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302004)

作品数:18 被引量:349H指数:13
相关作者:谭敦炎刘晓风姚红马生军赵学杰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植物
  • 11篇短命植物
  • 10篇荒漠
  • 5篇准噶尔荒漠
  • 4篇生态适应
  • 4篇物候
  • 4篇荒漠环境
  • 2篇生态学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量分配
  • 2篇十字花科
  • 2篇盆地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物量
  • 2篇进化
  • 2篇繁殖
  • 1篇短命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雄花

机构

  • 16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16篇谭敦炎
  • 3篇刘晓风
  • 2篇姚红
  • 2篇李新蓉
  • 2篇赵学杰
  • 2篇马生军
  • 1篇张道远
  • 1篇曲荣明
  • 1篇尹林克
  • 1篇施翔
  • 1篇樊大勇
  • 1篇洪德元
  • 1篇张学涛
  • 1篇邱娟
  • 1篇魏岩
  • 1篇孙华之
  • 1篇马文宝
  • 1篇周桂玲
  • 1篇张震
  • 1篇陆婷

传媒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进化意义被引量:18
2007年
由动物传粉的植物为了使供体花粉能够被高效地传递到受体柱头上,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花部特征,花粉呈现时序便是其中之一。植物主要通过包装机制和分摊机制控制花粉呈现的速度以限制昆虫一次拜访转移的花粉量。花粉呈现理论(PPT)认为:花粉逐步呈现策略倾向于出现在传粉者数量丰富但传粉效率低的植物中,而花粉同时呈现策略则多出现在传粉者少但传粉效率高的植物中。本文对花粉呈现时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1)限制花粉转移的花部机制;(2)花粉呈现理论;(3)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粉呈现时序对传粉动物的适应性上,但环境因子对花粉呈现时序也有一定的影响。PPT数学模型还不能完全预测特定环境中植物的花粉呈现时序。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类群,从花部综合特征、传粉系统、交配系统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
陆婷谭敦炎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统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被引量:8
2008年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重点对两种植物的繁育系统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P)、胚珠数(O)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 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 h和3 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 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 222±197和3 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⑥两种植物在繁育系统上所表现出的特点,避免了准噶尔荒漠的多风、温湿度变化大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其开花、传粉过程的不利影响,保障了繁殖成功。这些结果将为探讨短命植物对准噶尔荒漠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赵学杰谭敦炎李新蓉
关键词:紫草科花部综合征
荒漠植物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被引量:31
2007年
种子粘液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吸湿膨胀的一类果胶类多糖物质。具粘液种子的植物大多生长在荒漠地区,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粘液的存在对荒漠植物种子的扩散、萌发、防御以及幼苗的生长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对粘液种子的研究不仅可全面揭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进化生态意义,还可为研究基因控制的糖类生物合成和分泌、细胞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建立理想的模式体系。为此,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种子粘液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1)种子粘液的化学成分;(2)粘液及粘液种皮的形态特征;(3)粘液细胞分化与粘液生物合成的细胞学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粘液的释放方式;(4)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我国荒漠植物种子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西部荒漠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刘晓风谭敦炎
关键词:荒漠植物生态适应
准噶尔荒漠早春短命植物的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点被引量:43
2007年
准噶尔荒漠分布的早春短命植物不仅具有十分独特的生物学特点,而且在荒漠植物群落演替、物种多样性维持及土壤改良与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该文运用Li-6400开放式气体交换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16种早春短命植物生长盛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特征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中7种植物与生长相关的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6种植物的最大Pn、最大Tr及WUE分别为8.07~35.96μmol CO2·m^-2·s^-1、3.16~29.64mmol H2O·m^-2·S^-1、0.54—4.26μmol CO2·m^-2·s^-1H2O;种间最大R与最大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1)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77(P〈0.05),线性回归斜率为26.36μmol·mmol^-1;从光合速率对胞间CO2浓度及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响应曲线来看,这类植物的表观CO2补偿点均在4~5Pa之间(28~30℃),表观羧化效率为0.64~1.86μmol CO2·m^-2·s^-1·Pa^-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0.06。