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62064)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6
- 相关作者:盛剑秋李世荣李爱琴武子涛付蕾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环氧合酶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直肠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长期使用COX-2抑制剂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危险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检测了COX-2及PCNA蛋白在正常结直肠肠黏膜、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腺瘤和FAP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FAP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经肠镜跟踪检查的11个FAP家系中,收集腺瘤组织36例,癌组织32例,以健康查体者结肠镜活检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4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COX-2、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FAP腺瘤和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4)、80.6%(29/36)、93.8%(30/32),PCNA指数分别为17.79±7.49、34.47±10.57、71.75±9.22。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比较,FAP腺瘤和癌组织中COX-2、PCNA表达均升高(P<0.01)。PCNA表达在FAP癌组织中显著高于FAP腺瘤(P<0.01)。FAP腺瘤中PCNA表达在COX-2阳性者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P<0.01)。结论:正常结直肠黏膜、FAP腺瘤、FAP癌组织中COX-2、PCNA表达呈逐步升高趋势,COX-2在FAP腺瘤的形成、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PCNA的检测对研究结直肠肿瘤癌前病变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张英辉盛剑秋耿洪刚武子涛李爱琴李世荣
-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环氧合酶2增殖细胞核抗原
-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8外显子、1~6外显子和1~7外显子3种大片段缺失类型,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大片段缺失占hMSH2和hMLH1基因总种系病理性突变的19%。结论 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MMR)基因大片段缺失发生率较高,hMSH2基因缺失可能更为常见。在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开展MMR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 张宏盛剑秋耿洪刚韩英李世荣李爱琴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HNPCC大肠腺瘤及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与TGFβRII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大肠腺瘤癌组织中TGFβRII、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以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和大肠腺癌14例为观察对象,以3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大肠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TGFβRII、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从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断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64.29%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SI-H,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67.86%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MR蛋白表达缺失,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3.13%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57.14%的HNPCC大肠腺瘤和78.57%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TGFβRII低表达,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41.67%。在MSI-H的HNPCC大肠腺瘤中,TGFβRII低表达者占77.78%,MSI-H的HNPCC大肠癌中90%出现TGFβRII的低表达。MSI-H的散发性大肠腺瘤中TGFβRII的低表达率为66.67%,MSI-H的散发性大肠癌TGFβRII的低表达率为100%。结论大部分HNPCC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出现MSI-H,大部分MSI-H大肠腺瘤和大肠癌表现为TGFβRII低表达。MSI、MMR、TGFβRII的检测对腺瘤癌变风险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 耿洪刚盛剑秋韩文良张英辉李爱琴黄继胜韩敏孙自勤牧宏王志红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
-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筛查策略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筛查错配修复(MMR)基因胚系突变的可行性和策略。方法以150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和免疫组化(IHC)检测作为初筛方法,对MSI-H表型或IHC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患者行hMLH1和hMSH2基因测序,检测MMR基因胚系突变。结果150例散发性大肠癌中MSI-H表型20例,IHC示22例MMR蛋白缺失。共发现3例MMR基因突变。MSI检测和IHC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分子生物学筛查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出MMR基因胚系突变。
- 孟晓明金鹏盛剑秋陆晓娟付蕾范如英李恕军李世荣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大肠癌错配修复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COX-2在HNPCC大肠腺瘤及HNPCC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散发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大肠癌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均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自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张英辉盛剑秋耿洪刚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陈继贵牛宏利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DNA错配修复
- 不同配比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 2009年
-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cefuroxime/sulbactam,CXM/S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CXM/SB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分布、试管二倍稀释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活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曲线。结果CXM/SB1:1和CXM/SB2:1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活性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相近,强于CXM/SB3:1、4:1、8:1。CXM/SB1:1和CXM/SB2:1对1109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90值比CXM低4~32倍,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90值比CXM低16和8倍。不同pH值、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对CXM/SB2:1抗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sB增强了CXM的抗菌活性,CXM/SB1:1和CXM/SB2:1具有较强和相近的广谱抗菌活性。
- 王跃明赵昆李聪然杨信怡向倩娄人慧刘京芳张伟新陈慧贞游雪甫
- 关键词:头孢呋辛舒巴坦体外抗菌活性
- 76个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付蕾盛剑秋孙自勤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牛宏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突变HMLH1基因HMSH2基因
-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腺瘤和癌组织微卫星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目的:利用5个微卫星位点建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癌组织的微卫星基因型,探讨HNPCC的MSI发生情况和MS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源自33个HNPCC家系的腺瘤28例和腺癌14例,其中4例为同步腺瘤-癌;以3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作为对照。选用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段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64.3%对3.1%,71.4%对12.5%,P<0.05)。4例同步腺瘤-癌均表现为MSI-H,其腺瘤和癌组织的MSI类型不同。结论: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高。同步腺瘤-癌来源于不同克隆。MSI检测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筛方法。
- 耿洪刚盛剑秋张英辉黄继胜韩敏牧宏孙自勤王志红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腺瘤微卫星不稳定基因型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规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hMLH1与hMSH2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对76个HNPCC家系先证者的DNA样本用PCR法扩增其hMLH1与hMSH2基因的35个外显子,再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1)25个样本发现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3%(25/76);(2)检测到的22种突变中:hMLH1基因突变16个,hMSH2基因突变6个;(3)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其中错义突变较多见(hMLH1基因错义突变11个、hMSH2基因5个)。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hMLH1和hMSH2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
- 付蕾盛剑秋孙自勤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牛宏立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性基因HMLH1
-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检测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预测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成员患癌风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3个携带致病性突变的HNPCC家系的316名家庭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突变状态明确的HNPCC家系年龄大于20岁的成员共263例,其中突变携带者144例,非携带者119例;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59.03%(85/144)和2.52%(3/1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4,P〈0.01)。②在144例年龄大于20岁的突变携带者中,男、女HNPCC相关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2.00%(54/75)和44.93%(31/6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P〈0.01)。③随着年龄的增加,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肿瘤的累计风险度逐渐增加。结论在HNPCC家系中,MMR基因种系突变携带者为发生HNPCC相关肿瘤的高危人群,MMR基因种系突变的检测能很好地预测HNPCC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
- 李晓鸥盛剑秋付蕾李爱琴李世荣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DNA错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