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928B-04)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蒲向明温虎林魏琳更多>>
相关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7篇杜甫
  • 2篇诗碑
  • 2篇蜀道
  • 2篇陇右
  • 1篇杜甫陇右诗
  • 1篇序言
  • 1篇意象
  • 1篇诗歌
  • 1篇诗歌研究
  • 1篇诗学
  • 1篇诗学意义
  • 1篇寺院
  • 1篇唐宋
  • 1篇鸟意象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形象
  • 1篇陇右诗
  • 1篇论略
  • 1篇明清
  • 1篇考释

机构

  • 7篇陇南师范高等...

作者

  • 3篇蒲向明
  • 3篇温虎林
  • 1篇魏琳

传媒

  • 2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邵阳学院学报...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杜甫陇右诗二题:寺院诗与云鸟意象
2014年
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温虎林
关键词:陇右
杜甫“同谷诗”与同谷唐宋评杜诗碑——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一被引量:2
2011年
"同谷"是个历史地理概念,史载其存续于西魏至明初的七八百年间;杜甫"同谷诗"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同谷唐宋评杜诗碑的诗学价值在于:开阔了人们认识杜诗的视野,增加了后世对杜甫同谷诗的审美体验,人们依此可以感受到自江西诗派以来,杜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
蒲向明
关键词:杜甫
杜甫秦州诗“南州”考释被引量:2
2011年
杜甫秦州诗中的两处"南州",不同于《汉语大词典》、《旧唐书》等典籍所记。对杜甫《发秦州》所描述的南州以及他实际行踪的考证证明,"南州"是杜甫离开秦州后的明确去处,"南州"实为"南秦州"之简称,是指以仇池、同谷为其主要辖区的南秦州地区,这一区域包括汉源、同谷、清池与栗亭等地。
温虎林
关键词:杜甫仇池
同谷明清评杜诗碑及其诗学意义——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二
2011年
同谷(今成县)可考察的明、清、民国评杜诗碑有12通,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明代以来,在同谷的仕宦文人用自己的诗歌(包括题跋)艺术诠释杜甫"诗家门户独高风"之特点,尤其表达了对杜甫同谷诗的精湛理解,体现了对杜甫由秦入蜀诗作"大雅一删妙化工"的极高艺术鉴赏力。这些诗碑的诗学意义在于:评述杜诗特别是杜甫"同谷诗"具有独到性;指出杜诗特别是杜甫"同谷诗"在诗意上的隐含性;展现杜诗及"同谷诗"写实视点的超越性;其观点在研究杜甫"同谷诗"方面具有不可忽略性。
蒲向明
关键词:杜甫诗学意义
论杜甫同谷诗中的自我形象
2010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魏琳
关键词:杜甫自我形象
杜诗的分期分地域研究与杜甫“同谷诗”——《杜甫陇蜀道诗歌研究》序言被引量:3
2015年
杜甫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启发后来者,因此研杜成为一门显学。与之相应的杜诗分期、分类研究,自宋以来就显得极为繁杂,分地域研究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状态。但是,现在所见宏观的杜诗分地域研究著作和论文还不多,微观上对杜甫的陇蜀之行及其诗作研究却颇多说法,称秦蜀纪行诗、寓陇诗、陇蜀诗、陇右诗、秦州诗等者皆有之。杜诗《发秦州》到《成都府》系列,可以称为陇蜀诗,但确切些可称为"同谷诗"。北宋以降,就有杜甫同谷诗的说法,但至今系列且专门的研究还很缺乏。《杜甫陇蜀道诗歌研究》一书可补兹之阙,具有这方面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探索意义。
蒲向明
关键词:陇右
杜甫蜀道纪行诗论略被引量:1
2010年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十月之交从秦州出发,南行经汉源至同谷,停留不足一月,又于腊月初一至月底行抵成都,一路领略了蜀道之奇险,有意识地写下了二十四首纪行诗以及《同谷七歌》和《万丈潭》等诗。这是杜甫刻意创作的一组借蜀道山水来抒发自己和国家进入困境时期的无限感慨,若仅以山水诗去解读,有贬于杜甫蜀道纪行诗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温虎林
关键词:杜甫蜀道纪行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