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03027)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毕先萍刘丹鹤李杜唐诗磊赵坚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就业
  • 3篇技术进步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经济增长
  • 1篇人均GDP
  • 1篇生产率
  • 1篇收入差距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物质生活水平
  • 1篇名义GDP
  • 1篇金融
  • 1篇金融发展
  • 1篇经济范式
  • 1篇经济建设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质量
  • 1篇就业保障
  • 1篇就业结构
  • 1篇就业量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作者

  • 3篇毕先萍
  • 2篇李杜
  • 2篇刘丹鹤
  • 1篇赵坚毅
  • 1篇唐诗磊

传媒

  • 1篇经济问题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收入差距
2009年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1978年,我国名义GDP为3645.2亿元,2007年为246619亿元,增幅达67.6倍,剔除物价因素,大致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9.8%;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
刘丹鹤李杜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名义GDP人均GDP经济建设
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在概述国内外学术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回归、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总体层面实证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就业总量及结构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显示:就长期而言,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态势对就业量的变动没有明确的影响,却显著影响着我国就业结构的变迁。
毕先萍赵坚毅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量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刘丹鹤唐诗磊李杜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
改革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演进视角,在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理论下,概括出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及劳动分工深化,进而影响就业产业结构及技能结构的分析框架;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的分析指出,在制度变迁基础上,技术进步导致工业化进程加快,出现工业内部及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相应变迁,同时,以技能退化倾向为主的技术选择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相对份额,进而拉大了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最后,基于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基于技术进步的就业治理对策。
毕先萍
关键词:技术进步技术经济范式就业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1
2009年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感下降、抑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估计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构造相关指标,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劳动力流动对下一期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本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就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确立适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全面自由流动,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毕先萍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就业保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