2)从生物量分配来看,所测植物的个体生物量为0.05~0.39g;单株总叶面积为3.24-51.40cm^2;单位叶面积干重为0.4O~0.77g·m^-2,根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为5.72%-19.43%,单株叶面积比在2.92~9.00m^2·kg^-1之间。种间根所占生物量的比与对应的WUE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为0.93(P〈0.01)。这些结果表明,所观测的早春短命植物具有典型的G植物特征,相比其它类型的荒漠植物具有较高的单位叶面积Pn、高Tr及低WUE,并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很低的根/地上生物量比、较高的叶面积比和单位叶面积干重,说明它们具有相对高的生长速率,这与其生长发育节律相一致,反映了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
邱娟谭敦炎樊大勇
关键词:准噶尔荒漠早春短命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生物量分配
短命植物甘新念珠芥(Neotorularia korolkovii)和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的物候与性表达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甘新念珠芥(Neotorularia korolkovii)和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十字花科早春短命植物。对其物候与性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种子均在3月下旬萌发,5月下旬和6月上旬果实完全成熟,生活周期分别为62d和71d,其中营养生长期约占1/3、生殖生长期约占2/3。(2)花均为两性,四强雄蕊,单花开放时间较短,长雄蕊的花药开裂早于短雄蕊,但短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数较长雄蕊的多。(3)长、短雄蕊花药中花粉可育率均达90%以上,花粉活力的变化曲线基本相同,柱头可授期分别为9.0h和4.5h,花粉寿命及柱头可授期均短于单花花期,花粉活力最高的时期正是其柱头的最佳授粉期。柱头可授期与花粉活力及寿命在时间上的高度吻合,增加了在不可预测环境中授粉的机会与效率,从而保障生殖成功。(4)二者的P/O(花粉/胚珠)值分别为108.07±17.17、992.10±272.16,属于自交繁育系统;对其传粉过程、套袋实验及荧光显微观察的结果也证明它们主要以自花传粉的方式来进行交配。(5)两种植物从物候、花部性表达以及交配式样上均存在与其严酷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是长期适应准噶尔荒漠特殊生态环境的结果,对于保证繁殖成功并扩大种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生军谭敦炎
关键词: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物候交配方式生态适应
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输出与生活史对策被引量:44
2005年
对准噶尔荒漠中胡卢巴属(Trigonella)4种短命植物网脉胡卢巴(T.cancellata)、单花胡卢巴(T.monan-tha)、直果胡卢巴(T.orthoceras)和弯果胡卢巴(T.arcuata)的物候特征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植物的萌发对策多样,具有春、夏、秋萌现象,但以春、秋季萌发为主。其萌发时间在种间差异不明显,而与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2)生长发育快,生活周期短,一次结实,在干热夏季来临前完成生活周期,因此属于典型的避旱型植物;3)秋、春萌株在早春返青或种子萌发后,经过短暂的营养生长后很快进入生殖生长,通过物候期(尤其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的迅速转换来获得高的繁殖力,最后达到较高的繁殖产量;4)繁殖分配比率均较高,分别达62.3%、51.9%、54.3%和58.3%,且其繁殖输出与植株大小呈正相关;5)萌发时间不同的植株(春、秋萌株)在大小及繁殖输出上差异显著,但繁殖分配比率差异不显著,说明由萌发时间差异引起的繁殖输出差异归根结底是由植株大小差异引起的。最后探讨了胡卢巴属这4种短命植物的生活史对策以及因萌发时间不同产生的植株在个体大小、生存力和繁殖输出等方面的差异对准噶尔荒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意义。
姚红谭敦炎
关键词: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生活史对策
10种菊科短命植物的物候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通过观察分布于准噶尔荒漠中的10种菊科短命植物的物候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主要物候期与气温、降水量、累计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0种植物均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发,5月中旬至6月中旬完成生活史,生活周期为55~80天。②气温(包括旬平均气温、旬最高气温、旬最低气温、≥5℃积温)对各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是制约10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气象因子;降水量是萌发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枯黄期的主导因子,累计日照时数是开花期、果熟期和枯黄期主导因子。说明10种菊科植物具有萌动早、生长发育快和生活周期短等特征,属典型的避旱型早春短命植物。10种菊科短命植物的物候节律对于躲避准噶尔荒漠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保证生殖成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张学涛谭敦炎
关键词:菊科短命植物物候主成分分析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无叶豆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被引量:74
2008年
