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802)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燕锦郑阳春徐琳宋博刘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转移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原位
  • 1篇原位移植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疾病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纤维母细胞
  • 1篇纤维母细胞瘤
  • 1篇小鼠
  • 1篇裸小鼠
  • 1篇母细胞
  • 1篇母细胞瘤

机构

  • 3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郑阳春
  • 3篇燕锦
  • 1篇陈廷清
  • 1篇胡海
  • 1篇刘宝善
  • 1篇刘超
  • 1篇张文彬
  • 1篇宋博
  • 1篇徐琳
  • 1篇李吉满
  • 1篇杨敏
  • 1篇王定平

传媒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直肠及肛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三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直肠及肛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或肛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局部表现为浸润性生长,MRI或CT常表现为富血管实性肿块,影像学难以同直肠癌或肉瘤、血管瘤鉴别,术前肠镜活检或局部针吸活检常难以明确肿瘤性质,需手术切除后整体送检,并行免疫组化确诊.3例患者均行保肛手术,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出现复发,再次行根治性手术,随访至今.3例患者已分别存活67、55和35个月.结论 直肠及肛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前不易确诊,病理诊断主要依赖免疫组化.局部完整切除可以在保留肛门的同时获得肿瘤的根治,局部复发也常有再次手术机会.
宋博郑阳春燕锦胡海徐琳刘超刘宝善
关键词:直肠疾病肛门疾病肌组织
大肠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与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符合人大肠癌肝转移生长过程及特点、操作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人大肠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方法:以人结肠癌HCT-8、HCT-116细胞株对裸鼠分别行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盲肠浆膜下和直肠粘膜下瘤细胞注射构建大肠癌原位移植模型。比较三种方法的成瘤效果、荷瘤鼠生存期及肝转移形成情况。结果:HCT-8细胞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法成瘤率83%(10/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134天(102天~174天);盲肠浆膜下注射法成瘤率16%(2/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80天(67天~93天),直肠粘膜下注射法成瘤率75%(9/12),荷瘤鼠平均生存期72天(58天~86天);本组没有观察到肝转移发生。HCT-116细胞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时,成瘤率90%(18/20),6周时开始出现肝转移(1/4,25%),8周时肝转移率进一步增加(3/4,75%),部分裸鼠同时出现肺转移(1/4,25%)。结论:利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行盲肠组织块包埋种植成瘤效果稳定,肝转移率高,是理想的大肠癌原位移植肝转移造模方法。
郑阳春陈廷清张文彬李吉满杨敏燕锦
关键词:BALB/C裸小鼠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在大肠癌归巢性肝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远处转侈尤其是肝转移是大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阐明大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早期发现和防治肝转移,是提高大肠癌长期生存率的关键。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VEGFR1^+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VEGFR1^+ HPC)在其中可能起决定性的调节作用。本文就VEGFR1^+HPC在大肠癌定向肝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王定平郑阳春燕锦燕锦(审校)
关键词:大肠癌归巢肝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