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62049)

作品数:2 被引量:9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淑莉景向红程斌石宏李江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膜损伤
  • 2篇体表
  • 2篇黏膜
  • 2篇黏膜损伤
  • 2篇胃黏膜
  • 2篇胃黏膜损伤
  • 2篇急性胃黏膜损...
  • 1篇大细胞
  • 1篇炎症
  • 1篇源性
  • 1篇粘膜
  • 1篇粘膜损伤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神经源性炎症
  • 1篇胃粘膜
  • 1篇胃粘膜损伤
  • 1篇细胞
  • 1篇敏化
  • 1篇急性胃粘膜损...

机构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3篇石宏
  • 3篇程斌
  • 2篇李江慧
  • 2篇景向红
  • 2篇陈淑莉
  • 1篇吉长福
  • 1篇晋志高
  • 1篇谭奇纹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动态分布观察被引量:64
2010年
目的:观察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的体表伊文思蓝(EB)渗出点的动态分布,并和大鼠穴位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相关性,为疾病状态下穴位敏化的动态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口服稀盐酸组(50只)和口服生理盐水组(10只)。采用空腹口服稀盐酸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当天尾静脉注射EB。分别观察造模当天(口服稀盐酸5h后)以及第2、3、4、5天EB渗出点的分布。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造成体表一些部位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点,即EB渗出点,这些反应点的分布呈一定的节段性,分布的节段从胸2-腰4(T2-L4),主要分布在胸6-腰1(T6-L1);分布位置主要位于:"膈俞"(相关百分比为47.5%)、"脊中"(相关百分比为58.82%)、"脾俞"(相关百分比为88.23%)、"胃俞"(相关百分比为82.35%)、"中脘"(相关百分比为17.64%)、"上脘"(相关百分比为5.88%)。但这些EB渗出点在正常状态时很少或者不出现,口服稀盐酸组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这些渗出点和疾病的过程相关,呈现动态分布,自造模后的2~3d渗出点最多,随着疾病的自愈渗出点消退。结论:急性胃黏膜损伤可促使EB在体表渗出,渗出点呈现神经节段分布并与"脾俞""胃俞"等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在疾病状态下沉寂的穴位可以被激活。
程斌石宏吉长福李江慧陈淑莉景向红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
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体表穴位的敏化过程被引量:47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胃黏膜损伤后伊文思蓝(EB)渗出穴区肥大细胞聚集数量和脱颗粒变化及其局部P物质(SP)的表达,以揭示病理状态下穴位的组织细胞特征,确定肥大细胞和SP参与穴位敏化的过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空腹稀盐酸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5 h后尾静脉注射EB,模型组取EB渗出点"脾俞""胃俞"和旁开2 mm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对照组取对应点皮肤和皮下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标记这些部位肥大细胞的聚集分布数量及脱颗粒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局部SP的分布并进行Western blot相对定量测定。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后EB体表穴区渗出点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呈现聚集,其数量和脱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脾俞""胃俞"旁开对照组(P<0.05,P<0.001),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旁开点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EB渗出点和旁开部位均可见S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阳性纤维多分布于皮下。结论: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时,体表出现的敏化穴位中肥大细胞参与了与疾病相关的体表穴位敏化过程,且其局部的SP表达水平增高。
石宏程斌李江慧陈淑莉谭奇纹晋志高景向红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肥大细胞P物质
与急性胃粘膜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动态分布观察
目的:观察与急性胃粘膜损伤相关的体表伊文思蓝(EB)渗出点的动态分布,并和大鼠穴位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相关性,为疾病状状态下穴位的敏化的动态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e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
石宏程斌吉长福李江慧景向红
关键词:神经源性炎症急性胃粘膜损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