为了研究沙漠稀有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2005和2006年连续两年对其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和开花过程中的花部表型变化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研究了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开花,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26~29d、8~10d、5~7d和2~3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4个时期。其个体水平的开花物候进程(开花振幅曲线)呈渐进式单峰曲线,具有很高的开花同步指数,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的模式。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日期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准噶尔无叶豆个体开花物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可能是由于荒漠气候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和温度的差异)所引起的。作为沙漠窄域分布特有种,准噶尔无叶豆在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双重选择压力下,为了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形成了大量集中开花的模式。
马文宝施翔张道远尹林克
关键词:准噶尔无叶豆开花物候座果数
An Examin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Male Flowers in an Andromonoecious Shrub Capparis spinosa被引量:6
2009年
The pollen donor and pollinator attractor hypotheses are explanations for the functions of the male flowers of andromonoecious plants. We tested these two hypotheses in the andromonoecious shrub Capparis spinosa L.(Capparaceae) and confirmed that pollen production and cumulative volume and sugar concentration of nectar do not differ between male and perfect flowers. However,male flowers produced larger anthers,larger pollen grains and smaller ovaries than perfect flowers. Observations on pollinators indicated that two major pollinators(Xylocopa valga Gerst and Proxylocopa sinensis Wu) did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flower morphs and that they transferred pollen grains a similar distance. However,there were more seeds per fruit following hand pollination with pollen from male flowers than from perfect flowers. Individuals of C. spinosa with a larger floral display(i.e. bearing more flowers) received more pollen grains on the stigma of perfect flowers.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probably is not limited by polle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le flowers of C. spinosa save resources for female function and that they primarily serve to attract pollinators as pollen donors.
Tao ZhangDun-Yan Tan
关键词:雄花女性生殖系统花粉生产血糖浓度
刺山柑雄全同株性系统的适应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干旱荒漠区的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性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物种具有典型的雄全同株性系统。雄花和两性花的雄蕊均正常发育,且有长短之分;两性花的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花的雌蕊败育,只行使雄性功能。(2)居群间每天开放的雄花和两性花比率、两性花的长短雄蕊数及雄花短雄蕊的花丝与花药长等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花器官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单花花期为15-16h,每天18:00时左右开始开放,有强烈的气味和花蜜产生。植株每天产生的雄花和两性花数是随机的,可形成短时的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但居群内雄花数比两性花数多。(4)三个居群两性花的P/O值分别为1.57×104、1.65×104和1.71×104。居群内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数及长、短雄蕊花药的花粉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居群间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数、两性花的胚珠数及P/O值差异也不显著(P>0.05)。(5)各居群雄花和两性花长短雄蕊的花粉活力动态变化曲线相似,花粉寿命为18-20h,两性花雌蕊柱头的可授期为16-18h。(6)访花昆虫为膜翅目Hymenoptera和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3个居群共有7种访花昆虫,其活动受天气影响很大。(7)两性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授自花花粉、同株异花花粉和异株异花花粉后均可结实,属于混合交配系统。刺山柑的雄全同株性系统可能是在长期与荒漠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雄花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花粉数和P/O值,提高了植株的雄性适合度,同时增加了花的数量、对传粉昆虫的吸引力以及两性花柱头接受异花花粉的机会,提高了异交率和雌性适合度,保障其在荒漠极端环境中繁殖成功。
张涛谭敦炎
关键词:雄全同株刺山柑荒漠环境繁殖成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