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62062)

作品数:38 被引量:507H指数:15
相关作者:戴朴袁永一韩东一黄德亮康东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突变
  • 28篇基因
  • 20篇耳聋
  • 13篇综合征
  • 12篇线粒体
  • 11篇GJB2基因
  • 10篇线粒体DNA
  • 9篇突变分析
  • 8篇前庭
  • 8篇前庭水管
  • 8篇基因突变
  • 8篇GJB2
  • 6篇基因突变分析
  • 6篇基因诊断
  • 6篇耳聋患者
  • 6篇非综合征性
  • 6篇非综合征性耳...
  • 6篇SLC26A...
  • 5篇蛋白
  • 5篇感音

机构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国家人口计生...
  • 2篇哈佛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 1篇安阳市口腔医...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39篇戴朴
  • 28篇袁永一
  • 25篇韩东一
  • 22篇黄德亮
  • 22篇康东洋
  • 21篇张昕
  • 15篇王国建
  • 14篇刘新
  • 13篇朱庆文
  • 12篇李琦
  • 12篇韩冰
  • 11篇于飞
  • 6篇刘军
  • 5篇翟所强
  • 5篇袁慧军
  • 4篇孙勍
  • 4篇杨伟炎
  • 3篇刘丽贤
  • 3篇王毅
  • 3篇杨仕明

