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01015)

作品数:29 被引量:240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学勇许汴利卫海燕许玉玲陈豪敏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病毒
  • 18篇肠道
  • 18篇肠道病毒
  • 16篇手足
  • 16篇手足口
  • 16篇手足口病
  • 9篇肠道病毒71...
  • 8篇柯萨奇
  • 8篇柯萨奇病毒
  • 8篇基因
  • 6篇VP1基因
  • 6篇EV71
  • 4篇柯萨奇病毒A...
  • 4篇基因特征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转录
  • 3篇系统发育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26篇河南省疾病预...
  • 4篇安阳市疾病预...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新乡市疾病预...
  • 2篇三门峡市疾病...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市妇幼保...
  • 1篇濮阳市疾病预...

作者

  • 26篇黄学勇
  • 16篇许汴利
  • 15篇卫海燕
  • 14篇许玉玲
  • 13篇陈豪敏
  • 8篇马宏
  • 7篇李幸乐
  • 6篇李懿
  • 4篇李洋
  • 4篇翟明强
  • 4篇杜燕华
  • 4篇张相萍
  • 4篇穆玉姣
  • 3篇康锴
  • 2篇马建敏
  • 2篇刘国华
  • 2篇于贺娟
  • 2篇苏佳
  • 2篇武景福
  • 1篇包红红

