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F-IGCEA0607111A)

作品数:1 被引量:73H指数:1
相关作者:苏桂武王若嘉张书维代博洋王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 1篇震灾
  • 1篇社会民众
  • 1篇汶川MS8....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民众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篇马宗晋
  • 1篇王悦
  • 1篇代博洋
  • 1篇张书维
  • 1篇王若嘉
  • 1篇苏桂武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被引量:73
2008年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苏桂武马宗晋王若嘉王悦代博洋张书维甯乾文张少松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社会民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