治疗6次,末次...
杨娟冯伟勋操基清王艳云李亚勤黄石标罗燕君刘焯霖孙毅明刘振华张成
文献传递
七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4个家系7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之临床特点和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7例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系,年龄13~31岁、发病年龄6~17岁、初...
杨娟操基清刘振华詹益鑫梁颖茵莫桂玲李亚勤孙毅明李敏子利婧张成
关键词: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七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4个家系7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之临床特点和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7例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系,年龄131岁、发病年龄67岁、初诊年龄1...
杨娟操基清刘振华詹益鑫梁颖茵莫桂玲李亚勤孙毅明李敏子利婧张成
关键词:基因突变
Myozyme对一例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Myozyme对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晚期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对1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进行Myozyme治疗,剂量20 mg/kg(1次/2周),连续治疗6次,末次给药...
杨娟冯伟勋操基清王艳云李亚勤黄石标罗燕君刘焯霖孙毅明刘振华张成
糖原贮积症Ⅱ型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报道1个糖原贮积症Ⅱ型家系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原贮积症Ⅱ型早期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收集一家系3例青少年型糖原贮积症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外周血酸性α葡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GAA)活性和GAA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分别为男性1例、女性2例,Ⅱ1、Ⅱ3、Ⅱ7发病年龄分别为16、17和12岁,均出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Ⅱ7和Ⅱ3均较早出现严重的呼吸肌无力,呼吸功能衰竭,依赖呼吸机支持,Ⅱ1也在病程早期表现出呼吸肌无力。Ⅱ7和Ⅱ3的肌酸激酶轻中度升高,符合青少年型糖原贮积症Ⅱ型的临床表现。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AA活性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GAA基因测序示3例患者均存在GAA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即外显子2的无义突变c.241C〉T(P.Gln81X)和外显子16的错义突变c.2238G〉C(P.Trp746Cys)。结论GAA活性和GAA基因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原贮积症Ⅱ型患者非常重要,且便于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操基清张成刘友章黄永兰刘丽杨娟李亚勤冯善伟利婧佘世峰
关键词:突变系谱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骨骼肌损害的免疫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一种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发病与染色体Xp21上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缺失密切相关。然而,抗肌萎缩蛋白缺失所致的肌细胞膜不稳及机械损伤并不能完全解释DMD骨骼肌的持续性损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免疫机制尤其是炎性反应及炎性通路活化在DMD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何若洁张成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免疫机制抗肌萎缩蛋白炎性反应X连锁隐性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随访研究
目的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阻断患儿的出生。方法对1例DMD基因第10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女性携带者行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采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行全基因组扩增,并行DMD基...
杨娟谢惠芳操基清郑卉周灿权刘振华朱瑜龄詹益鑫沈晓婷李亚勤张成
关键词:植入前诊断随访研究
回顾疾病里程碑 把握研究最前沿
2015年
任何一种经典疾病,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又称Pompe病)、结节性硬化症(TS)、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等,在对其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均有不少突破性进展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反映人类根据当时科技水平对疾病的逐步认识过程。将其串联起来,使我们逐渐认识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对于经典疾病,回顾其研究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张成
7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l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母的SMN1进行突变检测。结果89.7%(70/78)的患者SMN1基因突变类型为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第8外显子杂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未检测到第8外显子缺失;另有2.6%(2/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杂合缺失;对78例患者父母SMN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77例患者父母均为相应基因突变携带者,符合SM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而1例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的SMA1型患者,母亲为SMN1第7和8外显子杂合缺失,父亲SMN1基因未检测到缺失和重复。结论SMA患者中SMN1基因纯合缺失达95%以上,使基因分析辅助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在纯合缺失患者中,未见单独第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提示分析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更具有诊断意义。
利婧朱瑜龄詹益鑫李亚勤陈孟龙王倞何若洁张成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
重视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康复治疗被引量:13
2012年
康复治疗对改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一些国家业已制定了康复治疗指南,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研究和意见。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症康复治疗的认识,现对其病情分期、临床特征,以及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概述,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张成杨娟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康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