传媒

  • 7篇病毒学报
  • 5篇中国病毒病杂...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阳地区2013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 VP1基因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解2013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组成特点及柯萨奇病毒A6(CV-A6)VP1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全年采集的临床手足口病例的479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和分型,统计各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数量及比例。对10份CV-A6阳性标本VP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获得全序列。使用BIOEDIT 7.2和MEGA 5.1软件对获得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参考序列进行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共429份,其中CV-A6阳性标本为90份,占全部阳性标本的比例为20.98%,这是安阳地区首次记录非CV-A16和EV-A71型肠道病毒列居手足口病病原谱第二位,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之一。将成功获得的10条VP1序列与CV-A6原型株Gdula比较,发现安阳序列与Gdula VP1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皆较大。与河南历史株HN421(2011)比较,发现有4条本地序列与HN421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其余6条与HN421差异较小。系统发育树显示,全部49条CV-A6序列共形成A、B、C、D四个分支。其中D分支可进一步分为D1和D2两个亚分支。安阳地区获得的10条CV-A6序列中,有6条属于D1亚分支,4条属于D2亚分支。
李洋张相萍翟明强黄学勇李懿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系统发育树
1例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尸检病理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探讨病理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组织、胸腔积液和粪便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胸腔积液和粪便标本中手足口病病原核酸,并进一步分离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胸腔积液和粪便标本EV71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细胞培养分离到5株EV71毒株,基因型为C4基因亚型;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肺、肾脏、胸髓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EV71病毒感染是引起手足口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苏佳李懿徐冰赵嘉咏许汴利黄学勇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病毒尸体解剖组织病理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1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2013年
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其中EV71是引起当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病原优势株。目前临床对EV71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早期诊断试剂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经济有效地措施,为此进行以下相关研究。
黄学勇李幸乐胡晓宁杜燕华许玉玲卫海燕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原核表达抗原性
一起暴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离鉴定引发2010年河南省一起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并进一步分析该病原体分离株外壳蛋白1(VPl)区基因特征。方法于2010年4月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期间,采集8例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共8份),其中3例患儿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共3份),未采集到脑脊液标本的5例患儿中4例采集了血清标本(共4份)。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肠道病毒(EV)组合血清鉴定,对阳性分离物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VPl区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采集的脑脊液、血清、粪便标本共15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1份标本EV通用检测阳性,其中2份粪便标本分离到2株病毒毒株,EV组合血清鉴定血清型别均为柯萨奇病毒(Cox)阳性,VPl区全长基因序列均为849bp,与CoxB5的核苷酸相似性为77.1%一96.9%,氨基酸相似性为95.8%-100%,遗传发育树分析与D基因型属同一分支。结论CoxB5是引起本次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D基因型。
黄学勇穆玉姣李幸乐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柯萨奇B1型病毒的鉴定及VP1区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分析其基因序列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中分离病毒,提取病毒核酸并特异性扩增VPl区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系统发生树构建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从2009年河南省报告的1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中分离出1株柯萨奇B1型肠道病毒,基因序列显示其与浙江省2009年分离株同源性最高,核酸同源性达到98.4%,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结论河南省手足口病病原谱中存在柯萨奇B1型病毒,并与浙江分离株属同一分支。
杜燕华穆玉姣黄亮李幸乐张爱梅张保华黄学勇许汴利
关键词:基因分型手足口病
2008-2011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监测结果被引量:51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1年河南省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于2008--2011年收集河南省各市级CDC门诊就诊和住院的30486例HFMD患儿的粪便、肛拭子或咽拭子标本,共30486份。采用RT—PCR、实时荧光RT—PCR法对河南省临床诊断HFMD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病毒分离鉴定;扩增EV71分离株VP1区基因并测定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构建序列遗传进化树。结果30486例患者中实验室诊断17876例,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2.70%(11209/17876)、12.03%(2150/17876)、25.27%(4517/17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7,P〈0.05)。男性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3.40%(7370/11624)、11.58%(1346/11624)、25.02%(2908/11624);女性分别为61.40%(3839/6252)、12.86%(804/6252)、25.74%(1609/6252),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5岁以下儿童为HFMD的高危人群,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7.67%(17459/17876);其中1—3岁儿童患者最多,占诊断病例的86.92%(15537/17876)。EV71构成比随季节而发生变化,4-6月份较高,5月份高达69.34%(2384/3438)。实验室诊断6929例重症患者中的82.48%(5715/6929)为EV71感染,1.76%(122/6929)为CA16感染,15.76%(1092/6929)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EV71感染率明显高于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χ2值分别为9259.17、6170.81,P值均〈0.05)。重症患者中死亡117例,实验室诊断55例,诊断率为47.01%,以EV71感染为主(50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EV71毒株VP1基因属于C基因型的C4亚型。结论河南省HFMD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病毒为优势流行株,属于C基因型的C4亚型。
黄学勇康锴许玉玲卫海燕李幸乐马宏尤爱国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
埃可病毒1型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与手足口病相关的埃可病毒1型(echovirus 1,E1)河南分离株2140/Henan/2010的基因组特征,对其进行全基因测序,并与其他肠道病毒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全基因,采用SeqMan将所测的全部序列进行拼接,使用MegAlign进行同源性比较,MEGA4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140/Henan/2010基因组全长7 325bp。与原型株Farouk比较,编码区氨基酸同源性为97.6%,核苷酸同源性为80.7%,其中P1核苷酸差异为21.2%,VP1核苷酸差异为16.5%,P2、P3核苷酸差异分别为19.9%、22.4%。进化分析发现,2140/Henan/2010和E1/Farouk仅在P1区和VP1区形成同一分枝,2140/Henan/2010和E1/Farouk在P1和VP1区、P2区、P3区分别与E4、E30、E12亲缘关系最相近。结论与原型株相比,2140/Henan/2010株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差异很小,核苷酸变异较大,核苷酸变异多为无义突变,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推测E1在P1以外的多个基因组区段分别与其他血清型肠道病毒发生重组。
卫海燕穆玉姣许玉玲黄学勇马宏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基因组测序
2011-2015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相关人肠道病毒B种病原组成及柯萨奇病毒B2、B5 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调查2011—2015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相关人肠道病毒B种(HEV-B)病原组成,对柯萨奇病毒B2(CVB2)和柯萨奇病毒B5(CVB5)VP1基因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PCR 和半巢式逆转录 PCR 法对柯萨奇病毒 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以及其他肠道病毒进行鉴定,以获得完整的手足口病病原组成,统计出HEV-B病原种类及阳性比例。针对HEV-B病原中阳性病例数较多的CVB2和CVB5病原,分别以其VP1基因为靶段设计引物 PCR扩增测序后获得 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使用 MEGA7.0和BioEdit7.2软件对本研究获得的CVB2、CVB5序列以及GenBank数据库已收录的全部相关VP1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使用DateMonkey在线分析程序对我国近年来流行的CVB2和CVB5毒株的VP1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2011—2015年安阳地区共鉴定出手足口病相关HEV-B病原14种,HEV-B阳性标本57份。 HEV-B病原占手足口病全部病原种类的比例为56%, HEV-B阳性标本占总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的比例为3.06%。绝大多数HEV-B病原引起的手足口病呈高度散发,个别病原如 CVB2、CVB5在特定时间内的病例较为聚集。经过测序获得安阳地区8条CVB2和9条CVB5 VP1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VB2毒株可分为A-D四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组间平均进化距离介于0.191-0.208,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介于79.7%-85.8%。 CVB5毒株可分为A-F六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组间平均进化距离介于0.170-0.285,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介于76.0%-86.8%。 CVB2 VP1基因氨基酸序列第157、263位,CVB5 VP1基因氨基酸序列第75、90、95位在不同基因型毒株中的残基有较大差异。安阳地区CVB2序列均属于D基因型,且集中于1个分支内;CVB5序列均属于F基因型,分布于其中2个分支内。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流行的CVB2( D基因型)和CVB5(F基因亚型)毒株的进化�
李洋张相萍翟明强黄学勇李懿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系统发育树
肠道病毒71型外壳蛋白VP2基因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克隆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2,鉴定重组蛋白免疫活性,为EV71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EV71/Henan/106/2009河南分离株基因组扩增VP2基因,经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 TB1);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重组蛋白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建立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中和抗体阳性血清60份,其中阳性52份,阴性8份;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88份.结果 PCR方法扩增的VP2基因长度约为762 bp;经酶切鉴定插入到表达载体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相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 500;经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和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EV71-VP2,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与手足口病患者血清反应产生特异杂交带;建立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83%.在临床诊断的88份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中,抗EV71-IgM阳性48份,阳性率为55%.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并构建了EV71 VP2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初步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EV71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学勇刘国华胡小宁杜燕华李幸乐许玉玲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属抗原
手足口病常规检测方法改进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提高RT-PCR的检出水平,进一步改进手足口病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同时采用RT-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2011年2—5月河南省新乡市各级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100份粪便标本及50份非肠道病人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PE)、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改进引物,RT-PCR检测CVA16;在NCBI中对RT-PCR使用的各组引物进行BLAST比对,并使用Primer Premier 6.0及Oligo 6.62软件分析各引物。结果 Real-time RT-PCR法检出CVA16、EV71和PE阳性率分别为36%、33%和71%,常规RT-PCR法分别检出20%、27%和64%,2者的PE、EV71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CVA16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改进引物后,RT-PCR法CVA16阳性检出率提高到35%(χ2=5.643,P<0.05),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增加10%,接近real-time RT-PCR检测水平;2种方法的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常规RT-PCR法对CVA16的检出率较低,采用改进后的引物,其检出率达到real-time RT-PCR水平。
马建敏黄学勇吴妮莉
关键词:手足口病检出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