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302002)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艾冲侯甬坚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唐代
  • 1篇地带性
  • 1篇地方志
  • 1篇形成史
  • 1篇影响环境
  • 1篇元江流域
  • 1篇粟特
  • 1篇粟特人
  • 1篇农牧
  • 1篇农牧经济
  • 1篇自然环境
  • 1篇历史研究
  • 1篇经济活动
  • 1篇垂直地带性

机构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艾冲
  • 1篇侯甬坚

传媒

  • 1篇民族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调查和推测被引量:27
2007年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我国现存的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典范景物,其形成过程必然是在历史时期。在可查阅的汉文历史文献资料、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哈尼族古歌资料中,惟有后者包含着较多的可以深入挖掘的梯田形成史信息。据此分析得知,历史上哈尼人迁徙所至的是海拔甚高、野生动植物密集的原始大山环境,经过了撵山堵口、烧地盘、找田、挖田、挖水路等步骤,他们辟荒坡为台地,利用平缓而下的山势来建造广大的梯田,走的是开山为田、营建家园之路,这也为20世纪60年代的家族开田资料所证实。结合唐代史籍,推测哈尼梯田最早出现的时间为唐代或稍前(距今约1500年),在类似的中央王朝政令影响微弱的少数民族地区,依赖平整的梯田提供生活之资,形成具有垂直地带特征的红河哈尼梯田社会,属于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合理而巧妙地利用自然之利的一种典型。
侯甬坚
关键词:元江流域垂直地带性
唐代“河曲”地域农牧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力度及原因探析被引量:2
2006年
唐代“河曲”地域呈现着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并存、各有发展的局面。两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农业经济基本上分布在“河曲”的边缘地带及黄河沿岸土壤基础、水源条件、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使得人类农业经济行为和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大体处在相对均衡的态势;畜牧业经济占据着“河曲”的大部分区域,其中定居型畜牧经济活动对局部草原环境施加了缓慢而深刻的影响,导致早期“毛乌素沙漠”的出现。两种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力度的差异相当明显,其原因就在于下列几个方面:封建政府民族政策因素、农牧人口数量差异、农牧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自然环境质量差异、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及程度差异等。
艾冲
关键词:农牧经济自然环境
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被引量:16
2005年
本文通过分析粟特人移居区“六胡州”及其后继行政建制的沿革,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文物普查和实地调研资料,说明粟特人“六胡州”地区行政单位的治城前后共有12处。重点探索各个府州城的地理位置,认为:宥州旧城位于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查干巴拉嘎苏古城,宥州新城即今鄂托克旗东北部的水泉古城,兰池都督府治城即今鄂托克前旗驻地敖勒召其镇东侧的巴格陶利古城,匡州治城在鄂托克前旗查干巴拉嘎苏古城,长州治城相当今鄂托克旗查布苏木东部保尔浩绍古城,鲁、丽、塞3州的治城分别相当今鄂托克前旗的查干巴拉古城、巴郎庙古城、呼和淖尔古城,含、依、契3州的治城分别相当今鄂托克旗的哈达图古城、敖伦淖尔古城及今乌审旗呼和淖尔古城。
艾冲
关键词:唐代粟特人地方志历史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