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SJ08E218)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曹秉刚曹建波许鹏王军平郭桂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71811部队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电动
  • 4篇电动车
  • 4篇动车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1篇电机
  • 1篇独立驱动
  • 1篇再生制动
  • 1篇直流无刷电机
  • 1篇制动
  • 1篇特性分析
  • 1篇能量回收
  • 1篇起动
  • 1篇汽车
  • 1篇汽车工程
  • 1篇驱动控制
  • 1篇自动控制
  • 1篇自动控制技术
  • 1篇位置传感器
  • 1篇无刷电机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5篇曹秉刚
  • 3篇许鹏
  • 3篇曹建波
  • 2篇王军平
  • 2篇郭桂芳
  • 1篇郭金刚
  • 1篇武小兰
  • 1篇许朋
  • 1篇徐刚
  • 1篇丁雷

传媒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软件起动被引量:15
2009年
为了解决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在起动时基于反电动势的位置检测方法无法提取出位置信息的问题,分析了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的起动方法,针对电动车这一特殊的应用场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电动车在起动时有负载且负载情况复杂,对传统的三段式起动法进行改进,设计了无需附加任何起动控制电路的起动控制策略,由软件程序控制电机正常起动,其控制步骤为两次定位、分段加速、调压切换的三段式起动方案。实验结果研究表明此起动控制方法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在电动车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许鹏曹建波曹秉刚
关键词:电动车直流无刷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起动
电机串联式电动车驱动系统变结构控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解决电机串联式两轮驱动电动车在高速转弯时运动不稳定的问题,同时提高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建立了电动车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汽车行驶时每个驱动轮的受力情况。在电动车高速转弯时,对驱动系统采用变结构的控制方法,使2个驱动电机按并联方式连接。采用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对2个电机单独进行控制,并在计算过程中加入动量因子,最后对蛇行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差很小,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抵消因侧倾力矩存在而引起的电动车运动的不稳定;电动车能够很好地跟踪驾驶员的指令,并能够稳定地行驶。
许鹏曹秉刚徐刚郭桂芳
关键词:汽车工程电动车神经网络变结构
两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转矩协调控制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对独立驱动电动车的2个驱动轮的转矩进行协调控制,研究了驱动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电动车运动模型.根据电动车的转动平衡,发现电动车在高速转弯时,外侧轮的受力明显高于内侧轮.由于道路状况的变化,当2个车轮分别在摩擦系数不同的路面行驶时,车轮的受力也不同,因此采用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对2台轮毂式电动机分别进行了控制.通过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该模型及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电动车在各种工况下的响应特性,提高电动车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许鹏曹秉刚曹建波郭桂芳
关键词:电动车神经网络独立驱动
基于RBF神经网络调节的电动车驱动和再生制动滑模控制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电动车的驾驶模式多变和续驶里程短等主要问题,在建立控制系统主回路的基础上对电动车的驱动和再生制动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电动车用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两部分:一个RBF神经网络和一个滑模控制器,RBF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进行在线切换增益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辆的驱动和再生制动过程中,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与普通滑模控制器相比,其响应速度、稳态误差及鲁棒性明显改善,尤其在再生制动过程中,可以回收更多的能量,进一步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对节约能源很有意义。
曹建波曹秉刚王军平许朋武小兰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电动车驱动控制再生制动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基于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运行经济性的有效方法,它受到包括运转循环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实际特点,探讨了乘用车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潜力、回收能量大小与车速的关系、回收功率随车速的变化特点以及回收能量的功率特性,并对一种前轮驱动的纯电动车进行了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制动能量占所有驱动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必须根据实际的道路行驶特点,合理选择能量回收的车速区间和所需能量回收装置的功率大小,只有从回收结构的各个环节入手,才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郭金刚王军平丁雷曹秉刚
关键词:乘用车能量回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