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805)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常华何裕隆陈创奇宋武蔡世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胃肿瘤
  • 2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高迁移率族蛋...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选择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移植瘤
  • 1篇抑制肿瘤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张常华
  • 5篇何裕隆
  • 4篇陈创奇
  • 3篇徐建波
  • 3篇詹文华
  • 3篇蔡世荣
  • 3篇宋武
  • 2篇林义佳
  • 2篇杨东杰
  • 2篇胡旭民
  • 2篇何伟玲
  • 1篇李宇煌
  • 1篇彭建军
  • 1篇韩方海
  • 1篇周学付
  • 1篇王昭
  • 1篇吴晖
  • 1篇李玉斐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8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L)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PG-DLBL患者的临床病理κ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手术联合化疗组㈦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联合化疗17例,单纯化疗21例。两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联合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56%,单纯化疗组为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单纯化疗组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手术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4.1%,单纯化疗组为81.0%(P=0.233)。结论手术不应是PG-DLBL的首选治疗措施。
张常华何裕隆陈创奇韩方海蔡世荣徐建波詹文华
关键词:淋巴瘤外科治疗预后
Evaluation of para-aortic nodal dissection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ith 1-3 involved para-aortic nodes被引量:6
2014年
Background Prophylactic para-aortic nodal dissection (PAND) has no proven benefits for potentially curabl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However,the value of therapeutic PAND for involved para-aortic nodes (PAN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s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yet.Methods Between 1998 and 2010,157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1-3 involved PANs underwent extended D2 (D2+) lymphadenectomy plus PAND (PAND group,n=69) or extended D2 lymphadenectomy alone (non-PAND group,n=88).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 propensity score-adjusted analysis was used for a balanced comparison.Results The rate of PAN metastasis was 40.6% (28/69) in the PAND group.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ND group than in the non-PAND group (43.7% vs.31.8%,P=-0.044).Compared to the non-PAND group,the death hazard ratios in the PAND group were 0.45 (95% CI 0.274-0.739; P=0.002) and 0.536 (95% CI 0.328-0.861; P=-0.0097)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without and with propensity score adjustment respectively.Recurrence rate at 5 years was 39.1% in the PAND group and 43.2% in the non-PAND group (P=0.628).Conclusion Extended D2 lymphadenectomy plus PAND is associated with superior outcomes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1-3 involved PANs.
Zhang ChanghuaHe YulongRoderich E.SchwarzDavid D.SmithWang LiangLiu FakengZhan Wenhua
关键词:LYMPHADENECTOMY
家族性胃癌发病特征及预后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筛查家族性胃癌(FGC)并研究其发病特征和预后。方法横断面调查和采集广东地区5家医院2000--2007年住院治疗的364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家系资料,根据Amsterdam标准筛选FGC家系,分析FGC家系结构和肿瘤发病特点,比较FGC与散发性胃癌(SGC)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BackwardWald)模型。结果共筛选到112个FGC家系,占3.1%(112/3640)。FGC家系一、二级亲属中共有肿瘤182例,以胃癌最常见(154例,84.6%),其次是食管癌(8例,4.4%)和肺癌(6例,3.3%)。先证者按照性别分组比较,其亲属肿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一级亲属中患者男106例、女44例,男女比例为2.4:1。FG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岁,SGC为64岁,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C组与SGC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比48.8%,P=0.287)。多因素分析发现FGC不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HR=1.101,P=0.807)。结论FGC家系中胃癌最多见,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男性是高危人群。FGC较SGC发病年龄早,但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显著差异,家系调查和遗传性检测才能诊断FGC。
张常华宋武何裕隆陈创奇周学付
关键词:胃肿瘤疾病易感性预后家族性
低分子肝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针对转移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肝素酶对基底膜的降解、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对肿瘤细胞转移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本文就低分子肝素(LMWH)对肿瘤转移过程影响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讨论其抗肿瘤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义佳徐建波张常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肿瘤转移肝素酶选择素血管生成
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肿瘤的骨转移由非常复杂的事件链交织而成,现代"土壤与种子"学说认为,上皮性实体肿瘤在向远处转移时,首先突破血管壁,经过上皮-间质化,在血小板的包被下,受选择素和趋化因子的作用,通过解剖捷径,定植于远隔部位,继发成骨和破骨作用改变局部微环境,为新的转移创造条件。
胡旭民李玉斐张常华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转移土壤种子
早期胃癌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334)。HMGB1在45.1%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何伟玲张常华何裕隆吴晖宋武杨东杰蔡世荣彭建军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高迁移率族蛋白1细胞角蛋白淋巴结微转移
小干扰RNA沉默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l)的小干扰RNA(si RNA)转染胃癌HGC-27细胞株抑制HMGBl基因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MGB1的si R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胃癌HGC-2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HMGB1蛋白表达变化,通过MTT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空白转染组、control-si RNA组和HMGB1干扰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0.059)、(0.927±0.051)和(0.393±0.033),HMGB1干扰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MGB1干扰组细胞增殖缓慢,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靶向si RNA沉默胃癌HGC-27细胞HMGB1基因表达可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抗肿瘤作用,HMGBl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何伟玲杨东杰李宇煌宋武陈创奇王昭何裕隆詹文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小干扰RNA
胃癌裸大鼠移植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胃癌移植瘤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培养体系。方法SGC7901胃癌细胞被接种到4周龄的裸大鼠足垫,瘤周围注射1%的Evans蓝显示淋巴管,显微解剖淋巴管,应⒚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LEC后在EGM-2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LEC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膜糖蛋白(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以管腔形成实验判定LEC能否形成淋巴管样结构。结果成功构建裸大鼠胃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显微解剖获得瘤周淋巴管。免疫磁珠法分选LEC,其纯度为95%,活细胞数大于7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LEC表达VEGFR-3、podoplanin和LYVE-1。在Matrigel基质胶上,LEC能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淋巴管解剖和免疫磁珠法可成功分选胃癌移植瘤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和稳定的LEC培养体系。
张常华徐建波何裕隆胡旭民蔡世荣陈创奇林义佳
关键词:胃癌内皮细胞淋巴管免疫磁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