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SJ08E209)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相关作者:苏明周宋安良王丽石韵梅许江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连梁
  • 6篇钢连梁
  • 4篇有限元
  • 4篇抗震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滞回
  • 3篇滞回性能
  • 3篇墙结构
  • 3篇联肢墙
  • 3篇连比
  • 2篇拟静力
  • 2篇静力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延性
  • 1篇延性系数
  • 1篇粘结
  • 1篇粘结滑移
  • 1篇滞回曲线

机构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宝钢集团有限...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苏明周
  • 4篇宋安良
  • 4篇王丽
  • 3篇石韵
  • 2篇梅许江
  • 2篇徐明
  • 1篇姚继涛
  • 1篇王亚军
  • 1篇黄湘平
  • 1篇王振山
  • 1篇董振平
  • 1篇蒋春云
  • 1篇顾强
  • 1篇黄智光
  • 1篇申红侠
  • 1篇王发
  • 1篇李旭东
  • 1篇徐麒

传媒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程力学
  • 2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管混凝土双肢柱改进型单腹板肩梁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宝钢三期1580热轧、1420/1550冷轧及二炼钢连铸等工程中改进的钢管混凝土双肢柱单腹板肩梁,进行了4个轴压比为0.1,缩尺比为1∶3的单腹板肩梁模型试件的水平单调加载试验研究.对单腹板肩梁的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了肩梁腹板的主应变分布规律,得到了肩梁试件的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并将试验结果与现行的肩梁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种肩梁形式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苏明周黄智光王亚军徐麒王发黄湘平姚继涛董振平
关键词:肩梁钢管混凝土双肢柱
钢梁-钢筋混凝土柱梁柱节点的设计模型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梁柱节点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P-M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内混凝土考虑承压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节点设计模型。该模型认为RCS节点变形是三维空间变形,应将内混凝土、外混凝土分开,分别按处于平面应变状态来处理,内混凝土变形大于外混凝土变形,除了剪切变形之外,内混凝土还有很大承压变形。基于设计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RCS边柱节点名义强度计算公式和设计公式。取内混凝土总变形为2%时节点的抗剪强度为名义强度。这些公式可供我国制定规范所参考。
申红侠顾强
关键词:组合结构梁柱节点钢梁钢筋混凝土柱
钢连梁剪切屈服型混合连肢墙体系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在高层建筑连肢墙体系的设计中,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抗震性能,其设计和施工的难度相应增加,因此采用型钢连梁代替钢筋混凝土连梁。为了研究这种新型结构体系节点的滞回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钢连梁剪切屈服型混合连肢墙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钢连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核心区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且考虑了轴压比和腹板高厚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适合在高烈度高层建筑结构中使用。
王丽苏明周徐明宋安良
关键词:钢连梁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
基于位移控制多点加载的新型混合连肢墙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试验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引入Pylon源程序编制了给定荷载模式下基于位移控制的加载程序,用以模拟循环加载的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在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等方面均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耦连比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区的合理耦连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为0.2时,耦连比为45%~60%的新型混合连肢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塑性铰分布合理,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
石韵苏明周
关键词:有限元循环荷载
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建立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3个足尺的、连梁为剪切屈服型的混合联肢墙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跨高比和面承载板的设置。得到了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规律和刚度退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抗震性能良好,其性能类似于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宋安良苏明周王振山王丽
关键词:抗震性能恢复力模型刚度退化
剪切屈服型新型混合联肢墙足尺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新型混合联肢墙体系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3个剪切屈服型连梁的混合联肢墙足尺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观察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并对试件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变形组成、节点区设置面承载板以及连梁跨高比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通过合理设置加劲肋,能够较好地限制局部屈曲,使其剪切屈服耗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33以上,延性系数在4.75以上,类似于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的性能;面承载板的设置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不大;钢连梁在跨高比1.7到4.3之间时都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连梁配筋困难、小跨高比连梁延性不足的问题。成果可供混合联肢墙体系的工程设计参考。
宋安良苏明周王丽
关键词:钢连梁抗震性能
高耦连比新型混合连肢墙结构滞回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研究高耦连比对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耦连比为45%的5层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1/3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从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耦连比为45%的混合连肢墙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墙肢底部弯矩,钢梁的变形能力较强,各层连梁成为沿墙体全高设置的一种耗能构件,扩大了能量耗散的范围,是一种典型的多重抗震设防体系,满足了抗震设计中对于延性的要求,得到的滞回曲线为稳定的梭形。与耦连比为30%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耦连比较高时墙肢裂缝分布较为分散,结构上部出现了微小的反向弯曲现象,钢连梁塑性发展更充分,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贡献提高。
石韵苏明周梅许江蒋春云
关键词:钢连梁抗震性能
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5层1/3缩尺模型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试件的耦连比为30%,根据底部剪力法采用三质点倒三角形加载形式。通过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及结构的耗能能力等,得到结构的破坏机理,并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通过钢连梁的剪切变形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变形来耗散能量,能够明显改善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但是耦连比为30%时,墙肢混凝土裂缝较为集中,破坏主要出现在底部两层,建议提高耦连比进行进一步研究。
石韵苏明周梅许江
关键词:钢连梁抗震性能
型钢边缘构件-钢连梁焊接型混合连肢墙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
2012年
通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型钢边缘构件-钢连梁焊接型混合连肢墙(HCW)节点滞回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混合连肢墙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情况较好。同时,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节点滞回曲线饱满,且延性系数及极限承载力较高,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徐明苏明周王丽李旭东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滞回曲线延性系数
新型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的混合联肢墙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一个足尺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破坏模式、延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良好。利用ABAQUS软件对试件的性能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域钢腹板体积的大小对节点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都随着节点域钢腹板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且近似地呈线性关系。
宋安良苏明周李旭东
关键词:钢连梁粘结滑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