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69)

作品数:8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关德新金昌杰王安志袁凤辉吴家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草地
  • 4篇草甸
  • 3篇草甸草地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能量平衡
  • 1篇遥感模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沙地
  • 1篇生长季
  • 1篇生物量估算
  • 1篇时滞效应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呼吸特征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关德新
  • 7篇金昌杰
  • 6篇王安志
  • 6篇袁凤辉
  • 5篇吴家兵
  • 4篇渠翠平
  • 4篇倪攀
  • 2篇李辉东
  • 2篇陈妮娜
  • 1篇杨弘
  • 1篇王纪军
  • 1篇李峥
  • 1篇井艳丽
  • 1篇高西宁
  • 1篇徐亚琪
  • 1篇张晓静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科尔沁草地不同大气稳定度下湍流特征谱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科尔沁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涡度相关观测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湍流的功率谱和协谱。结果表明:经向风速与纬向风速的功率谱在大气不稳定层结、近中性层结、稳定层结条件下谱形均相似,并遵循-2/3定律;近中性层结条件下垂直风速的功率谱没有惯性子区,此时仪器对脉动信号的捕捉不够完全,稳定层结条件下垂直风速功率谱表明观测层产生了泄流和平流;CO2和H2O浓度的功率谱分析表明,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高频信号的响应能力能够满足实际观测的需要,其功率谱的谱峰随大气稳定度的增强而向高频转移;垂直风速与3种标量的协谱谱形相似,不同大气稳定度下协谱惯性子区长度随大气稳定度的增强而变短,且均符合-4/3定律,说明三维超声风速仪与红外气体分析仪的空间间隔不会对通量观测结果造成显著影响。
倪攀金昌杰王安志吴家兵关德新渠翠平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湍流谱分析
科尔沁草甸草地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在2010年,利用便携式CO2分析仪(Li-6400)对科尔沁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根据同步观测的温度数据建立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口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季节变化为夏季最大,为6.70~15.29f,mol·m^-1·s^-1,冬季最小,为0.02~3.21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cm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温度能反映该草甸草地土壤呼吸的78.7%,Q10值为2.88;根呼吸约占土壤总呼吸的6.6%~29.4%,平均值为18.9%。
陈妮娜关德新金昌杰袁凤辉杨弘
关键词:土壤呼吸Q10值草甸草地
科尔沁草甸草地生长季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植被多样性和较大的气候变异性,研究草地的能量平衡特征对认识草地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等方法对2010年科尔沁草甸草地生长季能量平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草甸草地生长季能量闭合比率为80.4%,说明该地存在不闭合现象,且闭合度居于同类观测的中上水平,涡度相关观测数据较为可靠。反射率日变化呈先降后升趋势,中午达到最低值,生长季(5—9月)在0.040—0.120之间波动,整体也呈先降后升趋势,平均值为0.061。净辐射与太阳辐射的比值为0.386,二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潜热通量是科尔沁草甸草地最主要的能量支出项,其次是感热通量。各分量日变化与净辐射基本相同,呈单峰型变化,日出后开始增加,中午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减小,峰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稍有不同。两种典型天气下,各分量占净辐射比例次序与生长季平均情况相同。晴天时各分量与净辐射相同,呈单峰型,而阴天时变化规律均不明显。
徐亚琪陈妮娜高西宁关德新
关键词:草甸草地生长季涡度相关能量平衡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被引量:34
2008年
准确估算草地生物量对合理规划区域畜牧业、评估草地植被的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常用的遥感估算模型中,采用的植被指数和模型函数形式多样。本文根据野外生物量调查结果和MODIS数据,分别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建立了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估测的3种(线性、乘幂和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模型能够对草地生物量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指数模型效果最佳;3个植被指数(NDVI,EVI和MSAVI)与草地生物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该草地产量估测,其中MSAVI对地上生物量拟合效果最好(R2=0.900);NDVI和EVI的线性模型对总生物量的模拟明显好于对地上生物量的模拟。
渠翠平关德新王安志金昌杰倪攀袁凤辉张晓静
关键词:MODIS植被指数草地遥感模型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4
2015年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科尔沁温带草甸草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GPP)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生理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UEGPP日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后1—2 h,阴天条件下WUEGPP高于晴天,生长中期WUEGPP高于生长初期和末期;(2)总初级生产力、总蒸散和WUEGPP季节变化均呈夏季高、春秋低的形式,生长季平均值分别为0.57 mg m-2s-1、0.08 g m-2s-1和5.97 mg/g,最大值分别为1.49 mg m-2s-1、0.16 g m-2s1和13.62 mg/g;(3)总初级生产力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总蒸散与气温呈二次曲线关系,与饱和差、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导度相关性均不显著;(4)WUEGPP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饱和差、冠层导度和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0 k Pa、0.0015 m/s和4.2是控制WUEGPP增加的阈值;(5)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EP)和净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PP)季节变化规律与WUEGPP一致,均值分别为3.47和5.47 mg/g。
李辉东关德新袁凤辉王安志金昌杰吴家兵李峥井艳丽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蒸散发
科尔沁温带草甸能量平衡的日季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2011年9月—2012年10月涡度相关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科尔沁温带草甸能量平衡的日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涡度相关系统全年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77,不同时期能量平衡闭合度的大小顺序为:生长季>裸土期>积雪期.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净辐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其余分量的峰值出现时间都稍有滞后.净辐射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形式,年平均值为5.71 MJ·m-2·d-1.潜热通量季节变化趋势与净辐射相似,年平均值为2.84 MJ·m-2·d-1.感热通量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9月,年平均值为1.87 MJ·m-2·d-1.土壤热通量的最大值(3.47 MJ·m-2·d-1)出现在4月,9月以后开始转为负值.全年能量平衡各分量收支比例的大小顺序为: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的49.8%、35.8%和3.1%.全年波文比的季节变化近似"U"型,平均值为1.61;生长季数值较小且较为平稳,平均值为0.18;非生长季数值较大且波动较大,平均值为2.39.
李辉东关德新袁凤辉任艳王安志金昌杰吴家兵
关键词:能量平衡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科尔沁草甸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内蒙古科左后旗草甸草地2000—2006年MODIS的8d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研究区NDVI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以及NDVI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季节变化过程中,研究区水汽压与NDVI的相关程度明显大于降水量;积温和累积降水量共同控制着各年草地的返青速度,草地增长期(6、7月)的降水量对NDVI年最大值的影响比年总降水量更显著;时滞分析表明,水汽压对之后约12d的NDVI有持续的显著影响,平均气温的时滞为11~15d,降水量对NDVI影响的累积时滞双重效应可达36~52d.
渠翠平关德新王安志金昌杰吴家兵王纪军倪攀袁凤辉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因子时滞效应草甸草地
近56年来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根据1951—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近56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6年,科尔沁沙地的气温以0.28℃.10a-1的速度上升,远大于全球近50年来0.13℃.10a-1的平均增温速率;各季节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冬、春季增温速率极显著(P<0.001),增温速率分别为0.46和0.39℃.10a-1;年最高气温(0.17℃.10a-1)与年最低气温(0.42℃.10a-1)均呈极显著地增加趋势(P<0.01);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各季节降水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1.3d.10a-1),各季的降水日数虽都有逐年减少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年降水强度和各季降水强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年总小雨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P<0.05),减少速率为1.0d.10a-1。
渠翠平关德新王安志金昌杰袁凤辉吴家兵倪攀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气候倾向率气温降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