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472)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8
相关作者:谢雁鸣魏戌王永炎常艳鹏申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医
  • 4篇血性
  • 4篇中风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中风
  • 4篇复发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经济学
  • 2篇证候
  • 2篇中风病
  • 2篇实效
  • 2篇实效研究
  • 2篇数学模型
  • 2篇随访
  • 2篇缺血性中风病
  • 2篇中医临床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医药

机构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谢雁鸣
  • 6篇魏戌
  • 5篇常艳鹏
  • 5篇王永炎
  • 3篇田峰
  • 3篇申浩
  • 3篇马云枝
  • 2篇张寅
  • 2篇姜俊杰
  • 2篇庄严
  • 2篇支英杰
  • 2篇沈晓明
  • 2篇章轶立
  • 1篇赵性泉
  • 1篇杨伟
  • 1篇王志飞
  • 1篇韩舰华
  • 1篇李霖
  • 1篇王诗忠
  • 1篇曾宪斌

传媒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中风病3年随访结局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的中医康复方案与西医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出院后3年的病死、复发事件。方法:纳入病例为2008年6月27日至2010年6月3日分布在全国12家临床单位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1 059例,利用中央随机系统按照2∶1的比例将1 0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方案组(简称中医组)705例和西医康复方案组(简称西医组)354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中医组使用中药汤剂、中药注射剂、针刺、推拿;西医组使用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设定、被动关节的运动、肢体功能训练、抑制痉挛的康复过程,疗程均为10-21d。结局为3年的死亡、复发事件。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描述发生死亡与复发的趋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全因死亡、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死亡、复发比例的差异,并计算死亡与复发的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1 059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为860例(含死亡患者80例),随访率为81.2%。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中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22年,西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18年,最长随访为4.37年。全因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率为6.95%(49/705),平均生存时间为2.38年;西医组死亡率为8.76%(31/354),平均生存时间为2.32年,中医组死亡率低于西医组,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2.13%(15/705),西医组死亡13例,死亡率为3.67%(13/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1.28%(9/705),西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69%(6/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0.85%(6/705),西医组死亡7例,死亡率比例为1.98%(7/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年,共复发76例,中医组复�
魏戌谢雁鸣常艳鹏邹忆怀赵性泉韩舰华王新志马云枝毕齐解庆凡赵建军曹晓岚陈红霞王诗忠闫咏梅韩祖成易丹辉王永炎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早期康复复发
临床随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3
2012年
随访是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随访工作开展的尚不尽人意,随访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失访率及拒访率高。通过对随访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并认识随访中遇到的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以便为临床随访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常艳鹏魏戌谢雁鸣
关键词:随访
倾向性评分法在中医复杂干预非随机化数据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中医复杂或综合干预反映了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要准确界定中医复杂干预非随机化数据的有效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使得验证其临床疗效变得极为艰难。倾向性分析方法是对控制混杂偏移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尽量将所有可能的混杂因素综合为一个变量,即倾向评分,从而使组间具有可比性。因此,该方法应用于中医复杂干预非随机化数据临床疗效评价是恰当和适合的。
叶晓勤谢雁鸣王利娜王永炎
关键词:疗效评价
缺血性中风复发的临床研究概况及中医药防治策略被引量:11
2012年
缺血性中风复发作为临床终点事件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是判断复发的金标准,梗死病灶、症状表现、肢体功能评定、复发时间间隔可提示复发病情的变化。绝大多数研究关注于不同卒中亚型与现代危险因素,而忽视了中医证候要素、患者体质状态对于复发的影响,基于现代危险因素、中医证候要素的疾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匮乏,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防治缺血性中风复发,策略主要包括中医药控制和减低高危因素的风险,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与随访研究,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魏戌谢雁鸣王永炎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复发中医药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7
2017年
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学和症状学等方面内容。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是以疾病发生或疾病终点指标作为目标结局变量,其次确定并采集与目标结局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理方法筛选中西医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最后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随机森林。此外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时,需注意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结局变量特征、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
魏戌谢雁鸣田峰申浩姜俊杰孙帅玲章轶立
关键词:病证结合中医证候数学模型
比较效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方法概述被引量:4
2013年
比较效益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升医疗卫生研究质量的有力工具,该工具从策略层面上有益降低医疗卫生成本。比较效益研究的提出仍然源自于"效力"和"效果"的研究问题。以往的效力研究总是在较为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探索干预措施是否有效,而现今的医学研究除了探索有效之外,更关注针对谁有效,在哪一种情况下有效的效果问题。过去经典的效力研究常通过比较一种新干预措施和安慰剂,来获得其效力的评价。现今CER发展到对两种或多种不同干预措施进行直接对比,而且强调在尽可能接近临床实际减少人为控制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对比。该文通过对系列文献和报告的归纳和总结,就如何设计、实施、分析CER,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以后中医药研究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廖星谢雁鸣田峰申浩
关键词:中医临床研究
国内中、西医治疗脑卒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概况被引量:10
2012年
近年来,国内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日益重视,日渐受到临床医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方面专家的关注,其研究结果在药品定价、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临床药物合理选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脑卒中药物经济学文献进行概述,了解国内治疗脑卒中药物及康复方法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脑卒中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借鉴,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常艳鹏谢雁鸣
关键词:脑卒中药物经济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及死亡节气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信息、高发地区、死亡与节气的关系,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集全国20家三甲医院中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采集其一般信息、入院及死亡时间信息,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并绘制雷达图对患者发病及死亡情况与节气的关系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2008—2010年,共有40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性别记录缺失259例,男1919例,女1907例;有年龄记录者3811例,年龄分布以45-64岁为主,共1881例,其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2008年立春至2010年大寒患者为3179例,雷达图显示,小暑、立冬、霜降发病人数较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共106例,雷达图显示,处暑、寒露、立夏、小暑、白露、立冬、冬至死亡人数较多。总体来看,寒冷、炎热发病人数多于其他季节,且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23)。结论:2008—2010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和死亡有一定的年龄和季节分布趋势,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仅作为探索性分析,未来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季节、年龄与该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关关系。
许凯许凯谢雁鸣张寅支英杰刘艳
关键词:HIS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死亡时间节气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5
2017年
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学和症状学等方面内容。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是以疾病发生或疾病终点指标作为目标结局变量,其次确定并采集与目标结局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理方法筛选中西医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最后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随机森林。此外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时需注意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结局变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
魏戌谢雁鸣田峰申浩姜俊杰孙帅玲章轶立
关键词:病证结合中医证候数学模型
基于倾向评分法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该研究从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数据,共获得2 325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住院信息,其中768例为使用灯盏细辛患者,1 557例为未使用灯盏细辛患者。该文基于倾向评分法,平衡大量混杂因素的影响,同时应用3种Logistic回归方法对比分析冠心病的治愈率。结果显示2组之间已知的72个混杂因素,如:年龄、入院病情、病危天数等,3种Logistic回归方法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且检验P<0.05,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由于该研究是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且倾向性评分方法无法对未知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所分析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卢鹏飞曾宪斌谢雁鸣杨伟黎元元杨薇王志国
关键词:灯盏细辛注射液冠心病治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