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302005)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07H指数:23
- 相关作者:梁宗锁韩蕊莲杨建伟郝文芳杜峰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高原4种乡土牧草群落的α多样性被引量:14
- 2006年
- 以群落最小面积为取样单位,调查了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无芒隐子草和冰草4种群落的生态学基本特征,确定α多样性的13个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与Menhiniek指数及PieLou与Heip指数之间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区4个群落多样性按照大小排序分两类:一类是Menhiniek、PIE、Heip指数等,由大到小依次为冰草、无芒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与各群落在演替中的顺序相同;另一类是Fisher指数和物种总数,排序在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发生了变化.结合其他生态学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造成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生物量大,建群种在群落中优势明显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其凭借较强的竞争能力优先占有生态位,使伴生种和稀有种的发展受到约束从而生长困难,致使有限的资源可集中利用.表明在生境恶劣的黄土高原,竞争能力决定物种对生态位的占有程度.
- 冉隆贵唐龙梁宗锁孙洪罡
- 关键词:Α多样性黄土高原群落
-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7
- 2005年
-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群落→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A.sacrorum)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群落→(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长芒草Stipa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群落;2)整个演替阶段的生活型: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木群落→灌丛群落;3)演替阶段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年达到最高值,在25年时最低,而Simpose指数呈相反的趋势;5)2个相邻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该区弃耕地植被恢复的进展演替缓慢,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如补植等)加速植被的恢复。
- 郝文芳梁宗锁陈存根唐龙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演替序列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
- 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被引量:10
- 2004年
- 陕西省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 510.4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勾1 074.064 kJ/cm2。区内年平均气温9.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是4-9月,气温年较差为25 9℃,春、秋季温度基本相同,≥10℃积温为3 200-3:300℃,雨季无酷热。保护区无霜期约180 d,年降水量588.7 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干燥度11。同时也常发生干旱、冰雹、霜冻、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
- 刘淑明
-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象灾害
- 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与趋势被引量:53
- 2006年
- 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是粮食短缺与品质改良。中国是农业大国,形势更加严峻。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小麦抗旱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随着水稻、玉米基因组序列的完成与启动,这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本研究结合已有工作,论述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 邵宏波梁宗锁邵明安
- 关键词: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
-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被引量:44
- 2006年
-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g,阴坡最低,仅为6.69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 毕建琦杜峰梁宗锁冉隆贵
- 关键词:柠条根系黄土高原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养分背景和生产力关系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 郝文芳单长卷梁宗锁陈存根
-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生产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水平
-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被引量:40
- 2005年
-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8、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弃耕6a>9a>13a>16a>19a>25a>2a>30a>40a的群落.除受耕作影响弃耕2a的群落外,从6a到40a随着演替的进展,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逐渐变小;③随着演替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同阶段,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④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弃耕草地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0~60cm易发生变化,而在60~100cm土层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缓慢.⑤尽管演替进行的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若排除人为干扰(开垦、放牧等),在现有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植被有望得到恢复.
- 郝文芳梁宗锁陈存根唐龙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
- 土壤干旱对黄土高原3个常见树种幼苗水分代谢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7年
- 应用盆栽试验,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对黄土高原3个常见树种丁香(Syringa oblata)、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幼苗的生长及水分生理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各树种耗水量明显减少;不同树种单株耗水量差异明显,表现为:连翘>杠柳>丁香.3树种新生枝条生长和叶面积扩展速率明显受土壤含水量影响,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且在同一胁迫水平下,连翘>杠柳>丁香.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丁香、杠柳和连翘叶片的含水量、游离脯氨酸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连翘和杠柳的叶片含水量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明显高于丁香,杠柳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丁香和连翘,连翘体内脯氨酸含量最低,丁香和连翘的叶绿素a/b值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逐渐降低,杠柳则表现出相反趋势.不同树种对土壤干旱和高温的响应机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应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条件.
- 安玉艳梁宗锁韩蕊莲刘国彬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分代谢耗水特性干旱胁迫
-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研究被引量:31
- 2004年
-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半阴坡的蒸腾与半阳坡差异不显著,与阳坡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与光强和土壤水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生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胸径生长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新枝生长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差异的主要因子之一。
- 单长卷梁宗锁郝文芳刘淑明
-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土壤水分
- 延安研究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07年
- 用固定标准地结合临时样地的方法对延安研究区退耕初期不同退耕年份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形成、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沙蓬和黄花蒿首先占据退耕地,甚至可形成单优群落。②退耕3 a后,土壤结皮逐渐发育,限制了沙蓬种子的萌发,其他物种趁机占领沙蓬的生态位,群落组成相对丰富,主要植物种有黄花蒿、狗尾草、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及杠柳。③若群落内或周围有杠柳“母树”,第4~5 a就可以形成杠柳群落;样地周围若有白刺花种源,同期内白刺花也可进入样地,但不会成为优势种。④退耕地植物群落形成和演替的前期,演替进程主要是由该立地初期所拥有的植物种类决定。⑤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过程中,种间替代是逐渐的,演替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 薛智德朱清科梁宗锁康永祥常磊
- 关键词:植物群落群落演替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