传媒

  • 9篇中华耳鼻咽喉...
  • 7篇中华耳科学杂...
  • 6篇中国听力语言...
  • 5篇听力学及言语...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19篇2007
  • 2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
2009年
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技术检测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方法,实现更快速、简便、准确筛查这一突变的目标。方法设计针对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Taqman探针和引物,摸索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同时进行可靠性验证。从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耳聋DNA库选取标本132例,遵循双盲法原则,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普通探针法、试剂盒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线粒体DNA1555A〉G突变,将三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132例耳聋病例经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普通探针法检测发现线粒体DNA1555A〉G突变阳性患者32例,阴性100例,与试剂盒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完全相符,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技术检测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准确直观、简单省时(反应时间由原来的最快6h缩短到1.5h),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对母系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前预防性检测。
袁永一黄德亮韩东一金政策戴朴
关键词:听觉丧失线粒体聚合酶链反应
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tRNA Ser(UCN)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分子学病因,着重进行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序列突变分析。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75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测序,对发现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的患者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家系分析及线粒体全序列测序。结果134例耳聋患者中检测到2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7 444G>A突变,该2例患者线粒体全序列测序均显示独特的多态性,但所有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在进化上不保守。其中1例携带7 444G>A突变的患者同时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颞骨CT显示为前庭水管扩大。对照组中未发现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者。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散发耳聋人群中突变比例不高,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并非赤峰地区聋哑人群的主要致病病因。
袁永一刘新朱秀辉戴朴黄德亮韩东一
关键词:线粒体DNA
颞骨畸形和非综合征性耳聋相关基因SLV26A4 IVS7-2A>G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Mondini 畸形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症性耳聋与 SLC26A4 基因 IVS7-2A>G 突变突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 IVS7-2A>G 突变在中国的发生情况,我们进行了全国范围的 SL...
李琦戴朴黄德亮袁永一朱庆文韩冰刘新于飞康东洋张昕薛丹丹金政策
文献传递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 235delC及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对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聋病分子病因学分析。方法对北京第三聋哑学校学生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测听检查,应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方法对158名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GJB2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在158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5例(3.1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点突变,其中2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24例(15.18%)存在GJB2 235delC纯合性突变;12例(7.59%)存在GJB2 235delC杂合性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或强烈提示遗传性聋者占25.93%。结论对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基因筛查可以明确或提示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对防聋、指导聋儿家庭婚育及评估人工耳蜗手术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王国建戴朴韩东一金政策李琦陈静孙勍韩冰袁永一张昕李梅薛丹丹
关键词:GJB2基因线粒体DNA突变
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相关性聋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庭的产前诊断和生育指导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明确分子致病机制,并行产前诊断鉴别胎儿的基因型,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指导与干预。方法共有8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8个家庭均有一个子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7个家庭(家庭1~7)父母均听力正常;1个家庭(家庭8)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丈夫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个体。母亲均怀孕(6~28周)。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 DNA,进行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gap junction beta-2,GJB2)、SLC26A4(或称 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 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根据母亲的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 DNA,测定胎儿的基因型。结果家庭1~4先证者均为 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家庭5~8先证者及家庭8父亲均为 SLC26A4复合突变,其余父母均为携带者。产前诊断显示:家庭1、5、8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突变,家庭2、3、6胎儿未携带 GJB2或 SLC26A4突变,这6个家庭胎儿出生后随访听力均正常;家庭4、7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父母选择终止妊娠。结论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
韩冰戴朴戚庆炜汪龙霞王毅边旭明王秋菊张昕康东洋王国建韩东一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相同表型不同基因型耳聋夫妇家庭的遗传咨询与指导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分析夫妻同为聋人的耳聋家庭的分子致病机制,为耳聋夫妇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方法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有4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4对夫妇均为重度到极重度聋患者。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 DNA,进行 GJB2、SLC26A4(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 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家庭1丈夫未携带 GJB2、SLC26A4基因和 mtDNA A1555G 突变,妻子为 SLC26A4 IVS7-2A>G 和2168 A>G 复合突变,预测后代不论性别100%的可能为 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2丈夫与妻子均未携带 GJB2、SLC26A4基因和 mtDNA A1555G 突变,基本排除了后代因 mtDNA A1555G 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 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家庭3丈夫为 GJB2 235delC 纯合突变及 SLC26A4 IVS7-2A>G 杂合突变;妻子确诊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但仅检测到 SLC26A4 IVS15+5 G>A 一个突变,由于 SLC26A4基因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耳蜗畸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按理论推断还应有另一突变位点,预测后代不论性别均有50%可能为大前庭水管患者,50%可能为 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同时肯定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4丈夫为 mtDNA A1555G 突变携带者,妻子未携带 GJB2、SLC26A4基因和 mtDNA A1555G 突变,预测后代因线粒体基因 A1555G 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 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结论耳聋基因诊断可以为耳聋夫妇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
韩冰戴朴王国建康东洋张昕袁永一朱庆文金政策李梅翟所强黄德亮韩东一
关键词:基因
江苏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地区海安县和如皋县聋哑学校学生100名和健康对照组50名,利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初筛GJB2 235delC突变者,然后再行DNA直接测序。结果耳聋组中共发现三种突变: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235delC是主要突变方式,约30%的患者携带此突变;299-300delAT和176-191del16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和8%。对照组未发现这些突变。结论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率较高,因此在南通地区进行广泛的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有重要意义。
尤易文崔敬红戴朴周维镕刘新金政策李梅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基因突变
乌鲁木齐市特教学校重度感音神经性聋GJB2和线粒体基因常见突变调查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聋哑学校重度感音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194例聋哑学生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抽取。血样经DNA提取,进行GJB2 235delC突变、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检测。结果194例聋哑学生中,GJB2 235delC纯合突变、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为5.67%(11/194)、5.67%(11/194),mtDNA A1555G点突变检出率为9.28%(18/194)。GJB2 235delC在汉族、维族、回族聋哑学生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1%(27/284)、6.0%(3/50)、3.13%(1/32);携带mtDNA A1555G点突变的聋哑学生16人为汉族、1人为维族、1人为回族。结论新疆三个主要民族聋哑学生群体中GJB2 235delC、A1555G突变检出率均以汉族最高,但三个民族的突变检出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疆地区聋哑学生的GJB2 235delC突变检出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新疆地区聋哑学生的A1555G突变检出率高。
张劲李琦戴朴唐亮刘新阿衣木欧阳星火张昕袁永一朱庆文金政策李梅薛丹丹
关键词:GJB2基因线粒体DNA突变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进行贵州省贵阳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病因学调查。方法对贵阳市盲聋哑学校150名聋哑学生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对其中139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 12SrDNA A1555G点突变和GJB2基因235delC突变限制性内切酶的分析。结果139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6例(4.32%)存在线粒体DNA 12SrDNA A1555G点突变;17例(12.23%)存在GJB2 235delC纯合突变;9例(6.47%)存在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3.02%。结论贵阳地区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遗传性耳聋发生率,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发生率和GJB2 235delC突变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应用在地区性耳聋病因调查中进行快速筛查、诊断,并可达到防止再出生聋儿,指导聋儿康复等积极效果。
王幼勤韩冰戴朴张昕叶清王国建李琦陈静金政策李梅薛丹丹
关键词:耳聋GJB2基因线粒体DNA突变
119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序列分析
目的分析1190例 NSHI 患者 GJB2基因的突变序列,为绘制中国 NSHI 人群 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省、江苏、上...
于飞韩东一戴朴康东洋张昕刘新朱庆文袁永一孙勍薛丹李梅刘丽贤袁慧军杨伟炎
关键词:GJB2基因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